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今摄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易,字别行。
番禺人。
俗姓崔。
族本儒家,与从父广慈大师同师天然老和尚。
逮终养后,挈其妇与一女一子相继禀具。
初为雷峰殿主,迁典客,寻掌书记。
尊礼旋庵湛公,恩如父子。
临化以手枕卧,顺适而终。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克图者,章嘉呼土克图也,西藏人。
生有异徵,不迷本性,相传为达赖第二世呼毕勒罕转生,种种异徵,众所钦企。
幼育于寺,乃居弟五世达赖弟子。
清康熙时,寰宇载宁,重译来朝,圣祖晚岁颇眈禅理,屡咨法典,叹为玄识,特锡“灌顶普慧广慈”之号,命主蒙古多伦泊汇宗寺。
克图博贯宗教,梵行精纯,啼谊圆妙,西藏蒙古诸王尤相崇信,多所归依。
世宗在藩邸时,倾心仰慕,及总万机,广搜禅集,取其语列入御选,叹为真再来人,古今希有,为造善因寺居之,恩礼有加。
纯庙登极,膺诏入京,翻译大藏中一切咒语,以满文汉字梵书三体并列,使读者瞭然,不限方域,刊入藏经,用广流传。
尝言其国有狼达尔玛汉者,灭法毁教,其后补缀未全而经已佚,因假《楞严》善本四译而归之。
又佐庄亲王修《同文韵统》。
晚年病目,与人讲论能以手数经卷篇目,而指其文往往不爽,群相惊叹,非记诵娴(熟),未易臻此。
以乾隆四十一年寂于京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讷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曰。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修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若讷。
字希言。
嘉兴孙氏子。
初依竹庵。
次谒證悟于赤城。
命首众座下。
暨悟化。
遂嗣师道。
道大弘。
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
展敬大士。
师接候称旨。
授右街僧录。
因诏。
于山中建十六观堂。
仍仿其制。
作堂于大内。
即诏师领徒五十人。
于四月八日。
入内观堂。
修金光护国法。
上问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许经卷。
师曰。
有本者如是。
上然之。
进左街僧录。
九年。
召对选德殿。
问大士历代灵迹。
及法华经旨。
上曰。
最初得师。
发明此事。
遂以圆觉悟得法门。
譬如著棋。
胜负既分。
不但并去棋子。
棋盘亦须一时并去。
师曰。
并去者。
亦不可得。
上曰。
宗说俱通。
其师之谓。
有诏令讲圆觉。
至此虚妄心。
若无六尘处。
师曰。
心本无形。
因尘有相。
尘灭心灭。
真心湛然。
上手书其语。
以赐。
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
上曰。
朕日读此经。
今更命众。
合诵三万卷。
乃降劄云。
平昔以来。
所食禽鱼之类。
伤害为多。
今仗般若。
为除此过。
庶使群生。
俱承解脱。
时沂王尚幼。
上召师入禁中。
为王说法摩顶。
因以疾乞閒。
上曰。
且赐地筑室更数年。
彼此作閒人。
水边石上。
共说无生。
淳熙十一年。
退处兴福。
特授两街都僧录。
时光宗在东宫。
书归隐之扁。
赐之。
仍制赞以称其德。
及上退养重华宫。
召注金刚经。
肩舆登殿。
止宿殿庐。
注成以进。
上披览。
益有省发。
绍兴二年十月旦。
谓侍人曰。
吾宗通法华。
宜以此终。
乃集众修法华忏。
取道具进两宫。
端坐而化。
寿八十二。
塔于正寝。
赐宗教广慈法师普炤之塔。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讷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