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行瑛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初与佛鉴在蒋山分座说法。出住庐陵之禾山。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后徙安吉何山及天宁。称佛灯守珣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勤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四十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守珣号佛灯。
即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霄立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珣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珣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谛当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珣曰。
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珣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
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窃疑其未然乃曰。
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推珣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珣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珣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珣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
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续遣弟僧道如讯之。
珣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高者。
珣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
侍者请偈。
珣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佛灯。
即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
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坐宵立。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忽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珣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珣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
谛当。
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珣曰。
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珣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
厉声曰。
这回珣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
窃疑其未然。
乃曰。
吾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推珣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珣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珣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珣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然之。
后出世。
初主禾山。
次天圣。
从何山。
及天宁。
绍兴甲寅。
谓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是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迄还鄣南。
至十月四日。
绩遣弟僧道如讯之。
珣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
高者。
珣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
端坐如平时。
侍者请偈。
珣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珣。
号佛灯。
安吉施氏子。
初参广鉴瑛禅师
不契。
遂造太平。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衾自誓曰。
不彻不展此。
于是岌立宵昼。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忽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师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因举灵云悟桃语诘之。
了无疑滞。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入众厉声曰。
这回珣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
疑其未然。
乃曰。
须我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拉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忽推师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随声应曰。
潭深鱼聚。
曰。
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
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悟大称赏之。
师出世凡四坐道场。
声光赫奕。
后殁于天宁。
将化。
谓双槐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是佛鉴先师忌辰。
吾将至矣。
乞还鄣南。
四日。
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
师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不与同条死。
明早为我觅一只小船子来。
高五尺足矣。
越三日鸡鸣。
端坐如平时。
侍者请偈。
师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火浴。
舌根不坏。
郡人陈师颜。
宝函藏于家。
痊骨于普应院之侧。
师法貌清整。
举扬宗旨。
绰有祖父之风。
有时谓众曰。
兄弟如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请来。
露个消息。
忽雪夜一僧叩方丈门。
师唤入。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诀疑情何为。
威仪不具。
僧顾视衣裓。
师喝出。
机锋严峻类如此。
其住何山也。
因岁旱。
郡守请祷于师。
师勉从为升座。
怒目瞪天骂曰。
阿谁教尔强为天。
雨应声而至。
人呼为珣骂天。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守珣。
号佛灯。
出吉安州施姓巨族。
早岁弃家。
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
珣初参广鉴瑛不契。
竟谒佛鉴。
佛鉴孤硬难入。
珣乃封其衾而矢曰。
此生不悟。
不展此也。
于是昼坐宵立。
逾七七日。
惫甚。
适佛鉴垂语曰。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
珣踊跃便出法堂。
即投灵云。
见桃花颂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鉴曰。
如何是灵云不疑处。
对曰。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曰玄沙道未彻在。
那里是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鉴喜之。
会佛果至。
鉴称珣见处稳实。
且曰。
此子自治。
严刻密室。
如对大宾。
后当有造。
佛果佯诺。
乃私招珣游山。
偶到一潭。
佛果推珣落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珣对曰。
潭深鱼聚。
见后如何。
珣曰。
树高招风。
见与未见时如何。
珣曰。
伸脚在缩脚里。
佛果乃大笑。
宣和改元。
诏佛鉴住蒋山。
佛果移书与鉴。
必以珣首蒋山众。
由是湖海知名。
建炎间。
住天圣。
开堂时。
内翰王公问。
三圣逢人则出话。
珣笑曰。
公曾阅诗否。
曰馆务之暇何所不览。
珣曰。
诗云。
湖光潋滟晴遍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公乃大称。
珣于朝待制潘良贵。
尝以南泉斩猫话。
请益于珣。
珣曰。
如今士夫说禅说道。
秖依著义理便快活。
似将钱买油糍。
吃了便不饥。
其馀便道。
是瞒他亦可笑也。
贵领旨后。
以居士身。
弘珣之道。
珣迁何山。
晚居天宁。
每怜学者根器不妙。
委曲援引。
如瓶泻秋河。
间有窃议。
不遑恤也。
尝举婆子烧庵话曰。
大凡扶宗立教。
须是其人。
你看他婆子。
虽是个女人。
宛有丈夫作略。
二十年蓰油费酱。
固是可知。
一日向百尺竿头做个失落。
直得用尽平生腕头气力。
自非个俗汉。
知几洎乎巧尽拙出。
然虽如是。
诸人要会么。
雪后始知松柏操。
事难方见丈夫心。
又举沩山一日见野火。
乃问道吾。
还见火么。
曰见。
沩曰。
从何处起。
曰除却经行坐卧。
请师别致一问来。
沩山休去。
乃曰。
连天野火了无涯。
起处犹来辨作家。
眼里瞳人双翳尽。
面前遍界绝空花。
道吾老也堪誇。
且道毕竟从甚处起。
汲水僧归林下寺。
待船人立渡头沙。
有僧问宾中宾。
珣答。
客路如天远。
候门似海深。
宾中主。
珣答。
长因送客处。
忆得别家时。
主中宾。
答相逢不必问前程。
主中主。
答一朝权祖令。
谁是出头人。
僧曰。
向上宗乘又如何。
珣曰。
大海若知足。
百川应倒流。
又尝谓众曰。
兄弟若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
须来露个消息。
会雪夜有僧。
直扣丈室。
珣起秉烛。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决疑情。
因甚威仪不具。
僧顾衣裓。
珣便逐出。
绍兴甲寅。
从天宁归鄣南告寂。
侍者请遗偶。
珣曰。
不曾做得。
即逝火浴。
舌根不坏。
塔于宝应院。
珣初在庐山日。
有僧彦威。
冬月用荻花絮纸衣。
珣见大瞋曰。
你少年辄求温煖如此。
岂有心学道耶。
威大惊。
退问兄弟。
时堂中有荻花衣者。
才三四人。
皆年七十馀矣。
赞曰。
佛灯于七七之际。
顿了大事。
圆悟尚剥啄之。
何也。
如海底珊瑚。
不以铁纲举而出之。
焉得珍灼于人间世哉。
然佛灯以清简之风震一世。
足徵其源。
亦不愧也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守珣,字佛灯,姓施氏,安吉人也。
初参广鉴瑛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亦无所入,乃对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峭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珣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
”珣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
”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珣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窃疑其未然,乃曰:“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因与游山隅,到一水潭,圆悟推珣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珣曰:“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珣曰:“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珣曰:“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绩遣弟僧道如讯之,珣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要长者?
高者?
”珣曰:“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呜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曰:“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海评,住潭州大沩寺。
为南岳下十四世,广鉴行瑛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参友海评。
所与师同受业者也。
将出游。
同院僧。
梦二大蛇。
一角黑。
各长数丈。
绕院三匝。
腾跃而去。
黎明。
师与评。
别众游方。
梦者抚背嘱之曰。
二子善自爱。
他日法门龙象也。
评嗣广鉴瑛
住开先。
与师相邻。
俱得名丛林间。
号庐山二龙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瑞仙,绍兴(今属浙江)人。
为南岳下十四世,广鉴行瑛禅师法嗣。
年二十去家谒诸方,后归里,开法慈氏寺。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瑞仙会稽人。
幼缠尘网几溺爱河。
年二十奋然去家。
会试经披剃。
精习大小律藏。
至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句。
忽自省曰。
戒者束身法耳。
胡自缚耶。
遂探究台教。
一日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处。
疑曰。
既不自又不他不共不无因。
毕竟从何而生也。
叹曰。
因缘生法虽照以空假三观。
不过抑扬性海。
心佛众生名异体同。
十境十乘妙心成智不思议境。
智照方明固非言诠所能及也。
遂更衣谒诸耆宿。
后登投子山见广鉴禅师
问曰。
甚处来。
曰两浙东越。
鉴曰。
东越事作么生。
曰秦望山高鉴湖水阔。
鉴曰。
秦望山与自己是同是别。
曰梵语唐言。
鉴曰。
犹是业林秖对毕竟是同是别。
师便喝。
鉴便打。
忽有省。
礼拜曰。
恩大难酬。
后开法于慈氏。
尝问僧。
三个橐驰两只脚日行万里。
趁不著。
而今收在玉泉山。
不许时人乱斟酌。
尔等向甚处与仙上座相见。
一众无能下语投其机者。
终于本山。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瑞仙,会稽人,少缠尘网,几溺爱河。
年二十,奋然去家,会试经受度,精习大小律藏,至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句,忽自省曰:“戒者束身法耳,胡自縳耶?
”遂探究台教。
一日,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处,疑曰:“既不自,又不他,不共不无因,毕竟从何而生也?
”叹曰:“因缘生法,虽照以空假三观,不过抑扬性海,心佛众生名异体同,十境十乘妙心成智,不思议境,智照方圆,固非言诠所能及也。
”遂更谒诸耆宿。
后登投子山,见广鉴禅师,问曰:“甚处来?
”曰:“两浙东越。
”鉴曰:“东越事作么生?
”曰:“秦望山高,鉴湖水辟。
”鉴曰:“秦望山与自己是同是别?
”曰:“梵语唐言。
”鉴曰:“犹是丛林秪树,毕竟是同是别?
”瑞仙便喝,鉴便击之。
忽有省,礼拜曰:“恩大难酬。
”后开法于慈氏,尝问僧:“三个橐驼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著。
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
你等向甚处与仙上座相见?
”一众无能下语投其机者。
终于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