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如庵主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泰人。
素蕴孤操。
志探祖道。
预玄沙之室。
颖悟幽旨。
玄沙记曰。
子禅已逸格。
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
师自此不务集徒。
不畜童侍。
隐于小界山。
刳大朽杉。
处其中。
容身而已。
凡游僧至。
皆随扣而应。
有问生死到来。
如何回避。
师曰。
符到奉行。
曰。
然则被生死拘将去也。
师曰。
阿㖿㖿。
清豁冲煦闻师名。
造之值师采粟。
豁问曰。
道者如庵主在何所。
师曰。
从何处来。
曰。
山下来。
师曰。
因何得到这里。
曰。
这里是何处所。
师揖曰。
那下吃茶去。
二公方省是。
师遂至庵。
夜睹豺虎奔至庵前。
自然驯扰。
豁有诗曰。
行不等閒行。
谁知去住情。
一餐犹未饱。
万户勿聊生。
非道应难伏。
空拳莫与争。
龙吟云起处。
闲啸两三声。
二公。
寻于大章山创庵。
请师居之。
两处孤坐。
垂五十二载而化。
豁亦永泰人。
少聪敏。
鼓山国师。
与落发。
初谒大章。
后参睡龙。
龙一日问曰。
豁阇黎。
见何尊宿来。
还悟也未。
曰。
清豁常访大章。
得个信处。
睡龙于是上堂。
集大众召曰。
清豁阇黎。
出对众烧香说悟处。
老僧与汝證明。
师乃拈香曰。
香已拈了。
悟即不悟。
睡龙大悦而许之。
僧问。
家贫遭劫时如何。
师曰。
不能尽底去。
曰。
为甚么不尽底去。
曰。
贼是家亲。
是家亲。
为甚翻成家贼。
师曰。
内既无应外不能为。
忽然捉败功归何所。
师曰。
赏亦未曾闻。
曰。
恁么即劳而无功也。
曰功不无成但不处。
为何不处。
师曰。
不见道太平本是将军定。
未许将军见太平。
师后将顺世。
忽舍众入山。
乃遗偈曰。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只尺间。
珍重苧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即往贵湖卓庵。
未几。
谓门人曰。
吾灭后。
将遗骸施诸虫蚁。
勿置坟塔。
言讫入湖头山。
坐磐石。
俨然而化。
门人禀遗命。
延留七日。
竟无虫蚁侵食。
遂就阇维。
散于林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时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呼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人。福州永泰人。俗姓张。初依鼓山神晏出家,后谒大章山契如庵主,终嗣泉州睡龙道溥。住漳州保福寺。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禅师。工诗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6 俗姓张,福州永泰(今属福建)人。初依鼓山神晏为僧,后谒大章山契如庵主,终嗣泉州睡龙道溥。住漳州保福寺。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景德传灯录》及《五灯会元》卷八另存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清豁(?~九七六),福州(今属福建)人。居泉州开元上方院,留漳州保福寺。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辞归至贵湖。刺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卒。事见《泉州府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泰人。
素蕴孤操。
志探祖道。
预玄沙之室。
颖悟幽旨。
玄沙记曰。
子禅已逸格。
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
师自此不务集徒。
不畜童侍。
隐于小界山。
刳大朽杉。
处其中。
容身而已。
凡游僧至。
皆随扣而应。
有问生死到来。
如何回避。
师曰。
符到奉行。
曰。
然则被生死拘将去也。
师曰。
阿㖿㖿。
清豁、冲煦闻师名。
造之值师采粟。
豁问曰。
道者如庵主在何所。
师曰。
从何处来。
曰。
山下来。
师曰。
因何得到这里。
曰。
这里是何处所。
师揖曰。
那下吃茶去。
二公方省是。
师遂至庵。
夜睹豺虎奔至庵前。
自然驯扰。
豁有诗曰。
行不等閒行。
谁知去住情。
一餐犹未饱。
万户勿聊生。
非道应难伏。
空拳莫与争。
龙吟云起处。
闲啸两三声。
二公。
寻于大章山创庵。
请师居之。
两处孤坐。
垂五十二载而化。
豁亦永泰人。
少聪敏。
鼓山国师。
与落发。
初谒大章。
后参睡龙。
龙一日问曰。
豁阇黎。
见何尊宿来。
还悟也未。
曰。
清豁常访大章。
得个信处。
睡龙于是上堂。
集大众召曰。
清豁阇黎。
出对众烧香说悟处。
老僧与汝證明。
师乃拈香曰。
香已拈了。
悟即不悟。
睡龙大悦而许之。
僧问。
家贫遭劫时如何。
师曰。
不能尽底去。
曰。
为甚么不尽底去。
曰。
贼是家亲。
是家亲。
为甚翻成家贼。
师曰。
内既无应外不能为。
忽然捉败功归何所。
师曰。
赏亦未曾闻。
曰。
恁么即劳而无功也。
曰功不无成但不处。
为何不处。
师曰。
不见道太平本是将军定。
未许将军见太平。
师后将顺世。
忽舍众入山。
乃遗偈曰。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只尺间。
珍重苧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即往贵湖卓庵。
未几。
谓门人曰。
吾灭后。
将遗骸施诸虫蚁。
勿置坟塔。
言讫入湖头山。
坐磐石。
俨然而化。
门人禀遗命。
延留七日。
竟无虫蚁侵食。
遂就阇维。
散于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