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通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广恩和尚。
顺德路洺水贾氏子。
元初祝发。
为开元寺僧。
其师亦知识。
训督颇严。
师至性过人。
安纳凄紧。
不见色词小异。
勤勤汲汲。
唯恐不得师心。
及受具为大僧。
振锡远游。
参见名山老宿。
精进勇猛。
所过有去后之思。
且戒行严谨。
少言语。
慎举动。
三业肃然。
六时如一时。
兵马大元帅路通镇临。
清信向佛乘。
建净土寺。
请师居之。
人无贵贱远近。
争致檀赀。
金碧辉焕。
如天成地涌。
以师道风有素。
所归翕然。
故不待号召而至。
策勉而成也。
一日元帅。
愿闻净土之说。
师曰。
心体自净。
杂用浊之。
用若能一。
是名著体。
体即净心。
心外无二。
土净心净。
其理无二。
通闻叹服曰。
可谓要言不烦。
表闻于朝。
赐号护国兴理大师贾法宗大菩萨。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广恩,字万安。姓贾氏,洺水人。生有佛性,年且冠,求出家,从经城法云壑祝发,又从晖公受具戒。学禅临城山,阅数载,游历诸方。还至枣彊,与大姓霍氏契,因结庵于其所居。自谓“行不坚洁,诚负佛恩”,乃辟谷,持大悲章句。不出户庭者五年。一日霍氏儿供鲜桃二枚,隆冬食之,遂多灵异。其邻火自却,攘暴自禁,鸡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驯,至于愈奇疾,扶危困,复冽泉于涸井,溢浙米于众供,皆前世所希见。尝诵经传,古义妙理,超然领悟。饭僧以亿万计,持犯不间,斋敬等视。甘陵有塔基,欲为治之,发土得石,记恩名焉,且获舍利,即其地建大道场。会开元虚席,郡僚率阖属缁素,请恩住持。盖自贞祐癸酉,中州板荡,所在萧条。说网罟而保郡县者,无几人逮。戊寅己卯以来,大兵频岁南出,而邢为冲,驲使络绎,穹帐迁卓,郡或不能容。以故九流流寓,行客往返,逆旅无所投,恩皆为之馆谷。他郡则父逋逃于前,子窥隙于后,独此一方,以恩之故,晏如也。玄风所扇,遐迩怀芳,元勋懿戚,豪门贵族,不爱金宝重币。以圆照塔因故基而崇起之,众不靳力,工不秘巧,辇饟不惮数千里,艰险万状,皆得平达,随度施用,靡不如意。曾未十稔,屹然崒嵂,突地矗空。虽瑶光永宁之盛,未易过此。癸卯仲冬十有八日示寂,春秋四十有九,腊三十,著有《密莲集》。度具戒僧千馀,寺众恒不啻万指,纪律如一。弟子万松述其行状,乞房山刘百熙为之碑铭,御弟忽必列以旨谕五路兵马史万户天泽立石。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宝严。字士威。幻堂其号也。成纪康氏季子。因罹丧乱与弟同薙发为僧。后参真觉得传贤首宗旨而嗣其道为人淳朴无伪。方寸之地湛如止水。值真觉三坐道场。严与弟皆从而佐之。真觉入灭乃继其席。无何奉诏住普安祐国二寺最久。而与大林性公表里大弘清凉之教。至治二年七月入寂。世寿五十一。建塔于封谷之口。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宝严。
字士威。
幼堂其号也。
成纪康氏子。
少以迈往之气不乐俗。
与其弟金。
薙染从师。
求出世之道。
每逢名德启讲。
必往参听。
尝谓。
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君子所忧。
虽通其说。
而不通其宗。
是学而不思也。
岂称达者哉。
况文字之学。
守株象迹。
惑于多岐。
焉能涉同归之海□圆顿之奥乎。
听其说固辩矣。
观其所得则未也。
于是。
既问而学之。
以博其趣。
而益致其思焉。
是其所以造诣。
盖得之系表。
故其讲说。
深有宗通理味。
后嗣真觉国师。
传贤首宗教。
以师承既高。
见解益明。
其方寸之地。
湛如止水。
莹如明镜。
虽以天资之高。
而听器之美。
抑亦师友玉琢兰薰。
而致及真觉。
以诏居大白马。
师与金从焉。
又从至台山。
真觉殁。
诏以师继其位。
后以太后诏。
居大普安寺。
以至治二年七月圆寂。
年五十有一。
葬东封谷。
金亦有高行。
前居佑国。
后迁普安。
皆补师处也。
事师犹父。
始终无间然。
难矣。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宝严,字士威,幻堂其号也。成纪康氏子。因罹丧乱,与弟同薙发为僧,后参真觉得传贤首宗旨,而嗣法焉。严为人淳朴无伪,方寸之地湛如止水。值真觉三坐道场,严与弟皆从而佐之。真觉入灭,乃继其席。无何,奉诏住普安、祐国二寺最久,而与大林性公表裹,大宏清凉之教。至治二年七月入寂,世寿五十一,建塔于封谷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