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坤一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昌心)其三传弟子辅仁友者,方清赋田间,闻訉归来,见火药冲突,地皆易位,昔日庄严,化为乌有,馀烟断木,碎石破瓴,充塞满前。
而伤亡僧众号泣悲啼,响应山谷,见者怆怀,闻者陨涕。
友为禀恳刘督部忠诚公,命由司局给资抚恤,友竭力经营,昼夜勤劬,跣足从事,善信倾心,施予云集,不及三稔,殿宇金容,焕然朗耀,规模崇远,视前有加。
友好为文,先代行事,多所采辑,乃于悯忠、法源世系派别,辨析幽微,戋戋不已,撰述《祖庭汇志》以證明之。
噫,可谓有心者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凯嵩(1820年—1886年),字云卿、粤卿、月卿、钺卿,室名赐閒楼、金碧小琼庐、复园,湖北江夏人。
清朝政治人物。
张凯嵩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分配至广西以知县即用,历宣化、怀集、临桂知县。
李星沅、劳崇光均推荐其才能,于咸丰五年(1855年)升任庆远知府。
任内剿平土匪王得胜等,升左江道,改代理右江道。
不久庆远失守,革职留任。
咸丰八年(1858年),连同按察使蒋益澧重新攻克庆远,官复原职,代理按察使,不久正式任职,又迁布政使。
同治元年(1862年),巡抚刘长佑赴浔州筹划剿抚,张凯嵩率兵配合,克复阳朔,因功接替刘长佑任巡抚。
同治二年(1863年),徵召布政使刘坤一围剿大成国馀党黄鼎凤等部。
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天平寨,生擒黄鼎凤。
贵县平定,朝廷赏头品顶戴。
疏陈左右江积匪未清,议三路进兵,以刘坤一统七营留防浔州,易元泰统十一营由宾州、迁江达思恩,李士恩统水陆八营由横州达南宁,节节进剿。
八月, 失泗城与窜匪廖万福之泗城知府吴其逵被撤职,张凯嵩徵召邓云襄为泗城知府,进攻廖军。
廖部将军李老使、游标韦晚等被擒。
廖军退于富州的那良。
张凯嵩会同滇、黔两省清军围剿。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廖军令公杨通潮被俘。
过3日,廖万福被俘斩首。
刘坤一攻克大庙、江口、平菼,斩贼首梁安邦,南宁河道始通。
易元泰剿上林,平之。
刘坤一擢江西巡抚去,以同知刘培一代领其军,将亲赴南宁督战,会伪康王汪海洋窜粤,将入广西,诏凯嵩驻防浔州。
同治五年(1866年),凯嵩至南宁,进攻山泽,督诸军穴地轰城,夺山入,擒伪平章苏仲熙等。
孙仁广单骑走旺陇,追斩之。
山泽为贼所踞十馀年,至此悉平。
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云贵总督。
当时云南形势混乱,张凯嵩在赴任途中,行至巴东,即三次上疏称病,结果因规避被褫职。
光绪六年(1880年),以五品京堂重新起用,授通政使参议,迁内阁侍读学士,代理顺天府尹,授贵州巡抚。
光绪十年(1884年),调任云南,请求在省城设立开采五金总局,发展矿业,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测中越边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于任上。
清史稿》有传。
著《奏疏》28卷,《退庐诗存》及《退庐文牍》10卷、《抚滇奏疏(四卷)》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891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客居广东,遂为番禺人,字芙生,一字越人,学者称谷庵先生。
光绪间,先后入刘坤一、曾国荃幕,办理中外交涉。
晚岁隐居著述。
有《随山馆集》、《松烟小录》、《旅谭》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七
汪瑔,字玉泉,一字谷庵,号芙生,番禺籍山阴人。有《随山堂猥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陶村诗稿·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陶村诗稿·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
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
曾入邑庠。
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
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
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
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
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
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
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陶村诗稿·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陶村诗稿·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湖北孝感人,字搢珊。
同治间,由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
光绪三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义和团运动时任苏松太道,奉刘坤一委与各国领事议约东南互保于沪。
官至湖南布政使、署浙江巡抚。
生平俭以自处,在上海时曾捐银八千两为龙门书院经费。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德功(1850~1924),字汝能,号立轩。
世居彰化,受业于从叔吴子超及柯承晖、陈肇兴、蔡醒甫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省设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县志》。
光绪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县采访册,因乙未割台,遂佚失。
日军入台北城之初,吴德功曾应台中知府孙传衮之邀,计议防范事宜,并筹设「联甲局」,募练勇、捕盗贼,对彰化社会秩序的维持,贡献颇大。
日本领台后,执政者曾多方敦请吴氏出仕,委以职务。
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吴氏接受日人的邀聘。
明治三十年(1897)担任参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担任台中师范学校教职、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台湾总督之邀参加「扬文会」,明治三十五年(1902)获颁绅章。
《台湾士绅录》评之曰:「忠诚悃笃,急公好义,邑中大小事件,人无不就谋,谋而莫不通」。
毕生重视社会福利,彰化育婴堂、忠义祠、节孝祠之筹建,皆由吴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两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
其中,后三部与文学相关。
读其诗,将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台湾中部士绅在政权转移后的心路历程及现实处境之了解。
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吴德功捐给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瑞桃斋诗稿》手钞本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贾若瑜(1915年6月20日-2016年8月13日),原名贾直,又名若愚、大鉴 、镕溥,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人。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青(岛)即(墨)战役的组织和指挥。
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首任馆长筹建军事博物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6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军事学院副院长贾若瑜同志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简介

简介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人物简介

简介
张爱萍(1910年-2003年7月5日),出生于四川达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简介

百度百科
张震(1914年10月5日-2015年9月3日),男,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1-2] 。
2015年9月3日,张震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