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龚鼎孳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九
麟,字友圣,松江人。
与吴梅村、龚孝升、顾西巘为忘形交。
妻彭少君亦能诗,唱和甚夥。
壬申,侨寓当湖祗林,诸弟子相从学诗。
不踰年,卒于北寺之升震房。
任天成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任天成,字仲玉,晚号退庵,南直隶庐州府舒城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任天成儿时听到父亲和客人谈论忠孝节义之事,一定寻根究底,问个明白,客人都赞赏他。
崇祯六年(1635年)举癸酉科乡试,崇祯七年(1636年)联捷甲戌科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充顺天府乡试考官,选拔吴邦臣、冯瑾、朱之纯等,皆成名士。
奉命恤刑两浙,断决如神,平反冤假错案。
途径舒城,正赶上灾荒之年,就在县城四周各条大路上设棚施粥,救民数千。
回到京城,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他一到任,就查出宜兴的前首辅周延儒有严重问题,马上上疏弹劾;周很快被罢官。
接著他又查出凤阳总督马士英坐拥重兵,只领军饷,兵丁不出军营半步。
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到处需要肃靖,而马士英毫不作为,任天成上疏弹劾恳请皇上严加惩处。
但而此时正值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帝焦头烂额,弹劾无果。
不久,任天成出为浙江巡按。
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殉国。
马士英以拥立福王有功,封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凤阳等处军务。
马士英得势后,立即追查任天成,幸有多人说情,仅撤职閒居。
清初,合肥龚鼎孳得势,显赫一时。
龚鼎孳和任天成是姻亲,派人带著亲笔信邀其担任要职。
任天成思虑再三,决定保持晚节,不事二主,谢绝不出。
隐居阙店横山二十馀年,每天作诗饮酒,登山寻寺,淡泊宁静,士君子仰望如泰山北斗,有诗传世。
卒年六十七,葬于梅心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苏州人,名稼,以字行,又作子嘉、子玠。
伶人。
顺治间游京师,与吴伟业、龚鼎孳等人往还,吴为赋《王郎曲》。
后归里。
御史李森先巡按江南,以其淫奢无状,枷死苏州。
牟贤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牟贤,字越秀,别号拙庵,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人,明末官员,进士出身。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三十六名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联登甲戌科进士,与龚鼎孳、杨玄锡为一榜三少年,赐归毕姻,当时荣之。
授广州司李,俗颇诪张,刑书统于省会,滞狱者不下千人,贤疏其案牍,以慈佐明,囚无不得尽其情,旬日囹圄为空。
龙门民叛,逐其长吏,贤单骑诣铁岗三峒,为指陈其善后计,龙民欢然拜服。
癸未冬,行取吏部文选主事,值闯贼陷京师,归里不复出。
惟赋诗饮酒,开圃种花,优悠三十年,足不至城府,有司欲望见颜色不可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沛县人,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
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又因避追捕改姓名称翁藏若。
明崇祯三年举人。
为复社巨子。
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
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
后被捕下狱,得人援手获释。
亡命十余年乃归。
康熙初又为人所告,因刑部尚书龚鼎孳得免。
诗有奇气,声调沉雄。
有《白耷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阎尔梅,字用卿,又字古古,沛县人。明崇祯庚午举人。有《白耷山人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73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崇祯四年进士,授密云知县。十五年,迁至礼科给事中。上疏言事,帝指为“诘问诏旨”,下狱,密旨令锦衣卫帅骆养性毙之于狱。养性不敢。十七年遣戍宣州卫。明亡后,流寓苏州,有《敬亭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巨卿莱阳人官给事法名智潜号壹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如农,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除知密云县改仪真入为礼部主事擢礼科给事中以言事削籍戍宣城有敬亭集
维基
姜埰(1607年—1673年),字如农,号卿墅,门人私谥贞毅。
山东莱阳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明崇祯三年举人,四年(1631年)进士,初授密云知县,改知仪真县,有政绩,后迁礼部仪制司主事,选授礼科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声绩颇佳,与龚鼎孳交善。
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因屡犯天颜,陷镇抚司狱,廷杖几死,又系刑部狱。
崇祯十六年二月出狱,遣戍宣州卫,将赴戍所而都城陷。
后著僧装,流寓苏州,“甲申以后始为诗”,购得“醉颖堂”(现苏州艺圃前身),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自号“敬亭山人”、“宣州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年六十七。
嘱二子安节、实节舁葬于宣州敬亭山下。
著有《敬亭集》十一卷。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嘉则鄞人万历间布衣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先生起田间少负异才喜读书尚廓落大节慕谢太传王猛之为人云间沈公恺来为郡守先生始束发上书万言沈公诧为奇士已补诸生数试于乡不利专以诗自豪文章疏宕可喜会东方用兵少保胡公宗宪开督府闻浙东有名士二人辟致幕下其一先生一山阴徐渭也少保豁达好士微有酒失善嫚骂先生岳岳不少阿唯少保亦雅惮先生遥望见为离席少保行部七闽燕将士烂柯山上酒酣乐作请先生作铙歌十章坐上诗立成酾酒高唱至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少保起捋其须曰何物沈郎雄快乃尔即命刻石山上尝从少保登大王峰置酒上客四座有云某所歌姬绝丽者少保已被酒趋命健儿为取来须臾报姬至先生即起曰吾辈兴阑明公可以行矣少保为强登车去其持正率如此及少保死请室中先生走哭墓下持所为诔遍告士大夫颂其冤状由是沦落湖海间益跌宕自放过太仓一通谒弇州高坐论诗直气凌其上弇州虽阳许为布衣之杰然实心惮之先生性喜衣绯常客吴中绯衣行道上倾吴市人聚观余太常谓先生戴罽冠被朱衣游行吴阊啸呼若狂当是之时实惊吴儿亦善言先生豪矣既久倦游归里门时张大司马方主文盟最推重先生岁时伏腊非先生至不欢而先生家诸从子侄一相国二方伯俱从先生受诗初起有盛名及司马既殁先生更为耆夙每持刺报客自称老友一时山林失职之士单门高才俱辐辏其门遂尽倾司马客先生初出其诗七千有奇使从子九畴删定录四千馀首行世晚年诗益多每杖策历佳山水过先辈隐居宿精舍小饮草市酒家辄索素纸题诗老言愈高妙率弃去不复具草人多匿为已有者遗文四百馀篇藏于家先生既垂老尚思出门诸公共相慰留先生曰使吾有薄田百亩足自老奚好游耶诸公俱曰诺请为先生图之因共出钱为置善田百亩给朝夕先生遂得高卧丰对楼不出年近八十卒于家先生家在南村栎社人称为栎社长诸从尊为句章公学者称嘉则先生先生以文行高东海裒然居首龚芝麓谓万历中布衣以诗豪者天下有三人其一为先生也曹能始石仓诗选录丰对楼集最多为词苑第一先生诗已见于世矣然余间读先生所为序传记数篇其文原本班马叙事有法不作同时诘曲语可谓卓然大家屠长卿亦曰先生文益疏宕有奇气生平魁玮大节不愧其为文世人徒知先生以其诗且不尽也又曰近世作者或乏长材乃诡而跳诸偏枯以为险绝而务掩其短每撰一篇杜门首蒙𧝉被搆思累月颖为秃而出号于人曰吾能钩玄尚奇然按覆其旨犹夫人尔则胡不遵大路趋而崎岖走间道为必若先生斯所谓遵大路而趋者也长卿言专抑里中一古文家而独推先生其言最有功学者即先生之文可知矣余尝数求丰对楼遗文四百篇在其族人某家余友曾尽见之即往从借钞而某已持此本献一当事竟失于兵火中惜哉惜哉先生在当时喜以文宠同辈及所传叙先贤行事最详今隆万之际阙焉无徵俱先生遗文散佚所致也至先生殁后百年中名贤高逸仅能购其诗存其名氏而其生平大节绝无可考遍询诸故老所闻略记一二盖斯文之事坛墠久虚遂使世逾近而文献逾失徵殊足叹也梨洲黄先生谓余曰及今不为采录则后此益不可问矣是皆吾辈之罪也黄先生遂归选姚江逸诗余亦有甬上耆旧诗之选故特于丰对楼遗文有三叹息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嘉则,鄞县人。有丰对楼集。
徐横波 朝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徐横波,字眉生,号智珠,本姓顾,上元人,合肥龚尚书鼎孳簉室,诰封一品夫人,著《柳花阁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1708 【介绍】: 清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监生。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在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又续唐人孟棨《本事诗》。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徐釚,字电发,号虹亭,吴江人。监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有《南州草堂集》。
词学图录
徐釚(1636-1708) 字电发,号拙存,又号虹亭、枫江渔父。吴江人。清诸生。词尤负时名,所作绵丽中时见本色。其词集曾流入朝鲜,为人以金一饼购去。撰《词苑丛谈》,述搜精富。有《南洲草堂集》、诗话《本事诗》。词集名《菊庄词》。
清诗别裁集
字电发,江南吴江人。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授翰林院检讨。
著有《南州草堂诗》。
○虹亭先生为龚端毅赏识。
端毅临没,谓梁真定曰:“负才如徐君,可使之不成名耶?
”于此见前辈之爱才,而虹亭之见重于端毅,实有使之心折者也。
生平填词极工,晚岁成《本事诗》,远地购求,比于洛阳纸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复社张溥弟子。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弘光时为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入清,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十四年南归家居。奏销案起,几至破家。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崇祯辛未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庶子。福王时,召拜少詹事。入国朝,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有《梅村集》。
词学图录
【吴伟业】(1609-1683) 字骏公,号梅村。
江南太仓人。
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
授编修,迁左庶子。
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
顺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历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
后二年乞假归。
工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少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及阅历兴亡,则激楚苍凉。
尤工七言歌行,人号"梅村体",一时称为绝调。
亦工古文辞,能作戏曲。
馀事填词,长调苍莽无尽,小令流丽稳妥,亦负时名。
有《梅村家藏稿》及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
词集名《梅村词》。
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清诗别裁集
字骏公,江南太仓人。崇祯辛未赐进士第二人。国朝官祭酒。著有《梅村集》。○梅村七言古,专仿元、白,世传诵之。然时有嫩句、累句。五七言近体,声华格律不减唐人,一时无与为俪,故特表而出之。○梅村故国之思,时时流露。《遣闷》云:“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不意而今至于此。”又《病中》词曰:“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脱屐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读者每哀其志。若虞山不著一辞矣。此二人同异之辨。
梅村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以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妙,古人所不及也。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盖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悲夫。 兰陵邹祗谟序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骏公太仓人顺治初官祭酒有梅村集
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
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
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
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应天乡试,中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