人物:陈匪石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78 【介绍】: 清江苏丹徒人,字中白。先世为盐商。少时以输饷得部主事。后家中落,谋食淮南、江宁,校正群籍,为曾国藩所礼敬。治《》、《春秋》,通历数。有《周易通义》、《静观堂文》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七
庄棫,字仲白,丹徒人。候选主事。有《蒿庵集》。
中白词
庄棫(一八三〇—一八七八),字中白,号蒿庵。江苏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纬候。善言名理。先世业鹾,后家中落,客游京师,无所遇。曾文正延致淮南、江宁各官书局,勘定群籍,甚敬礼之。同辈若戴望袁昶谭廷献皆钦服其学。
中白词·自序一
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后间有作,不复著录。今年夏,李君冰叔序薛慰农《江舟欸乃集》词,言薛君之作,中多郁伊,非漫为也。索居白下,风雨如晦。稍稍为之,归次旧日所作,遂乃成帙。予无升沉得丧之戚,其善自怀思,则自少壮至今,固无殊也。查工片石,即予字之切韵,取以弁言,无馀义焉。若谓词之道小,不足尽所长,此其所以为片石与。是又郢书而燕说矣。 丙寅秋日识
中白词·自序二
余自壬子学为词,至今十八年,综所作计之,几三百首。始以为难,继以为易。丙寅以后,由易而知难矣。于是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戊辰五月,订所作,得八十馀阕。讽咏数过,疵累毕呈,因益加删削,以附诗后。周草窗云:作词难,改词更难。吾于今益服斯言矣。 己巳正月
中白词·题辞
夫神之所宰,机之所抽,心之所游,境之所构,身之所接,力之所穷,孰能无所可寄哉。纵焉而已逝,荡焉而纷。鱼寄于水,鸟寄于木,人心寄于言,凡夫寄于荣利,庄棫寄于辞。填词源于乐,闺中之思乎,灵均之遗则乎。小子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沱潜洋洋,岷嶓峨峨。泛彼柏舟,容与逍遥。为鹤鸣,为沔水,为园有桃,为匏有苦叶。吾知之矣。吾知之于其诗也。 谭献
中白词·跋
仁和谭复堂《箧中词》选,盛称蒿庵先生词。
乡先辈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倾倒尤至。
晨夕讽诵,知两家之言,非阿私所好也。
顾访求全本不可得。
宣统己酉,识仁和许伏氏于沪上。
承以蒿庵遗集十二卷见贻,乃光绪丙戌,先生之婿许氏承家豫章刻本,后三卷为词甲、词乙、词补遗,而词话所收,未尽编入。
乙卯入都,江宁陈小树示以仁和蔡氏寿禛本,词话诸篇悉见其内,审为先生自撰词序所云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之本。
陈氏所见仅此,盖当时亦未得遗集也。
颇思汇刊以传。
偶语吴兴徐森玉,森玉亦酷爱蒿庵词,曾取遗集之词重雕,因检版片见赠。
人事鲜暇,未遑理董。
今年秋,静庵弟促完旧愿。
因取蔡刻所多各篇,刻为续补遗,属弟妇江南蘋合校印行。
去森玉赠版之日,已忽忽近十年矣。
乙丑嘉平,吴庠识于惜往日斋
中白词·集评
谭献: 闺中之思,灵均之遗则,动于哀愉而不能自已,中白当曰:“非我佳人,莫之能解也。”——《箧中词》五 陈廷焯: 蒿庵词穷源竟委,根柢盘深,而世人知之者少。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词人以来,罕见其匹。而究其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晟,而寝馈于碧山也。——《白雨斋词话》五
释护德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护德,字明觉。
姓李氏,首阳人也。
父曰得仁,母施氏。
世有隐德,同抱慈心,故护德生秉懿质,赋性恬安。
幼而沈重,恒寡言笑,时或怪之。
乃道机潜伏,欻厌世烦,就昭化寺卫生落发。
蔬食苦行,专持神咒,屡感异徵,秘不示人。
或有知者,即而訉之,则相视默然。
光绪戊子,始来燕都,止于法源寺。
深閟禅房,略无表见。
己丑,受具戒于静涵律师,寺中老宿也。
既习昆尼,因历名山,东践补陀,西指峨湄,南极衡岭,北履台山。
行脚六载,精究一乘,以佛法玄旨,净心为本,财利炫俗,颇乖教化。
欲以积苦,动其观感。
甲午之秋,复来法源,屈职钟寮。
鸿昏乌显,应时无爽。
寒暑不易,几三十年。
寺为唐太宗所创,旧号“悯忠”。
前院古柏参天,清阴夏寒,游侣避爇,多憩其下。
护德鬻茗陈几,不惮烦辱,人或施予必辞谢,受之则尽以市香烛,爇诸佛前,朝夕膜拜。
禅悦之馀,喜种花草,阶前数弓,环植玉簪、凤仙、紫菊、红药,春秋相代。
而林中故有榆梅、银杏、丁香、海棠花。
时裙屐蹁跹,掩映其间。
一见护德,面黧神隽,仪观秩秩,如亲古佛,莫不心折神旷,敬仰弥殷。
尝植牡丹一株,初开白花,逾年变为绿萼,主僧静涵异之,移诸内院。
然知护德非凡夫也。
未几,静涵寂,主席数易,护德遂终于钟寮。
首阳诸弟子,岁时觐省,欲迎居昭化,以怡老寿。
护德殊不谓然。
终日兀兀守此,追蠡响,答海潮,韵以神超,百年旦暮,与钟俱迥者也。
甲寅八月秋,一日侵晓,钟声初竭,方起扫院,见乌鹊千百成群,飞鸣树顶,如有所俟。
别有三鹊,从西而来,爪连翅交,共衔一物,集于钟楼前小树
群鹊欢鸣,护德知有异。
趋𧦝门寮寓客湘中两生。
俄而铿然坠地有声,惊视,则阿难铜像一躯,高才五寸许,重三十两。
两生迎入寮厅,顷之,户外蛛网万丝,结成罗幔,两生不敢近。
护德洒以香水,礼拜而去,蛛网自散。
无何,两生还湘,竟携以归。
寺主道阶,欲置护德于理,使讼两生,护德默然。
桂阳夏内史寿田与书道阶,谓:“三鸟衔来,于师何亲。
两人持去,又于师何怨。
佛若有灵,以世界为传舍。
佛若无灵,直与人争铜耳。
愿息心无闷,以参大道。
”且作歌以广其意,歌曰:“寺中老鸦梳翅翎,忽然如有人使令。
飞入何王宫殿里,衔出宫中铜佛子。
众雏鸣绕诵贝多,欲依云树作禅窠。
挂钵人出鸟惊散,舍得潜将置空殿。
殿古苔深香火无,唯有蟏蛸守户枢。
夜吐天经为布施,珠网四垂云覆地。
端严螺髻坐中央,遍与虫天作道场。
老僧一见惊突兀,灵异从来无此物。
诸天涕泪倾海潮,万人膜拜法坛高。
誓倾宝藏为璎珞,不惜精金铸鹊巢。
行脚住持争供养,各求胜地安龙象,一朝呗罢失云踪,香花犹在佛床空。
道俗人天莫惆怅,去来总在灵山上。
世人结念向真如,岂识真如一相无。
禅堂自宿虫檀越,戒树还栖鸟苾刍。
苾刍檀越无烦恼,人生那得如虫鸟。
”湘潭杨京卿度以歌和之,曰:“城中乌鸦衔佛像,坠在城南寺阶上。
寺僧供养空殿中,一宵蛛网覆千重。
我闻灵异来瞻拜,僧告前宵失所在。
即今城野方寻取,我语诸僧无复尔。
人天虫鸟幻中缘,去住无心只偶然。
即随鸟喙原游戏,纵惹蛛丝不挂牵。
来处来,去处去,缘尽还空无觅处。
”复有恩施樊方伯增祥作息讼词,多方譬晓,其祸始寝,文具寺志。
而护德不问也。
盖佛之来,为护德来,而人不知。
故佛之去,亦为护德去,而人复不知。
幸寺主一怒,以守舍责护德,使诉两生,而夏杨诸贤乃歌咏其事,反为护德證明。
灵异感召,吁亦神矣。
然自是护德益洒然,凡有物故,必先知之。
寺前西南院曰“万寿宫”,旧有井。
嘉庆时甘泉涌出,号为“龙王灵井”,灾旱请雨辄有应。
今宫毁井荒,且二十年矣。
榛莽芜秽,人迹罕到,而地接鼓楼。
护德于定中见物自井出,逐一僧,审其状,似衡山游僧,寺主弟子也。
护德以身蔽之,而与物斗。
明日,诫游僧勿妄出。
无何,竟以微故,忿其师,自投于井死焉。
有夏生者,萧县人,求友京师,不遇。
然工刀笔,故律师也。
寺主方以增租,与田者讼,得夏生,喜延之丈室,寝食与俱。
会天寒风冽,单衣楚楚,忍冻以待。
又自以积劳当酬,寺主必不恝视,竟以寒病死。
先是,夏生方寝疾,护德夜提一镫,自前院追入,及内廊而止,一寺皆惊。
或曰:“夏生曾为军事执法,杀人累千。
仇家迹之,乃逃于禅以自忏。
护德所见,殆宿冤也。
”有问之者,但默然颔之而已。
人由是知护德能见鬼物。
衡阳程肃政崇信,生有夙慧,不昧因果。
尝叩以定中所见景象,及神鬼形状,护德初亦默默不言。
久之,往还频数,请益再四,始述所见鬼神出入,皆至天王殿前礼拜,以次进退。
虽达官贵人亦然。
及叩以有识者乎,复默然。
已而为程长娣诵《金刚经》一部,祓除畏恶,事有应验,深相叹服。
遂归依佛法,长持戒珠,优入净域。
如斯感化者,亦复不鲜。
然护德不欲人知,多秘而不传。
壬戌秋七月十六日,寂于法源钟寮。
年六十有七,腊三十有四。
茶毗有舍利,红如赤小豆。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梁启勋, (1876 --1965)字仲策,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弟。早年在康有为万木草堂修业。1896年在上海《时务报》担任修改译稿工作。1902年入上海震旦学院(今复旦大学),后旅居美国数年。1912年任天津《庸言》杂志撰述,翌年任《大中华》杂志撰述。1914年任北京中国银行监理官,又任币制局参事。1928年脱离政界。1931年执教于青岛大学。1933年在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任训育主任。1938年任职于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平解放前夕,他为北平地下党组织做过有益的工作。1951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启勋著有《词学》二卷、《稼轩词疏證》六卷、《中国韵文概论》三卷、《曼殊室随笔》五卷、《海波词》四卷。还翻译过《大社会》,后更名为《社会心理之分析》。
词学图录
梁启勋(1879-1965) 字仲策。
新会人。
梁启超长弟。
词学家。
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
1893年入广州万木草堂,从康有为学。
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
毕业后返国,先后任交通大学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训育主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青岛大学教授。
1937年12月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汇局调查室主任。
著有《词学》、《词学铨衡》、《中国韵文概论》、《稼轩词疏证》六卷、《曼殊室随笔》五卷等。
并译有《社会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
一生爱梅,有《海波词》,为咏梅专著。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姚鹓雏(1892-1954) 名雄伯。松江人。入南社。晚年任松江县副县长。有《恬养怡诗》、《苍雪词》、《沈家园传奇》等。
苍雪词
1892-1954,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
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
近代文学家。
幼时迟钝,读书常不熟。
至十三、四岁开窍,下笔千言立就;应童子试,得第一名。
入松江府中学堂,博闻强记,好学不倦。
毕业时,松江府知府戚扬亲临监考,于国文试场见其再取试卷,问其故,答以文章未完,须续写。
戚扬阅其卷,大为称赏。
毕业后,拟投考京师大学堂,其父不许,要他习商。
戚扬就以“父母在,不远游”为题以试。
鹓雏援笔即成,却于题外“游必有方”加以发挥。
戚扬认为才气横溢,宜予深造,力助其行。
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事林纾(琴南),为文婉约风华。
又善诗词,与同学林庚白齐名,曾刊有《太学二子集》。
好杂览,常向图书馆借书。
生活放达不拘。
辛亥革命后,学堂解散,南归。
加入南社,为该社“四才子”之一,诗词誉满东南。
曾与社友陈匪石组织“七襄社”,编《七襄》刊物;还与高吹万、姚石子等发起创建“国学商兑会”参加编辑《国学丛选》,该刊物被称为松江派刊物。
后得陈陶遗介绍,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
后又改任《民国日报》编辑。
民国7年(1918年)春,应聘赴新加坡《国民日报》馆任职。
半年后,因纵酒得失眠症转剧,乃回国。
此后,历任上海《申报》及《江东》、《春声》等杂志编辑,经常发表小说、诗、词,蜚声当时。
才思敏捷,能日写数千言,各体无不工妙,被称为“松江才子”。
兼工书法,常乘兴挥毫,得者宝之。
民国14年,任江苏省长陈陶遗秘书。
嗣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厅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职,虽入官场,但不同流合污。
从政之余,先后在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学院、南京美专、江苏医政学院等校兼课,主讲国文。
抗战爆发,挈眷内迁入蜀,任监察院主任秘书。
抗战胜利,递补为监察委员。
解放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旋由松江专区领导推荐,出任松江县副县长,为桑梓服务,推心置腹,襄赞擘划,多所建树。
1954年,患胃溃疡,误断为胃癌,妄施手术;继又罹胆石症,不愿再开刀而卒。
著述甚多,有《榆眉室文存》(5卷)、《鹓雏杂著》、《止观室诗话》、《桐花萝月馆随笔》、《檐曝余闻录》、《大乘起信论参注》、《春奁艳影》、《燕蹴筝弦录》、《沈家园传奇》、《鸿雪影》、《龙套人语》(即《江左十年目睹记》)、《恬养簃诗》(5卷)、《苍雪词》(3卷)等。
又与邑人朱鸳雏合著《二雏余墨》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