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忱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5—1470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原之。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巡按苏松常镇四府,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数抑巨珰,帝称其贤。
景泰元年以右副都御史总督贵州军务,与方瑛等镇压苗民起事,擒首领韦同烈等。
进南京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8—1435 【介绍】: 即明宣宗。
明朝皇帝。
仁宗子。
洪熙元年,仁宗死后嗣位。
次年,改元宣德。
元年,汉王高煦(宣宗叔)反,帝从杨荣言,率师亲征,平定叛乱。
在位时,三杨(士奇、荣、溥)在位,阁臣始以“票拟”提出处理政事之意见,职权遂与宰相无异。
选郎中况钟等为知府,并专设巡抚,用于谦、周忱等任职。
屡下减少官田租额之诏,然户部常不执行。
定会试分南北卷取士之法,增加北方举子中式机会。
洪熙、宣德时,明朝建国已达六十余年,经济逐渐恢复,政治亦较清明,有“仁宣之治”之称。
然继续实行十三布政使司皆设镇守中官之制,又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对宦官擅权起有推波助澜之作用。
宣德十年正月病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宣宗讳瞻基,仁宗长子,建元宣德。在位十年崩,葬景陵。有御制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殿阁词林记》:宣宗喜为诗,初即位,起学士李时勉而任用之。一日,幸文渊阁,赐诸学士饮,呼时勉谓曰:「卿非朕,安得饮此酒?」时勉顿首谢。他日,赐游东苑,上赐时勉酒,酌以禦瓯,勉时顿首辞曰:「臣可与陛下同饮,不敢同器。」上悦,命易以银爵。既醉,上出御制诗俾赓之。 《艺苑卮言》:宣宗天纵神敏,长歌短章,下笔即就。每南宫试,辄自草程式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 弇山《堂别集》:宣庙命阳武侯薛禄等率师筑赤城等处,赐之诗,有「出车命南仲,城齐惟山甫」句。禄不晓南仲、山甫,以问少傅杨士奇。具言之,且曰:「上以古之贤将待尔也。」禄乃拊心感泣。 朱谋堙《书史会要》:宣宗时,三扬、蹇、夏诸贤辅政,泰交之际,常有御制诗歌,必亲洒宸翰赐之,行云流水,飞动笔端,真天藻也。 朱谋堙画史会要:宣宗万几清暇,留神词翰,山水、人物、花鸟、草虫,随意所在,皆极精妙。 汪砢玉《珊瑚网》:章皇帝圣能天纵,一出自然,若化工之于万物,因物赋形,不待矫揉,各遂生成。敬观《九鸶》、《芦雁》二图,柳丝鸟毣,细过于发,一种生动之致,又居然写意家神逸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44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
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
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
寻试吏部得第一。
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
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
英宗嗣位时方九岁,内廷有异议,赖士奇推戴,浮议乃止。
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
卒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改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沙羡石台东里诸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充编纂官。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历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贞。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所以宣尼训,服远修文德。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策。卢陵杨士奇。」右诗见杨氏《世美录》。初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于是王忠毅公有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宋《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其三则皆曰含誉。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时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其日丁亥,名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祗,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伸命饬励,敬哉勿怠!」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记》;太宗在北京,有白鹊之瑞。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时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因命改益。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义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东里问:「昆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无以对。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永年惭赧而退。及还任,乃求昉识之。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应,除南海县丞,卒官。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祠。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似讥其稍涉浅显也。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如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春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好鸟好花春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秋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1468 【介绍】: 明江西万安人,字显孜。
正统十年进士。
授御史,出按辽东,擢山东按察使。
天顺四年,以治行卓异迁左布政使。
次年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十府。
对苏松财赋,仿周忱遗规,斟酌行之,民间称便。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居官廉慎,治事精审,惟以持法过苛遭时议。
维基
刘孜(?—1468年),字显孜,江西万安人。
正统乙丑进士,成化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正统十年(1445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辽东。
明景帝即位,有官员建议南迁,刘孜则请求斩言者以稳定人心。
升山东按察使。
天顺四年(1460年),吏部举天下治行卓异者,按察使中只有刘孜一人,于是升山东左布政使。
次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十府。
苏、松财赋自从周忱立法后,多有更改,刘孜重新制定,为民方便。
成化元年(1465年),赈灾应天府饥荒,他并请各地开仓放粮,使得百姓生还者无数。
随后他废除各地苛政敛财。
召拜南京刑部尚书。
成化四年(1468年),刘孜致仕,卒于回乡途中。
全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原赤。
事母孝,母卒,哭泣而目瞽。
巡抚周忱闻之,赠以粟布。
纯固辞不受。
后目竟复明。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德和,以大学生选知江陵县,迁工部主事,出知常州府。
命下而卒。
公始知江陵王府校卒见令常坐不起即启王杖而遣之王所为不法公白守曰吏不得绳王以法宜密闻于朝请上治之遂与守列上其事朝廷察其言审遂废王终身民快之太守未尝以属吏待公常呼曰大令时朝命督府征交趾兵过守令无不遭谴者道江陵公以鼎肉饷军一军尽喜督府奇之欲试公仓卒日晡时以令牌立取火炉及架数百公即命木工以方漆桌锯半脚刳其中置镬然火又取竹束火燎数千即尽收民家𥯤帘立应之又取马槽千馀公即命匠并各户妇人用绵布缝成槽缀槽口以绳系木桩张其四角饲马良便卷收军中遂足用三事俱取办仓卒督府叹曰此真应变才也即奏为参谋寝不下比去官江陵民为立生祠迁工部主事周文襄公抚南都常以户曹从督运特奏公同行每至州县辄以张户曹不可犯告之松江守以美绫三百匹置舟中来迎比公登舟见之悉以绫封库欲举劾太守肉袒谢得免由是守令俱自重犯法公性精于吏治临事机张键闭即有伏奸目指取必尽得其隐虽豪大猾俱敛手莫敢犯治狱无系囚稍积数人即立决遣之从子参政琦所论著公事最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君瑞。博学,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顺帝至正间死于兵祸。
元诗选
复圭,字君瑞,字又作均瑞,安仁人。
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
至正兵起,被陷贼庭,作诗大骂。
贼怒,以刀剖其腹,复骂曰:腹可剖,赤心不可剖也!
遂死之。
君瑞诗如《题詹双崖》云:「隐士高閒卧云处,故家轩豁读书斋。
」《题唐氏游子远归图》云:「冉冉霜颠倚门处,飘飘风袂及家时。
」《题古厓上人》云:「菡萏泉香金错落,苾刍风煖翠婆娑。
」铁心石肠人,偏解吐婉媚辞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苏州府长洲人。俗姓杨,字东白,别号晓庵。官家子弟。少即通释典,兼习诸史百家言。永乐间应召与修《永乐大典》,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时名人多与之为方外交。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东白,长洲人。住持苏州永定寺复主松江延庆永乐中授僧纲司副都纲与修大典后偕德完怀瑾自京还吴有江行唱和诗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姑苏长洲杨氏子。世为宦族。甫能言即通释典如旧熟。父母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出家。无几薙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郡之延庆寺。明年应召纂修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师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善启。
字东白。
晓庵其号。
姓杨氏。
苏之长洲人。
杨故簪组。
累世家吴之支硎山。
值兵徙北郭。
父永年。
母陆氏。
师甫能言通佛典。
父母异之。
命入无量寿院。
礼永茂为落发师。
既长。
屏迹龙山。
穷日夜力于经史百氏不辍。
声誉隐然起。
少师姚公广孝。
善世洽公南洲。
皆器重之。
而典记于洽公者甚久。
永乐元年。
主苏之永定。
六年。
主松之延庆。
逾年擢本府副都纲。
住南禅寺。
寻应召纂修永乐大典。
预校大藏经。
赐金缕袈裟一袭。
时三殿灾。
诏求直言。
师上疏陈利病。
不报。
一时名人。
如沈民望。
王希范。
王汝玉。
陈嗣初。
钱溥。
赵宗文。
皆与师为方外交。
尝遇牡丹盛开。
邀集题赏。
钱塘瞿宗吉。
雄于词赋。
师与对垒。
常用一韵往复百首。
词锋益锐。
海内传焉。
此师之绪馀也。
正统八年十一月八日卒。
距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
即示寂之岁。
弟子等奉柩。
归葬于旧隐龙山。
遵治命也。
钱文通公溥。
铭其塔。
叙曰。
夫以交之深者知必至也。
言之夥者情必厚也。
昔宣德间。
大理卿胡公槩。
巡抚东吴。
威声大振。
于师独加敬礼。
时溥方冠。
欲应乡举谒公。
师忽见而喜之。
遂入白于公。
得预乡举。
然溥亦始聆论议。
察其动止。
毅然一儒者。
繇是往还[款-士+止]洽。
数日不见。
必折简招之。
简类欧语。
作字有帖意。
见必肃衣。
焚香啜茗。
坐语移时。
去则且谈且送。
或闭户发箧。
出古人真迹。
对阅评品。
诗文皆不务蹈袭以为奇。
至论儒释之辩曰。
且各为其教。
又曰。
东鲁垂道。
西竺见性。
皆莫先于厚本。
故虽离父母。
养生送死。
一务从厚。
与兄弟极友。
爱抚诸侄。
教养兼至。
交四方宿儒名缁必以诚。
未尝见惰容。
然非其人。
亦未尝与交此。
韩子谓墨名而儒行者也。
溥也荷师期待既久。
倘以馀齿。
无负于斯世。
则亦无负于所知矣。
(何氏丛说云。
钱文通。
小时即有文誉。
郡中有一僧。
名善启。
号晓庵。
有诗名能书。
乃十大高僧之流亚也。
永乐中召至京师。
修大典。
后为僧官。
住南禅。
周文襄公为巡抚。
甚重之。
每公事稍暇。
即往南禅。
与启公谈语。
时钱文通为秀才。
亦与启公交款。
一日学中散堂。
过谒启公。
以蓝衫置栏栒上。
继而文襄适至。
屏当不及。
文襄问之。
启公因称文通之才。
文襄即请相见。
索其旧作。
观之。
大加赏识。
遂为相知○何氏言巡抚。
是周。
钱自云是胡。
当是两时。
胡前而周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长洲杨氏子。世为宦族,甫能言,教诵弥陀如旧习。父母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无几,薙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延庆寺,明年应召纂脩《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启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57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敏德,号思庵。
永乐中以知医荐至京。
仁宗监国,闻其名,使教功臣子弟。
洪熙元年授监察御史,出按浙江、贵州,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
正统初被诬下狱,旋得释。
四年致仕。
归家,布衣蔬食。
周忱巡抚江南,欲为改建住宅,不可。
卒谥文恪。
有《小学集解》、《文章辨体》、《祥刑要览》等。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孟浩(14世纪—15世纪),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人。
陈孟浩是永乐十五年(1417年)举人,十六年(1418年)联捷进士,获授长沙教授,调任苏州教授,改变当地浮靡风俗,得周忱礼遇重视,秩满后获疏留用,加品秩仍掌管学政,以年老辞官,著有《澹庵归乐集》流传。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