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智月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曾为曾布客,后投书曾布论新法是非,不合,遂落发为僧,更名如璧。初在灵隐,晚主襄阳天宁寺。以博学能文见称,尤长于诗。有《倚松老人集》。
全宋诗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
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
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隐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
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
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
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
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老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尝为曾布客,投书布论新法非是,不合。后为僧,法名如璧,挂锡灵隐,晚主襄阳之天宁寺。诗入江西派,今存《倚松老人集》二卷。事迹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二《倚松如璧禅师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道询,出周氏,义城人也。
世席丰富,财雄一乡。
询幼孤,事祖母以孝闻,但性豪迈,喜驰逐猎较,日纵鹰犬,乡里多惮之。
尝过故人家,见读方册者,直前取视,曰:“是岂汝所能知耶?
”询气慑,终读之,乃智望禅师十二时歌也,读未竟,汗下沾巾,乃叹曰:“报应若斯,可奈何!
”即谢归,放黜鹰犬,杜门饭脱粟,布衣芒屩,已萌出世念。
家人以为狂,或加诃禁,而志益坚,竟投县之兴教寺,礼德安落发。
旋进具戒,力持头陀行,德安以求学勉之。
发志行脚,初参建隆因,入室叩请,颇领玄妙。
复至龟山见慈禅师,闻静版有省,以颂投慈,深蒙印可。
遂入舒州谒甘露卓,卓谓之曰:“法华言禅师为一时郢匠,盍往归之。
”询忻然荷担,一见契合,淹留四稔,偶因小参,举“二祖觅心了不可得,马祖即心是佛”机缘,于是彻證传心之旨。
太湖真乘虚席,郡委县令赍牒劝请,询固辞,令请益坚,询碎牃投地,峻拒之。
令骇曰:“此罪也,奈法何?
”众以询厉志纯一,本无慢心,祈令得不白州,听举自代,因得遁去。
询以名迹为众指目,乃归义城距旧居数十里,得佳泉石处曰“冶山”,搆精舍号“定光庵”,将终老焉。
乡里子弟执侍瓶锡,求度者五十馀人。
建炎二年,大军渡淮,寻据天长,询处仓卒无挠色,太尉薛公异之,入白统军,迎置军中。
及旋军至沂,询乃辞退。
于泗水灵光山,卜筑自晦。
阜昌六年,府帅刘益请主济南普照,犹守前誓,专使频来,势不获已,乃为一出,希踪百丈,恪尔清规。
其于诲导,尤示慈航,学子仰之,奉为指南。
殿宇圯毁者,改建完葺,侈不逾旧,俭而中礼,道力所摄,人自乐施。
皇统元年,住灵岩妙空净如示寂。
净如一号“方山老拙”,嗣法荐福英,出大宗师门下。
居山数十载,示徒贵机用,唯棒喝可语言。
其自题像赞云:“眉不脩疏头突兀,鼻磬垂兮颧无骨。
长怜百丑兼且讷,慈禅慈禅不我拙。
名兮邈兮水里月,咄!
”道闻昭著,颇难其继。
府帅都运谓一时尊宿,德行纯备,无如询者,命士夫僧正纲维诣寺礼请,询犹谦让,府帅再恳,久乃应命。
以九月五日开堂演法,渐欲树立,具牃于府,谓:“供僧岁费,无虑三千万,拨赐田亩播种所得,时形不足,乞依旧例,原免科役,庶获饭僧福田,上报国恩。
实久远利赖。
”府可其请。
明年春,至府求退,援引至理,词义切当,乃强留结制。
因日为众普说,入室勤劬不替者弥月,众亦莫测,俄有野蜂集于寝堂,鸦鹊百数悲鸣上下,众咸怪之。
夏六月二十三日粥罢,即令挝鼓集众,入座垂语,词旨哀切,异于曩日。
翌明示疾,右胁而化,暑气蒸蔚,停居六日,始从荼毗,而颜色不变,火馀得五色舍利百馀粒,瘗灵骨于当山后兴塔之右。
阅岁五十七,坐夏三十二,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辩》、《颂古偈赞》诸篇。
询先在淮甸,尝膺椹服之赐,及更名禅定,洎北来绝口不言,唯号“定光庵主”。
询居心慈恤,待人以诚,动推恻隐,数于道路解衣以遗寒者,噤冻而归。
又好储良药,拯救患难,见有疾苦如出诸己,于是感怀恩谊。
与参问要法者,所至交口称誉,出于自然,闻者欢喜,愿居门下。
可谓道重一时,名高四远者矣。
窣堵既成,弟子智月裒其行实,乞濮阳李鲁为之铭,立石山阿,昭垂来许。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
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
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
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
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
 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字灭翁,俗姓阮氏,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野樵。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目得度,历参名师。至蒋山,浙翁琰禅师留之分座。嘉定五年出世,住临安慧云寺,迁温州能仁寺,又主临安净慈、福泉、明州天童诸刹。淳祐七年卒,年八十四。见《新续高僧传》卷一四、《释氏疑年录》卷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天目禅师文礼者。
字灭翁。
生阮氏。
为临安籍也。
得度于真相寺智月沙门
得道于荐福松源岳禅师。
出世于郡之广寿。
次则雁山能仁。
复诏居南屏净慈。
终于天童者。
盖赴暮年之诏也。
四会谈禅。
两赴明诏。
于其西丘福泉。
乃退閒之所也。
礼居雁山时。
南国衣冠君子多从之游。
礼杖拂萧然。
清风迫人。
松下云间。
泉声石色。
无尊卑目遇而已。
然卒不乐。
乃退居梁渚西丘。
自述曰。
我自南山退席回。
懒将藤杖接方来。
有时拄到晴坡上。
简点梅花几树开。
方是时。
晦庵居士朱熹者。
以道学开馆台南订。
有司挽礼。
再居能仁。
不起。
乃作偈。
简雁山耆宿曰。
我抛一语堕龙湫。
逗石穿云几度秋。
白发讵那看不透。
寒高挂冷猿愁。
礼既休閒于梁渚。
道俗相寻不绝。
礼多兀坐绳床。
熟视摇手而已。
或格外相惬。
礼自理瓶铛。
谈笑连朝夕不厌也。
节斋赵公慕礼高行。
微服过访。
坐语竟日。
节斋去。
礼竟不问其姓名。
适净慈席虚。
节斋起礼补之。
不赴。
节斋乃言于上。
上强命之入院。
礼曰。
九重命下。
四海同钦。
山岳欢呼。
禽鱼起舞。
且物外道人因甚也被转。
却顺是菩提。
四众称善。
未久又杖策宵遁。
退居福泉。
上惜之。
复敕天童居礼。
礼居天童。
常以南山筀笋东海乌鲫话验。
方来拟对。
礼辄督牙三下。
识者惊焉。
一时及其门者。
非智过于师。
不易放行。
故自书曰。
无韶阳来扣门。
终不拶人脚折。
有德山至诘问。
方才吹灭纸烛。
堪嗟狐媚妄。
相嗣续宁教。
草满法堂。
苔封古屋。
杨岐不得保宁白云晦堂。
若非死心灵源。
其馀碌碌。
难为接足。
礼住天童。
不久又弃。
归西丘旧隐。
然方宾益胜。
朱晦庵尝诣礼。
礼以格外潇洒示之。
晦庵则彬彬然有容。
整冠进问。
母不敬。
礼蓦起叉手。
晦庵退语人曰。
碧落碑果无赝本也。
杨慈湖亦问不欺之力。
礼答曰。
要明兔象全提句。
看取升阶正笏时。
礼四历住持。
仅八九载。
而退居之日。
多其风调高古。
见者神肃。
然叙及法道体势。
则慷慨太息。
或继以涕。
故嗣其志者。
皆著大名于当时。
淳祐十年冬
忽晨起。
谓众曰。
谁与我造个无缝塔。
侍者曰。
请师塔样。
礼微笑曰。
尽力画不出。
即蜕去。
年八十有四矣。
阇维。
顶骨牙齿不坏。
舍利如灿珠。
附天童应庵祖塔之左而閟焉。
赞曰。
余覈公道行。
垂手三十馀龄。
四迁五退。
如白云影内神仙。
可仰而未可攀也。
再味其说法。
若志公之容谩。
许僧繇描摹。
当时君子以公之名齐于妙喜应庵。
诚不谬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文礼,字灭翁,姓阮氏,临安人也。
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
生性聪慧,别具灵颖,家世田作。
尝在髫年,从母出桑,携篮相随,母戏之曰:“提筐者谁?
”忽焉有省,始怀出尘之想。
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月得度,参净慈混源不契。
谒佛照光于育王,问风动幡动,应对机敏,喜其俊迈,使掌书记。
久之,还浙西听一心三观之旨,于上天竺时,拟议之间,顿忘知解,往参遂印可。
寻复辞去,礼祖塔于江淮,间因至蒋山,浙翁琰留之分座。
嘉定五年,张约斋居士镃请开法于临安慧云,既而迁温之能仁,未几,辞归西丘。
时节斋赵公慕礼高行,微服过西丘,礼亦不问姓氏,与语终日而去,明日奏请礼住持净慈。
复移居福泉,迁住天童。
礼素崇古谊,高絜简俭,不苟笑言,其说法则风雅流丽,读之非解人亦复神动。
尝诵《楞严经》“诸可还者 ,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句下,忽作偈曰:“不汝还者复是谁?
残红流在钓鱼矶。
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冬至,上堂云:“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
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
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
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
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其他妙语类如此,尤邃于《》。
乾淳诸儒,大阐道学,礼与之游。
晦翁朱子问毋不敬,礼叉手示之。
杨慈湖问:“不欺之力?
”答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
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
”礼领刹五,前后八九载,馀多逍遥于梁渚西上,而群衲聚扣,与住院无异。
将入寂,谓侍者曰:“谁与我造无缝塔。
”或请其式,曰:“尽力画不出。
”乃怡然脱去,世寿八十有四,阇维收舍利无算,袝于应庵华塔之左,尤煜序其语录,嗣法弟子横川珙、石林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