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葆桢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震曜(1779~1852),字焕东,号星舟,嘉义人,后居郡治。
少聪敏,博通经传。
与郡城士子张青峰、陈廷瑜十数人,在府城宁南坊吕祖庙建「引心文社」,一时文风大振。
清嘉庆十五年(1810),以优行贡太学,召试。
嘉庆二十年(1815)回省,历署建安、闽清、平和等县教谕。
道光五年(1825)监理福建鳌峰书院,助修《福建通志》,访刻先儒遗书;并募资扩建省城贡院,亲自董其事,历时一载而成。
道光六年(1826),任同安县训导,又倡修邑志。
道光十二年(1832),张丙起事,随军渡台,办理团练抚恤诸务。
事平后,数次上书制府,建议减戍兵,添募乡勇。
曾应凤山知县之聘,主凤仪书院。
日集诸生讲经,间为诗文,自是凤人始知励学。
又奉巡抚命,委同凤山、嘉义两知县督办采访册,送省补修通志。
并应彰化知县之聘,参与纂修《彰化县志》。
道光十七年(1837)任陕西宁羌州州同。
在任十数年,廉洁慈惠,州民爱之如父母。
道光三十年(1850),因病返乡。
咸丰二年(1852),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光绪八年(1882),台人请祀乡贤祠,诏可〖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台银本。〗。
  陈震曜著有《小沧桑外史》四卷、《风鹤馀录》二卷、《海内义门集》八卷、《归田问俗记》四卷、《东海壶杓集》四卷,皆未刊刻。
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访求遗文,别录副本携去。
陈氏生平著作虽多,可惜今未得见。
仅《彰化县志》〈艺文〉收其古文一篇〈天赦云记〉。
以下所录,见于陈廷瑜《选赠和斋诗集》。
(施懿琳撰)
吴祖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5 【介绍】: 清广西桂平人。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以主事用。
咸丰间累迁监察御史。
授抚州知府,巡抚沈葆桢曾疏保其治行为江西第一。
同治间以保危城功,加道衔。
官终南昌知府,护理江西督粮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
林则徐女,沈葆桢妻。
咸丰六年,沈葆桢守广信,拒太平军。
当围城危急时,夫人撤内署金帛犒士,以鼓士气。
并刺血写信,向总兵饶廷选求救,因得解围。
后曾国藩以之入告清廷,影响颇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77 【介绍】: 清湖南沅陵人,字桐云。咸丰五年举人,累官台湾兵备道,在官能兴利除弊。数为胡林翼、曾国藩等所荐而仕不达。卒赠太仆寺卿。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乙卯举人,历官福建台湾道。赠太仆寺卿。有《小酉腴山馆诗钞》。
全台诗
吴大廷(1824~?
),字桐云,湖南沅陵人。
咸丰五年(1855)登顺天乡荐。
初以拔贡任内阁中书;后因军功,任福建盐道。
同治五年(1866)十月移调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同治六年(1867)三月十二日,美船罗妹(Rover)号在台湾南端触礁沉没,船上十馀人从龟仔角鼻山(今屏东县)登陆后,遭当地原住民狙击遇难。
四月驻厦美国领事李仙得向清廷交涉,闽浙总督严桂令吴大廷和台湾总兵刘明灯处理此事。
吴氏以:「生蕃之地不隶中国版图,难用兵究办」回应之。
美方认为台湾地方官推诿责任,再度率军鉴于六月十二日前来,遭原住民反击,失利而返。
吴大廷担心美船复来,遂与李仙德商议与当地原住民面议和约,冲突始解。
同治七年(1868)二月吴氏卸任离台;同治十三年(1874)曾参与福建船政与沈葆桢巡视台湾事宜。
所撰《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对其在台任内诸措施,颇多记述。
  吴氏撰述颇丰,除《自著年谱》二卷外,又有《小酉腴山馆文集》十二卷、《小酉腴山馆诗集》八卷。
其中与闽台相关者,有〈福建票盐志略〉、〈台湾进退志〉等,可惜今未得见。
以下所收录作品,见于《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附录。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绍唐(?
~?
),字诗宾,号次皋,清淡水厅人,同治十一年(1872)恩贡,曾任《淡水厅志》采访,时衔六品衔训导 。
光绪四年(1877),因传教士租屋布道施药,以及教堂离考棚过近等问题,与当地民众发生纠纷,遂引发「艋舺事件」 ,林绍唐以贡生身份与淡水同知陈星聚、职员黄龙安等上〈三邑公廪〉;光绪十五年(1889),以候选教谕身份偕施士洁等呈请建立沈葆桢、吴赞诚专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蓝玉(1842~?
),字润田,清台南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
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季同(1851~1905),字敬如,福建侯官人。
同治八年(1869)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习法语。
十二年(1873)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船政大臣沈葆桢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欧州。
十三年(1874)归,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十四年(1875)起,随李凤苞使各国,为翻译,后朝廷交涉多委之。
光绪十年(1884)随刘铭传来台,先为幕僚,后为副将。
二十一年(1895)台抚唐景崧请其署台湾布政使,献改民主国之策,为独立自守计。
台湾民主国成立,以为外务大臣,介法人求各国承认自主,皆不答。
谋初定,唐无坚守志,遽遁。
陈季同率驾时等四轮船赴两江呈缴。
内渡后桥居上海。
庚子(1900)拳匪事起,建议东南互保之约,成。
三十一年(1905)卒于金陵,时主官报、翻译两局。
著有《三乘槎客诗文集》十卷、《庐沟吟》一卷、《黔游集》一卷及法文书数种〖参考:(1)国家图书馆特藏组编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增订再版。
(2)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
  陈季同有吊台湾七律四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简介
初名仲愉,字子恂,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
才华出众,工于诗文。
在船政工作,受沈葆桢赏识。
曾与龚易图、林天龄等13人结社城南,称“南社”。
著有《剑秋阁吟存》、《秋华楼赋选》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侯官人。光绪乙酉举人,官至贵州巡抚。谥敬裕。有《涛园集》。
全台诗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
侯官(今福州)人。
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二年(1886)以父沈葆桢功恩赏主事,签分刑部。
先后会办、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宜昌加抽川盐厘局,上海吴淞清丈工程局。
二十七年(1901)补淮海道。
历任护理漕督,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尹,山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贵州、河南布政使等职。
宣统三年(1911),调任贵州巡抚。
辛亥革命后,贵阳光复,遁迹上海。
与陈衍交好,曾出资刊《元诗纪事》。
善诗。
其诗熟于史事,有感而发,尤以《正阳集》多名篇。
另有《涛园集》、《涛园诗集》〖参考:(1)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2)《福建通志列传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卷5。〗。
  沈瑜庆光绪初曾来台,〈哀馀皇〉一首痛悼清末海军败坏,以致有割台之役,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李宣龚(1876~1953)福建闽县人。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清光绪甲午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
人物简介
1876-1953(一作1952),福建闽县人。
沈葆桢为其舅祖。
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
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
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
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
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
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
内中有翁方纲、林旭、曾慕韩、请贞壮等人之诗集稿本。
书画墨迹以伊墨卿(秉绶)、林琴南、溥心畲三家为多。
合众图书馆为之编《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一册。
曾为诸贞壮、林旭、林亮奇、杨钟羲、冒广生、王允晰等刊行诗文集。
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 如《硕果亭诗正续集》等;2009年10月,又经黄曙辉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
墨巢词·序
拔可同年将刊其《硕果亭诗》二卷,《墨巢词》一卷,持以示予,曰:生平作词少矣,仅此十余阕,知不足,不欲以示人,而朋曹纵臾之,以此区区者附于后,君视此为何如。予曰:词者,诗之余也,词人或不能诗,诗人未有不能为词者也。宋贤若六一、东坡、山谷,其词与诗并著,无论矣,即宛陵、半山,岂乏数篇传送人口耶。君喜后山诗,致力尤深,后山固亦不废此也,顾为之有专不专耳。君尝于广座间诵东坡词,琅琅然一唱三叹,予虽不谙闽语,而聆其音节甚美,故君出手为词,即似坡公。矧君幼承先人绪余,比之玉田得渊源于寄闲翁,正复相类,君亡妹又以工词名,观君校勘遗集,考宫订角,无有舛误,予以是知君之好此不后于予也。君为词晚,得词鲜,是不为,非不能也。君诗得杨梓勤先生为文弁首,君又叙述朋辈评骘以自道甘苦,不待予言,窃叹君自壮至老,天厄其遇,不许以事功,徒昌其诗,使名于世,所遭际盖与予若,嗣是所作,益以倾泻肝肺所蓄,诗或不足以尽之,君之词且弥进,又何疑焉,奚少之云。 己卯冬新建夏敬观。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