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恬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09 【介绍】: 宋华州人,一说阳翟人,字方叔,号济南。少孤贫,谒苏轼于黄州求教,轼称其文,与范祖禹荐于朝,不果。中年绝意仕进,定居颍昌。喜论古今治乱,哲宗元祐中上《忠谏书》、《忠厚论》、《兵鉴》于朝。有《济南集》、《德隅斋画品》等。
全宋诗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济南,又号太华逸民,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
少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激赏之,谓其为「万人敌」。
又闭门读书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为「张耒、秦观之流」。
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
中年绝进取意。
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
著文数千篇,由其子裒辑为《济南集》,又称《月岩集》,又编正、续二集。
另有《师友谈记》、《德隅堂画品》等。
陈恬《李方叔遗稿序》(《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九),李之仪《月岩集序》(《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颍州阳翟人,字元邈。
工诗,与陈恬、崔鶠友善。
高宗建炎中,以察官召,卒。
全宋诗
田亘,字元邈,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陈叔易、崔德符友善。
高宗建炎中,以御史召,卒。
事见《瀛奎律髓》卷二○。
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5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
李淑曾孙。
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
南渡后曾领三衢。
卒年七十余。
有《崧庵集》。
全宋诗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馀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一
李处权(?
——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本丰县人,徙溧阳(今江苏溧阳),淑曾孙。
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俱以诗名。
南渡后尝知衢州。
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七十馀。
著有《崧庵集》,今存永乐大典本六卷。
见《崧庵集》卷首、卷末序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1 【介绍】: 宋郑州人,字公叔。毕仲衍弟。与仲衍同登进士第。哲宗元祐初,任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为苏轼所重,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出为河东路提点刑狱,为官清廉。徽宗时,历知郑、郓州,入为吏部郎中。后入党籍,坎□散秩而终。为文雄健博辨,多切事理。有《西台集》。
全宋诗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
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
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
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
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
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
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
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
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
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
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三八九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士安曾孙。
其先代郡(今山西大同)人,后徙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
熙宁三年与兄仲衍同科进士及第,声名籍甚,调寿州霍丘主簿。
哲宗继位,召试学士院,苏轼异其文,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提点河东刑狱。
上书司马光,谓新法废而可复;上书苏轼,劝其以诗文为戒,均如其虑。
徽宗时历知郑、邓二州,京东、淮南转运副使。
入元祐党籍,坎𡒄散秩而终。
卒于宣和三年,年七十五。
陈恬《毕公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及《宋史》卷二八一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