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钦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5 【介绍】: 三国魏河东闻喜人,字仲恭。
初袭父毌丘兴高阳乡侯爵,为平原侯文学。
魏明帝时,为尚书郎,迁羽林监,累迁荆州刺史。
青龙中从征辽东,徙幽州刺史,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以功进封安邑侯。
齐王芳正始七年,击破进掠辽东之高句骊军,迁左将军,转镇南将军。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以不满司马氏专朝政,与扬州刺史文钦举兵讨司马师,兵败被杀。
全三国文·卷四十
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将作大匠兴子,为平原侯文学。明帝初为尚书郎,迁羽林监,出为洛阳典农,迁刑州刺史。青龙中徙幽州刺史,加渡辽将军护乌丸校尉,以功封安邑侯,寻迁左将军,领豫州刺史,转镇南将军,徙镇东将军都督扬州。正元二年,矫明元郭太后诏讨司马师,众溃见杀。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9 【介绍】: 三国魏太原晋阳人,字文舒。
起家太子文学。
曹丕称帝,徙散骑侍郎。
明帝时加扬烈将军。
齐王曹芳嘉平二年,渡江袭吴,迁征南大将军,封京陵侯。
高贵乡公正元中,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昶拒战有功,迁骠骑将军。
后诸葛诞起兵,称臣于吴,昶据夹石以逼江陵阻遏之,迁司空。
卒谥穆。
全三国文·卷三十六
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建安末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文帝受禅,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迁兖州刺史。太和初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正始中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迁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侯。王元中进位骠骑将军,迁司空。甘露四年卒,谥曰穆侯。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8—255 【介绍】: 三国魏河内温人,字子元。
司马懿长子。
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齐王芳正始十年,助父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
父死,以辅军大将军辅政。
嘉平四年,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专朝政。
六年,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等,废齐王芳,立魏文帝孙高贵乡公髦为帝。
正元二年,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率军镇压。
死后弟昭继专朝政。
侄炎建晋朝,追尊为景帝。
全晋文·卷一
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景初中为散骑常侍,迁中护军。嘉平元年,封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三年以抚军大将军代宣帝辅政,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寻废齐王,迎立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卒,谥曰忠武。晋国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禅,追尊曰景皇帝。庙号世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9—255 【介绍】: 三国魏北地泥阳人,字兰石。
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
齐王芳正始中,迁黄门侍郎。
讥弹何晏,因免官。
司马懿请为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正元中,从司马师讨母丘俭、文钦,封阳乡侯。
善言名理,好论才性同异,力主“才性同”说。
卒谥元。
全三国文·卷三十五
嘏字兰石,一字昭先,(见《御览》三百八十五引《嘏别传》。)巽弟充之子。陈群辟为司空掾。正始中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免,寻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懿以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拜尚书。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时进爵武乡亭侯,守尚书仆射,封阳乡侯,卒赠太常,谥曰元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7 【介绍】: 三国吴吴郡吴人,字季文。
朱桓子。
初以父任为郎,后拜骑都尉,代领父兵。
败魏将文钦兵,迁扬武将军。
孙亮建兴初,魏军出东兴,异督水军击破之。
寻假节为大都督。
魏诸葛诞据寿春降,异往救援,围不解,为孙綝所害。
全三国文·卷七十三
异字季文,吴郡吴人,前将军桓子。拜骑都尉,代桓领兵。赤乌中拜偏将军,迁扬武将军。建兴初迁镇南将军。太平二年假节为大都督。为孙𦃊所杀。
文鸯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1 【介绍】: 一名俶。
西晋沛国谯县人。
三国魏扬州刺史文钦子。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与毌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
鸯年尚幼而勇力绝人,从父作战,兵败,父子投吴。
甘露二年,魏将诸葛诞据寿春称臣于吴,鸯随父自吴来应。
次年为司马昭所败,父死,鸯走归司马昭。
晋武帝咸宁三年,击破秃发树机能。
太康中为东夷校尉、假节。
后为东安王司马繇所杀。
僧玄琬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637 【介绍】: 唐僧。弘农华阴人。俗姓杨。初从洪遵学四分,后从昙迁禅师学一切经。太宗贞观初敕召为皇太子及诸王等受菩萨戒。普光寺造就,琬居之。曾以减杀等四条戒太子,太宗闻其说,特为下诏断屠。及卒,道俗哀悼。有《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等。
全唐文·卷九百四
玄琬俗姓杨氏。宏农华阴人。事昙延法师为师。贞观初敕住普光寺。十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族出弘农华阴杨氏。其先有徙雍之新丰者。子孙繁衍。因别谱谍焉。琬年志学薙落。为昙延法师弟子延公一代名匠。婉既登具。依洪遵律师。习四分三载。即敷演。侪类推敬。又听昙迁法师摄论兼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等。皆研覈无馀蕴。然以延公在日。愿。造释迦丈六金像。继志述事。罔敢或愆。乃于仁寿二年。袖敛众施。就所住京辇寺。设模以铸。于时空色澄湛。杲日流辉。天华如云母。飘洒四至。终坠像前。观者以为异。及脱模。光相殊特。视关辅间。无与比。且造经四藏。备极庄严。其缮写之际。必精加考證。使无所遗谬。每岁以二月八日。灌沐圣躯。开讲设斋。众兼悲敬。惟受戒以清净为本。运当像末。恐致亏犯。故于春首。礼二十五佛。持千转神咒。庶几毁禁之流。澄源洁已。登檀纳法。明白无疑。贞观初诏为皇太子诸王。授菩萨戒。既而东宫创普光寺。召居之。且诏授皇后妃主。并六宫等戒。问遗填委。而随以施予。及营建功德无蓄积。未几皇后于苑内德业寺。书经一藏。于延兴寺。构藏并书经。皆诏琬监护。于是卷帙自周朝所残毁者。悉从校正。而法宝之全伊琬之力也。九年正月。上书东宫。陈四条。以行慈戒杀。顺气奉斋。为之目。而覼缕数百言极切至。东宫优答之。语多不录。是岁诏禁杀。起三月尽五月。以琬再请。乃特听尽此岁。十年冬有疾。上书东宫。委以大法。寻奉遗表。上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论。各一卷。十二月七日。卒于延兴寺所居房。寿七十五。讣闻东宫哀恸。𮚐赠如礼。诏恻悼加赐物。特进萧瑀太府萧璟宗正李伯药詹事杜正伦等。并以躬尝北面执心丧。香华幢盖。送者数万人。弟子五百馀人。遵命阇维于终南山寺。建塔葬烬骨。奉灵像。太子洗马兰陵萧钧制铭宗正卿李伯药制碑文。琬无恙日。从受具戒者。三千馀人。受归戒者二千馀万人。右仆射杜如晦临终发誓愿历劫为师。大将军薛万彻母及昆季。钦崇轨范。蔬素终身。普光道岳法师识洞幽微。禀承约饬。武德初天下丧乱。客僧莫可乞丐。琬悉估鬻假贷。以共给存济。尤喜推奖材德。智首律师身处林泉。而名蜚辇毂。卒使毗尼之学。盛于有唐。则亦有所从来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释玄琬。
俗姓杨。
弘农华州人也。
远祖因徙今居雍州之新丰焉。
青襟悟道履操冲明。
志在学年方游法苑。
事沙门昙延法师。
延震岭宏标遗教法主。
文钦重立寺处之。
具见别传。
而琬位居入室恭恪据怀及进具后。
便随洪遵律师伏膺四分。
冠冤遮性镕汰持犯。
涉律三载便事敷演。
使于后进乐推前英叹美。
乃旋踵本师。
涅槃真体。
捃掇新异。
妙写幽微。
又欲钦佩唯识包举理性。
于昙迁禅师禀学摄论。
并寻阅众锋。
穷其心计。
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等。
并资承茂实。
研覈新闻。
环循弥讨。
其际搜会。
擢其玄理。
然顾福智相导有若轮驰。
慧业略剖于终。
标树创开于始。
永惟延师存日。
愿造丈六释迦。
经略未圆奄便物故。
誓志营复克遂先摸。
于仁寿二年。
提洽有缘便事炉锤。
寺乃京皋冲要。
峙望归心。
故使至感冥通控引咸遂。
当时空色清朗杲日流辉。
上天雨花状如云母。
满空飘洒终坠像前。
僚庶嘉其罕逢。
法属庆斯荣瑞及开摸之后雅相逾圆。
即为关辅栋梁。
金像之大有未过也。
今在本寺。
每于静夜清朝。
飞流八音之响。
而不测其来至。
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
诸有缮写皆资本据。
又以二月八日大圣诞沐之晨。
追惟旧绪敬崇浴具。
每年此旦建讲设斋。
通召四众供含悲敬。
办罗七物普及僧俦。
又常慨运岠象末有亏归禁。
至于授受遮难滋彰乃蓥饰道场寻诸忏法。
每春于受戒之首。
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
洁斋行道。
使彼毁禁之流澄源返净。
登坛纳法明白无疑。
并传嗣于今住持不绝。
从此而求。
可谓护法菩萨也。
而重法尊行。
晨夕相仍。
若值上德异人。
必揖对欣振咨承馀令。
虽闻同昔习。
而翘仰如新。
斯后已谦光。
罕有踪矣。
逮贞观初年。
以琬戒素成治朝野具瞻。
有敕召为皇太子及诸王等受菩萨戒。
故储宫以下师礼崇焉。
有令造普光寺。
召而居之。
供事丰华广沾会响。
又别敕延入为皇后六宫并妃主等。
受戒椒掖问德禁中。
授纳法财日逾填委。
而钦若自守不顾有馀。
䞋施所资悉营功德。
寻有别敕。
于苑内德业寺。
为皇后写现在藏经。
当即下令。
于延兴寺更造藏经。
并委其监护。
琬以二宫所寄惟谷其诚。
祇奉不难义须弘选。
自周季灭法隋朝再兴。
传度法本但存卷秩。
至于寻检文理。
取会多乖。
乃结义学沙门雠勘正则。
其有词旨不通者并咨而取决。
故得法宝无滥于疑伪。
迷悟有分于本末。
纲领贞明自琬始也。
昔育王再集于周时。
今琬定宗于唐世。
彼此诚异。
厥致齐焉。
然其匠训于世。
三藏含之。
偏以苦节自修德。
以律仪驰誉。
言为世范缁素收归。
华夷诸国僧尼从受具戒者三千馀人。
王公僚佐爰及皂隶。
从受归戒者二十馀万。
左仆射萧瑀兄弟。
人伦藻镜久厌时烦。
每咨法华会三之旨。
龙树明中之教。
沈吟移景奉佩而旋。
右仆射杜如晦。
临终委命。
召为历劫师资。
大将军薜万彻毗季。
并及母氏。
崇戒约蔬素形终。
普光道岳法师。
解洞幽关辩开慧府。
敬奉戒香行菩萨道。
而汲引亡疲弘务终日。
因之革励修习者计非恒准。
故京辅士庶继踵烟随。
礼供相寻日盈厨库。
时有巫觋者云。
每至授戒说法。
异类鬼神。
诸方屯聚。
如承受相。
自非至功冥被孰能致乎。
琬以戒劝之至。
物我同
义等风行。
事符草偃乃致书皇太子曰。
元正告始景福惟新。
伏惟殿下。
膺时纳祐罄无不宜但琬夙萦沈痾不获奉庆。
蒙降逮问无任荷戢。
感顾恩隆罔知攸厝。
今略经中要务即可详行者四条。
留意寻检永绥宝祚。
初劝行慈。
引涅槃梵行之文。
令起含养之心存兼济之救也。
二减杀者。
引儒礼无故不杀牛羊者。
皆重其生去其滥逸也。
又言。
王者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
见其生不忍其死。
闻其声不食其肉。
此即上帝悼损害之失。
树止杀之渐也。
故佛经有恕己之喻。
诫之杀打诸事也。
琬闻。
东宫常膳日多烹宰。
审如所承。
诚有大损。
殿下以一身之料遍拟群僚。
及至断命所由。
莫不皆推殿下。
所以长怀夕惕。
望崇慈恕。
自今以往请少杀生。
东宫内外咸减肉料。
则历长命久仁育斯隆。
三顺气者。
如经不杀曰仁。
仁主肝。
肝者木也。
春阳之时万物尽生。
宜育群品用答冥造。
如其有杀是不顺气。
殿下位处少阳福居春月。
行慈以和正气。
施惠以保天龄。
请年别春季断肉停杀。
悯彼含育顺此阳和。
四奉斋者。
如经年三月六能洁六根便资五福。
伏愿遵行受持斋戒。
何者今享此重位咸资往因。
复能进德崇善用成其美。
则善知识者是大因缘。
玄琬道德疏微曲蒙顾眄。
谨率闻见敢尘听览。
登即答曰。
辱师所示妙法四科。
循览周环用深铭佩。
法师旱祛尘累游神物表。
阐鹫岭之微言。
探龙宫之秘藏。
洞开灵府凝照玄门。
固以高步弥天邻几初地。
遂能留情博施开导蒙心。
理实义周词华致远。
包括今古网罗内外。
训诱之至审谕之方。
纵圣达立言师傅弘道。
亦未足髣髴要津拟仪高论。
但行慈减杀顺气奉斋。
斯乃仁人之心。
以成大慈之行。
谨当缄诸心府奉以周旋。
永籍胜因用期冥祐。
馀文不载。
其言令之行化及此类。
九年下诏断杀。
起于三月尽于五月。
琬以仁育兼济。
乃上启更延。
帝又特听尽于岁暮。
贞观十年杪冬。
遘疾知归后世。
又致启东宫累以大法。
又上遗封表于帝曰。
玄琬闻。
真容晦迹像教凌迟。
无不假缁素以住持设内外而为护。
遂得法云再润慧日重辉。
光叶万乘绍隆千载。
窃寻住持之理义有多门。
弘护之方教乃非一。
若不依佛取舍。
仍恐赏罚乖宗。
如其准教验时。
是则简敬当理。
伏以僧尼等不依戒律致犯刑章。
闻彻阙庭尘劳听览。
琬等僧徒无任惭惧。
但恐馀年昏朽疾苦相仍。
弱命不存洪恩未答。
遂于经中。
撰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及安养苍生论并三德论各一卷。
伏愿圣躬亲降披览。
陛下广开上书之路。
冀纳刍荛之言。
谨献秘要之经。
请详金口之教。
但琬忝当传法。
庶无匿教之𮘧。
扶劣署封。
以酬终后之事。
不胜恋仰。
谨奉经以闻。
又遗诫门人在于道检。
言极详切读者垂泪。
又云。
馀荫施诸众生。
馀骸依古焚弃。
制服丧临一无预怀。
遂以腊月七日。
卒于延兴寺房。
春秋七十有五。
道俗失依皇储哀恸。
天子下诏曰。
玄琬律师戒行贞固学业清通。
方寄弘宣正法利益群品。
不幸没世。
情深恻悼。
赐物如别。
斋𡒨所须事由天府。
春宫懿戚卿相重臣。
并舍金贝。
荣嘉赗赠营助追福。
暨于百日。
特进萧瑀。
太府萧璟。
宗正李百药。
詹事杜正伦等。
并亲奉戒约躬尽哀礼。
后旋𡒨山寺。
幢盖相映香花乱空。
从者如云众盈数万。
前傧达于终南。
后尘犹继于城阙。
四十里间皂素充道。
皆云。
我师斯亡。
戒业谁保。
故为时宗如此也。
弟子等五百馀人奉遵遗旨。
尔时云高风静水净油香。
七众弥山一心悲结。
乃命下火依法阇维。
薪尽灰飞廓然归本。
仍于焚所建佛塔一区。
用津灵识仪像存焉。
东宫洗马兰陵萧钧制铭。
宗正卿李伯药制碑立于塔所时为冠绝。
初琬自始及终意存弘济。
生善福智无不缀心。
武德之初。
时经剥丧粒食勇贵。
客僧无托。
乃自竭馀力。
行化魁豪。
随得货贿并充供给。
日到寺厨亲问丰约。
故主客同庆焉。
又像季浇漓多轻戒律。
乃以身轨物引诸法属。
亲执经文依时附听。
乃经十遍远嗣先尘。
智首律师德光荣问于帝京者。
寔资成赞能扇芳风。
自见令达。
罕能推挹如此人矣。
故使唐运搜举岁拔贤良。
多是律宗。
实由琬之笃课也。
而容范端肃声气朗峻。
预瞻敬者莫不懔然。
故图象厥相。
犹令人畏者。
弟子僧伽。
俗姓元氏。
清悟寡嗜欲。
常随琬导物。
而立志贞正。
机谏变适不犯颜色。
以味静为宗。
又不希人世。
依闲业道。
是所谋焉。
临终清𠻳歛容。
明诲而卒。
岂非师资谦德能世其尘。
而恨其早卒清规未远。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杨。
弘农华阴人也。
居雍州之新丰。
青衿悟道。
履操冲明。
在志学年。
方游法苑。
事沙门昙延法师。
振领宏标。
文钦重。
立寺处之。
琬位居入室。
恭恪据怀。
及进具后。
便随洪遵律师。
服膺四分。
涉津三载。
便事敷演。
乃旋踵本师涅槃真体。
捃掇新异。
妙写幽微。
又欲钦佩惟识。
包举理性。
于昙迁禅师。
禀学摄论。
并寻阅众锋。
穷其心计。
法华大集。
楞伽胜鬘。
地论中百等。
并资承茂实。
研窍新闻。
延师存日。
愿造丈六释迦。
经略未圆。
奄便物故。
誓志营复。
尅遂先模。
于仁寿二年。
提洽有缘。
便事炉锤。
当时空色清朗。
杲日流辉。
上天雨华。
状如云母。
满空飘洒。
终坠像前。
及开模之后。
雅相逾圆。
每于静夜清朝。
飞流八音之响。
又造经四藏。
备尽庄严。
诸有缮写。
皆资本据。
又以二月八日。
大圣诞沐之晨。
开讲设斋。
逮贞观初年。
以琬戒素成治。
朝野具瞻。
有召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
受菩萨戒。
故储宫以下。
师礼崇焉。
令造普光寺。
召而居之。
又别敕。
延入为皇后六宫并妃主等。
受戒。
椒掖问德禁中。
授纳法财。
日逾填委。
而钦若自守。
不顾有馀。
䞋施所资。
悉营功德。
寻敕于苑内德业寺。
为皇后写见在藏经。
并委监护。
昔育王再集于周时。
今琬定宗于唐世。
厥致齐焉。
然其苦节自修。
言为世范。
僧尼从受具戒者。
三千馀人。
王公僚佐。
爰及皂隶。
从法归戒者。
二十馀万。
左仆射萧瑀兄弟。
人伦藻镜。
久厌时烦。
每咨法华会三之旨。
龙树明中之教。
沉吟移景。
奉佩而旋。
右仆射杜如晦。
临终委命。
召为历劫师资。
大将军薛万彻昆季。
并及母氏。
崇戒约。
蔬素形终。
琬致书皇太子。
请少杀生。
东宫内外。
咸减肉料。
则历长命久。
仁育斯隆。
三顺气者如经不杀曰仁。
仁主肝。
肝者木也。
春阳之时。
万物尽生。
宜育群品。
用答冥造。
如经年三月。
六斋能洁六根。
便资五福。
伏愿遵行。
受持斋戒。
登即下诏断杀。
起于三月。
尽于五月。
琬以仁育兼济。
乃上启更延。
帝又特听。
尽于岁暮。
贞观十年杪冬遘疾。
又致启东宫。
累以大法。
又上遗封表。
又遗诫门人。
在于道检。
言极详切。
读者垂泪。
遂以腊月七日。
卒于延兴寺。
春秋七十有五。
道俗失依。
皇储哀恸。
天子下诏。
情深恻悼。
赐物斋殡。
须由天府。
特进萧瑀太府。
萧璟宗正。
李伯药。
詹事杜正伦等。
并亲奉戒约。
躬尽哀礼。
后旋殡山寺。
幢盖相映。
香华蔽空。
从者如云。
众盈数万。
前傧远达于终南后尘犹继于城阙。
四十里间。
皂素充道。
弟子等五百馀人。
奉遵遗旨。
依法阇维。
于焚所建佛塔一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雍州万年樊氏子。童稚出家。居蓝田之王效寺。师事高行沙门僧弘。薙落。日以诵法华经自课。又学定业于禅林寺相禅师晚年纲理众务于云华寺。开皇初。诏起为授戒师。抗表以辞。遂遍历名山。追踪胜友。因与超公。栖迟蓝谷。即今之悟真寺也。方行法华三昧次。梦普贤曰。可书大教。诚寤以为大教大乘经典也。遽购工书缮般若。寻造华严堂于寺南之横岭上。邀致弘文学士张静写经供养。其虔恪所感。则有异鸟飞舞。鸣唳于炉案间。贞观初。画千佛像。鸟集画工肩背上。及营齐并庆经像。鸟随夺迅。浴香水中。兹亦异矣。诚尝梦。青泥坊侧。大有尊像。间往发之。获龛像。率剥蚀。莫考岁月。盖周氏废教时。所瘗藏者。十四年六月晦。忽卧疾。顷之起坐索浴。且索络舆。翌旦明相将现。诚自语曰。欲来但入。何假弦歌。顾谓侍者曰。吾闻诸行无常。生灭不住。九品往生。吾慈验矣。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门外。吾去世后。尔等宜遵佛戒。无使有亏。俄而口出光明照室。异香充庭。端坐而逝。寿七十八。然诚每夏课经必五百过。馀日亦必再过。略计十。年则万馀过矣。而况其齿腊不止此。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释法诚。
姓樊氏。
雍州万年人。
童小出家。
止蓝田王效寺。
事沙门僧和。
和亦乡族所推。
奉之比圣。
尝有人欲害。
夜往其房。
见门内猛火腾焰升帐。
遂即退悔。
性饮清泉。
洁清故也。
人或弄之。
密以羊骨沈水。
和素不知。
饮便呕吐。
其冥感潜识为若此矣。
诚奉佩训。
勖讲法华经以为恒任。
又谒禅林寺相禅师。
询于定行。
而德茂时宗。
学优众仰。
晚住云花纲理僧镇。
文钦德请遵戒范。
乃陈表固辞。
薄言抗礼。
遂负笈长驱。
历游名岳追踪胜友。
咸承志道。
因见超公隐居幽静。
乃结心期栖迟蓝谷。
处既局狭才止一床。
旋转经行恐颠深壑。
便刬迹开林披云附景。
茅茨葺宇瓮牖疏檐。
情事相依欣然符合。
今所谓悟真寺也。
法华三昧翘心奉行。
澡沐中表温恭朝夕。
梦感普贤劝书大教。
诚曰。
大教大乘也。
诸佛智慧所谓般若。
于即入净行道。
重惠匠人。
书八部般若。
香台宝轴庄严成就。
又于寺南横岭造华严堂。
堙山阗谷列栋开甍。
前对重峦右临斜谷。
吐纳云雾下瞰雷霆。
余曾游焉。
实奇观也。
又竭其精志书写受持。
弘文学士张静者。
时号笔工。
罕有加胜。
乃请至山舍令受斋戒。
洁净自修。
口含香汁身被新服。
然静长途写经不盈五十。
诚料其见财。
两纸酬其五百。
静利其货竭力写之。
终部以来诚恒每日烧香供养。
在其案前。
点画之间。
心缘目睹略无遗漏。
故其剋心钻注。
时感异鸟形色希世。
飞入堂中徘徊鼓舞。
下至经案复上香炉。
摄静住观自然驯狎。
久之翔逝。
明年经了将事兴庆。
鸟又飞来如前驯扰。
鸣唳哀亮贞观初年。
造画千佛。
鸟又飞来登上匠背。
后营齐供庆诸经像。
日次中时。
怪其不至。
诚顾山岑曰。
鸟既不至。
诚吾无感也。
将不兼诸秽行致有此徵。
言已欻然飞来。
旋环鸣啭入香水中。
奋迅而浴。
中后便逝。
前如此者非复可述。
素善翰墨。
乡曲所推。
山路岩崖勒诸经偈。
皆其笔也。
手写法华正当露地。
因事他行未营收举。
属洪雨滂注沟涧波飞。
走往看之。
而合案并乾。
馀便流潦。
尝却偃横松。
遂落悬溜。
未至下涧。
不觉已登高岸。
无损一毛。
又青泥坊侧有古佛龛。
周氏瘗藏今犹未出。
诚夜梦其处大有尊形。
既觉往开。
恰获古龛像。
年月积久并悉剥坏。
就而修理。
道俗称善。
斯并冥术之功。
自诚开发。
至贞观十四年夏末日。
忽感馀疾。
自知即世。
愿生兜率。
索水浴讫又索终舆。
旁自检校不许荣厚。
恰至月末明相将现。
无故语曰。
欲来但入未假弦歌。
顾侍人曰。
吾闻诸行无常生灭不住。
九品往生此言验矣。
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门外。
吾今去世。
尔等。
佛有正戒无得有亏。
后致悔也。
言已口出光明照于楹内。
又闻异香苾芬而至。
但见端坐俨思。
不觉其神已逝。
时年七十有八。
然诚之诵习也一夏法华料五百遍。
馀日读诵兼而行之。
犹获两遍纵有人客要须与语者。
非经部度中不他言。
略计十年之勤万有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