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迈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行机(一一一三~一一八○),号简堂,俗姓杨,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年二十五弃妻孥往显庆寺圆颅受具,依国清光禅师。晚契證于此庵景元禅师。历住莞山、江州圆通寺、太平州隐静寺、天台万年寺。后住台州国清寺。孝宗淳熙七年卒,年六十八。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九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行机自号简堂。
郡之杨氏子也。
生知夙发趣向高迈
丰姿挺异才压儒林。
少弃妻孥勤学出世。
精穷竺典逸贯三乘。
窃欲离言单求直指。
于是慕护国元公之道价。
担簦相依。
稍触钳锤密有契證。
因住莞山而刀耕火神单丁者一十七年。
尝有偈曰。
地炉无火客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曰。
某犹未稳在。
岂以住山乐吾事耶。
一日偶看斫树倒地有声。
忽大悟平昔碍膺之物泮然冰释。
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
乃曰。
吾道行矣。
即欣然曳杖应之。
登座说云。
圆通不开生药铺。
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
吃著通身冷汗流。
闻者无不绝倒。
丛林至今称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机。号简堂。台州杨氏子。风姿挺特。才压儒林。年二十五弃妻孥。学出世法。晚见此庵。密有契證。入番阳筦山。单丁住十七年。尝值隆冬。雨雪连作。饘粥不继。师如不闻见。有颂云。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每谓人曰。某犹未稳在。住山岂吾事耶。一日偶看斫树倒地。忽大悟。平昔碍膺之物。泮然冰释。未几。有江州圆通之命。乃曰。吾道将行。即欣然曳杖而去。登座说法云。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缁白惊异。法席因兹大振。自圆通移国清。退居景星岩。与给事吴芾。为方外友。淳熙五年。自景星赴隐静。吴。和渊明诗十三篇。送其行。深致恋恋之情。冀师早归同逸老也。师清明夷坦。衲子稍有诖误。蔽护保惜。以成其德。尝言。人谁无过。在改之为美。住筦山。日常下山。闻路傍哀泣声。师恻然询之。一家寒疾。仅亡两口。贫无敛具。特就市贷棺葬之。乡人感叹不已。侍郎李椿年。谓士大夫曰。吾乡机老。有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平生以道自适。不急荣名。赴圆通请。随身唯拄杖草履而已。见者。色庄意解。九江守林叔达。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故殁之日。虽走使致力。为之涕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行机,字简堂,天台杨氏子也。
生知夙发,趣向高迈
少弃妻拿,超然出世。
精穷竺典,妙贯三乘。
窃欲离言,单求直指。
于是,慕护国元公道价,负簦相依。
稍触钳锤,密有契證。
因住莞山,刀耕火种,独处十有七年。
尝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自视歉然,辄兴叹曰:“岂以住山乐吾事耶!
”一日,偶见斫树倒地有声,忽大悟,平日碍膺之物,泮然水释。
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乃曰:“吾道行矣。
”即欣然泄杖应之。
登座说云:“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
”闻者无不绝倒,丛林至今称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 【介绍】: 金辽阳人,字子坚。
宗辅妻弟,世宗舅父。
天会间累官为景州刺史。
海陵王时,称病不出。
世宗大定初,以定策功拜参知政事。
后为御史大夫。
任职既久,年高迈,奏对不称旨,以太保致仕,封广平郡王,卒谥襄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昙密号混源。
天台卢氏子也。
生即英敏颖异匪凡。
幼失荫天志怀高迈
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
十六圆具足戒登大僧籍。
大小律部莹无瑕疵。
精习天台教观。
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
一日叹曰。
教乘之妙无得而称。
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
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
倘有隙见足快生平。
闻大慧唱道径山。
腰包礼谒。
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
皆无省发。
于是从闽而之泉南。
投教忠光和尚。
俾职维那。
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
豁然契悟呈偈。
忠诘玄沙未彻之语。
对酬无滞。
始嘱曰。
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
于是受教辞往梅阳。
服勤四载。
慧尝登座焉。
出世奉诏住持净慈大弘教忠之道。
户外之履常满。
示寂塔于本山之西北隅。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昙密,字混源,天台卢氏子也。
生即英敏,颖异匪凡。
幼失所天,志怀高迈
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
十六圆具,登大僧籍。
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
一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隙见,足快生平。
”闻大慧唱道径山,顶笠谒之。
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
因职维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
”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命分座。
出住净慈,大宏教忠之道,户外履常满。
示寂,塔于寺西北隅。

人物简介

钦定四库全书·一山文集·提要
(臣)等谨按,《一山文集》九卷,元李继本撰。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考其代雄县知县所作祷雨文内称,洪武二十七年,则其人明初尚存。此集前有李敏序,称为其子方曙、方煦所辑,而景泰中黎公颖序则曰其孙容城教谕伸所编,意其父子相继为之。朱彝尊《明诗综》蒐罗最备,独未录是集,殆以未仕于明,故与杨维祯一例不载。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内亦未收入,则疑流传颇少,嗣立偶未见也。其诗文俊伟疏达,能不失前人规范,在元末诸家中,尚为铮铮独异者。长歌纵横磊落,尤为擅场。中有学李白不成,流为卢仝、马异格调者,好高之弊,固愈于卑靡不振者矣。
一山文集·原序
六经载道之文也诸子明道之文也载道之文如日丽乎天明道之文如水行乎地而出无穷其有功于国家其有功于吾道岂小补哉抑世之工于文章者固多能明夫道者盖鲜矣汉上李先生继本前翰林学士承旨李彦闻之子也禀中州清淑之气奇才卓荦绝人早以能诗名动搢绅登至正丁酉科进士第未几中原俶扰先生遂隐居不仕上考唐虞三代及两汉之文下溯伊洛诸儒之源流于势利澹如若将终身焉而河朔学者尊仰德业担囊负笈不远数百里来学先生性虽高迈能随其才识上下而胥教诲之故登高科跻膴仕屡有其人是皆教育有素启迪有方故也敏尝从之游且相知之深每叹其文本根以六经出入乎群书上下乎诸子之间故其文章浑厚雄深而人莫易窥其涯涘譬之春江波涛一碧千里夏云奇峰叠见层出又若新秋雨霁玉宇无尘爽气袭袂冬则如高山晴雪远树寒烟其文之变化靡常大率类此其千变万化固无常矣究其所以无非著明是理也其所以助国家裨治道也不既多乎今年春先生之子方曙方煦访予于金台客邸酒边询及先生之文皆览涕而言曰先人平日撰述最多今之所存者乃兵燹散落之馀仅二百馀篇耳幸有以序之敏于先生之文固不敢妄议姑述其梗槩如此云 门人李敏拜手谨书 一山文集者元翰林检讨东安李继本先生所著也先生乃学士承旨楚国公仕赡之子王宗嗣榜第三甲进士平生素以文鸣所作甚富于千百中仅存七八其孙容城教谕伸编次其诗文一帙今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许公间乃以示颖命为校正颖既仍分类定卷订其字之舛讹始终反覆庄诵三四则知先生之文浩乎困乎非浅陋凡近可得而窥其涯涘也呜呼元气流行乎天地之间其英华纯粹钟于人必为绝出之才苟不施于政事以扬其美则假为文辞以鸣国家之盛非立言学古之君子其孰能之哉先生为中州大儒家学之传渊源有自经史子集无不贯举其词义如河流滂沛不待疏决而无壅窒如庖丁解牛不待鼓刀自得肯綮之妙其作为文章法度森严无冗长之语温润者又如玉产于蓝田粹然不见其瑕疵莹洁者又如珠孕于合浦粲然不睹其淫媚也舂容典重者又如金钟大镛之在东序动中律吕皦然不闻其乱杂之声也先生之文若是何可泯没而不传于世哉然传与不传显晦系之焉耳当晦之时固有待于知者既得知者又宁有自秘不广其传于海内者哉此先生之文有待于御史公而后显者其神交冥合于百年之后岂偶然哉御史公以名进士出按历外服振肃纪纲绳纠之暇又得以用心于文事非崇重儒道之君子畴克尔欤君子乐道人之善成人之美颖故序之于左景泰 癸酉二月吉日候官县儒学教谕黎公颖书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德操名如璧,仆名如琳,遍参诸方。
陈了翁兄弟,皆以诗称美之。
至江浙,乐灵隐山川,因止息焉。
琳病,璧躬进药饵,及其殁也,尽送终之义。
后主襄阳天宁,夏均父为请疏,其略云:“无复挟书,更逐康成之后。
何忧成佛,不居灵运之先。
”又云:“岂惟江左公卿尽倾支遁,独有襄阳耆旧未识道安。
”时称其精当。
寻移馀杭净慈,上堂云:“变化密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
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
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
”又闻啄木鸟声,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
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锥犹未觉。
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
”晚岁称“倚松道人”,所为诗文皆高迈,曰《倚松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赜,俗姓孙,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人。称慈觉宗赜禅师,住真定洪济寺。为青原下十二世,长芦应夫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
宗赜,俗姓孙,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习儒业,年二十九出家,住真州长芦寺。久之,遂嗣长芦之席,大振云门之风。宗赜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为净土教历代祖师之一。著有《禅苑清规》十卷。见《补续高僧传》卷一八,参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宗赜。
襄阳孙氏子。
父早亡。
母携还舅氏家鞠养。
长成习儒业。
志节高迈
学问宏博。
年二十九。
幡然曰。
吾出家矣。
遂往真州长芦。
从秀圆通落䰂。
学最上乘。
未几。
秀去而夫继。
师得旨于夫。
遂为夫嗣。
而绍长芦之席。
一法窟父子。
接踵弘阐者三世。
云门之道大震。
江淮之间。
几无别响。
师上堂曰。
金屑虽贵。
落眼成瞖。
金屑既除。
眼在甚处。
拈拄杖曰。
还见么。
击香卓曰。
还闻么。
靠却拄杖曰。
眼耳若通随处足。
水声山色自悠悠。
启示明切如此。
师性孝。
于方丈侧。
别为小室。
安其母于中。
劝母剪发。
持念阿弥陀佛号。
自制劝孝文。
曲尽哀恳。
师虽承传南宗顿旨。
而实以净土自归。
至感普贤普慧二大士。
梦求入社。
其精诚可知矣。
其母临终。
果念佛吉祥而逝。
始卒数十年间。
以安养一门摄化。
缁白从化。
临终正念。
如其母者。
盖不知几何人。
师持勤匡道一念。
得自天性。
以言难及远。
往往托笔墨。
以致心焉。
其劝供养则曰。
若无有限之心。
则受无穷之福。
其劝坐禅则曰。
一切善恶。
都莫思量。
念起即觉。
觉之即失。
久久忘缘。
自成一片。
又曰。
道高魔盛。
逆顺万端。
但能正念现前。
一切不能留碍。
其警游谈则曰。
既乖福业。
无益道心。
如此游言。
并伤实德。
其警拨无则曰。
粗解法师。
不通教眼。
虚头禅客。
不贵行门。
此偏枯之罪也。
又曰。
宗说兼通。
若杲日丽虚空之界。
心身俱静。
如琉璃含宝月之光。
可谓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众流入海。
总号天池。
其言意至。
味一脔可以知全鼎矣。
未详所终。
严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岳州华容人,字玉甫。
性嗜学,才识高迈
为剑南节度使,剖析无滞,僚属服其能,兵民怀其惠。
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询直。
宦官。
幼喜读经史,精《春秋》之学。
官至晋州观察使。
善书法,工画山水、人物,尝绘古贤故实,山水则气韵高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