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马迁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宋釐公 朝代:西周宋国

人物简介

简介
宋僖公,司马迁为避讳其先祖司马僖,《史记》中将僖公都改为釐公(?
-前831年),西周时期宋国君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1—1842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谦牧,号春谷。
嘉庆十年进士。
官岑溪知县。
治经学宗汉儒,兼通历算,能辨中西异同。
工诗古文。
论史每独具只眼,尝以司马迁为孟子后尊圣明道之第一人,而为班固所诬。
有《梦陔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黄承吉,字谦牧,号春谷,江都人。嘉庆乙丑进士,官兴安知县。有《梦陔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宁术,号凫乡。诸生。善填词。有《红豆树馆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九
陶梁,字宁求,号凫乡,长洲人。嘉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红豆树馆诗稿》。
词学图录
陶梁(1772-1857) 字凫芗,一作凫乡或凫香。长洲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常寺卿、内阁士学士、礼部侍郎。以病乞归,士论多归之。诗不多作,白而不浅。尤擅倚声。编有《国朝畿辅诗传》、《词综补遗》。有《红豆树馆集》,词在集中。
红豆树馆词·王昶序
红豆出南海,载南州异物记,益部方物略诸书。有藤种,有树种,初见于王摩诘诗,其实圆而红,然不能移植他处,故江浙间绝少。近时惟吴门惠学士半农家有之,以名其斋,而他处无闻焉。陶子凫乡居娄齐之间,家亦有此树。结实累累下垂,殊可爱玩,憩其下者,每流连往复,若不能去。盖红豆一名相思子,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乃不堕纤巧浮靡之习,得为风骚之苗裔。今凫乡娴雅歌,通诗古文,性情风格似魏晋间人。而尤以词擅名于时,所作前以石帚、玉田、碧山、蜕岩诸公为师,近则以竹垞、樊榭为规范。其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梅之半树,用寄其清新婉约之思,信可为南宋以来词家之别子矣。凫乡博雅嗜古,从余游。余缉续词综,得其搜采之功居多。余少时于倚声一事颇曾致力,今衰老,久辍不作,而凫乡年力初壮,进而不已,行以著作擅长艺苑,集词学之大成。读红豆词者,其以此为骥之一毛、豹之一斑可也。昭阳大渊献寎月望日,青浦八十老人王昶序。
红豆树馆词·吴锡麒序
驻枫烟而听雁,舣葭水而寻渔。短彴遥通,高楼近接,琴横春荐,杂花乱飞,酒在秋山,缺月相候,此其境与词宜。金迷纸醉之娱,管语丝哇之奏。浦遗余佩,钗挂臣冠。满地蘼芜,夕阳如画,隔堤杨柳,红窗有人,此其情与词宜。若陶子凫乡者,家住中吴,烟波绕户,船来虎阜,罗绮生风。狎浪而订鸥盟,折花而招燕梦。东风白苧,最怜寒食之天,细雨黄梅,重认横塘之路。窟真容懒,语不嫌痴。芊绵而绿意生,宛转而红腔应。论其技则肱经三折,绎其思则肠转九回。情之引人,兴不能已,固如斯也。况复湖寻高士,庙访水仙,踵花鸟之前缘,蹑烟霞之古径。南渡之江山宛在,西泠之松柏依然。于是击钵于青豆之房,调弦于黄篾之舫。浅斟未已,逸调先铿。响落凉苔,声催落叶。流水均其采采,白雪振其霏霏。唱如小海而尤豪,人比中仙而更胜。又孰不思同旅语,并写灵襟。盖其居也如此,其游也如彼。以佳丽之地,作其謻台,以灵秀之区,为之骑驿。单衫小扇,则街子无猜,短笠大瓢,则芦人亦熟。和徵招而去,歌哨遍而来。为石门文字禅,为东泽绮语债。此红豆树馆词一编所以清而能婉,丽而不佻,得大雅之遗音,传南宋之正轨也乎。仆久违衡泌,屡溷风尘。乞食叩门,马如蛙钝,息交闭户,车类鸡栖。即欲裁寄小词,量填短拍。而故山有阻,旧雨不来,远趣莫招,孤吟易辍。兹幸遂循陔之愿,申伐木之欢。课桂隐于南湖,伫渔歌于西塞。馀情有触,结习未忘。则蚕抽未尽之丝,蝉曳将残之响,得是编而振发之,不啻迷津而逢宝筏,失路而得导师,其助予为不少也。嘉庆壬戌秋八月,钱唐吴锡麒撰。
红豆树馆词·李云章序
时物变态,山川殊状,人少壮老异形,目寓焉而不能留者,唯文词可以留之。昔人零篇断简偶传于世,虽数百年后、数千里外,观者辄如置身其中,与之周旋,而不胜流连嘅慕之致,以为笔墨之可以移我情矣。况在作者非深于情,而能若是哉。仆读红豆词而叹凫乡先生之情之至也。夫士方贫贱,恒郁郁无以自乐,一旦得志,律法填其膺,声色炫其外,酬应汩其神明。与之语平夙之交游、登览之胜迹,忽若梦寐,不复省忆者,往往有焉。君起寒素,结交老苍,驰骤坛坫,为江南名诸生。及入翰林,出任郡守、监司,为畿辅贤大夫而意趣无少异。俸馀则聚书画,政暇则延纳才士。每与座上客谈向时江湖之乐,徵文献,举佚事,津津然不以为疲。至亲故离合之感,俯仰陈迹,则凄然黯然莫能自已,盖居恒未尝一日而忘旧也。于是聚其旧时所著,加以近今之作,合为一编。大而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君臣之遇合,师友之渊源,礼典政绩之敷贲,暨乎岩居川观、嬉春访秋,一觞一咏,罔不抒写性情,而芳菲恻怛之怀、绵邈庯峭之笔,白石白云合为一家。使读者展卷神往,如成连之琴、桓子野之歌,自不禁其情之与俱深也。仆与君甲子订交于人海中,兄事弟畜,意气相得。别而复聚,则升湛悬隔。然主客追陪,申之以婚姻,又十馀年于兹,而交情日益笃。以君待仆之情,知君用情之厚。词虽小技,而激发于孝友忠信之大节,无非至性所流,岂直词翰之工而已哉。道光癸巳孟夏,大兴李云章谨序。
红豆树馆词·吴长卿序
将使敦古欢于尘壒之表,延峻赏于冲漠之区。握月担风,徐仆射聊资谈助,模山范水,宗处士惟事卧游。虽复寓意丹青,希踪元素,而高风已邈,仅传竹柏之真,穆行无徵,虚忆萍蓬之迹。讵知桂辛藜苦,旧境频迁,玦判璋分,新愁易积。鸿印泥而莫定,驹过隙而难留。设非追感抚尘,兴怀坠雨。状唾月推烟之景,写牵云曳雪之情,几几乎迷五散于棋枰,索一吷于剑首矣。凫乡观察系传栗里,家住苏台。绚火凤之九苞,标石麟之独角。彩笔则平分李峤,艳锦则早夺江淹。义苑共羡其奇侅,艺海足资其荡涤。方其蜚英横塾,撷秀回泉。陈庚子之遗经,辩己亥之误字。秋澄玉宇,桂子飘来,路接金台,槐花踏遍。用是息尘鞅于梵刹,洽幽贽于礼堂。已而放棹潞河,停骖梁苑。南陔则艺兰发咏,西堂则梦草裁诗。洵足庆焦氏之福兄,颂鲁侯之寿母。无何云回鸾驭,风急鸰原。菤葹心拔而弥伤,箖箊泪清而欲槁。洎乎芝芙圆梦,鹣𪃸齐心。玉作田腴,金将屋贮。曹大家史编旧稿,浅印脂痕,卫夫人笔阵新图,浓留墨沈。著姓交推于徐淑,深情尤甚于高柔。此又茑萝莫喻其缠绵,蘅芷自成其馨逸已。是时述庵少寇方筑平津之馆,辟涑水之园。万壑涛声,曾陪讲席,九峰黛影,重访渔庄。觅旧伴于短李迂辛,赏奇文于大邢小魏。习刘孝标五十纸之课,搜李承休三万轴之储。靡不雪纂露钞,劬于淬掌,琼纲玉格,朗若列眉。重以谷人司成鸥鹭寻盟,岑苔合契。致谢混改席之敬,修袁逢分坐之仪。往往携屐探幽,支筇选胜。偶拈逸调,同谱新声。题花而香拂酒卮,伫月而凉侵琴荐。宜乎张温无辈,推重于元晏弁言也。至若瓜步潮生,蒜山月落。唤秣陵桃叶之渡,认芜城皂荚之桥。虎阜秋深,未消剑气,马塍春老,欲葬花魂。缄情则转绿回黄,选恨则等莺期蝶。又若千丝系缆,六柱移船。借蓝尾而飞觞,眼才一瞥,就红牙而按曲,肠已九回。虬漏沉沉,二分明月,蚖膏滟滟,四照琪花。亦复逞咀兰嚼蕙之妍词,抒擘石研丹之幽怨。夫禺山耀彩,五色相宣,若木舒华,千寻直上。观察握画日之笔,步登云之梯。玳筵乍启于樱厨,琳简近承夫蓬观。于是鸾坡儤直,螭陛趋班。纂有唐一代之钜文,传名山千古之绝学。美矣茂矣。长卿朅来东阁,得遂管窥,偶忆西泠,已成梗泛。乏一邱一壑之位置,慕半村半郭之嬉游。李公垂雅有同心,句传珂里,元次山请申后约,笑指杯湖。时道光癸巳孟夏,钱塘吴长卿谨序。
红豆树馆词·王柏心跋
凫芗观察曩著红豆树馆词,梓行已久。
后复有感旧纪恩之作,都为八卷,合而刊之,授柏心使论其大略。
余考词之始兴,大抵流连风月,泛咏皋壤,感物而动,其绪无端,以凭虚为奇,以超旷灵澹为宗。
至子瞻、幼安辈为之,泛滥于子史,驰骋议论,其体一变。
然以发摅其壮气雄心而已,未有综贯生平,标举志行,若年经月纬,粲然可睹指者也。
兹则体沿协律,义兼纪事,排比敷陈,开昔人未辟之町畦。
其伦则君亲、昆弟、夫妇、师友,其事则遨游、羁旅、敷文、纬典,其情则忻愉悲戚,其境则壮老穷达。
析之各有宗旨,合之互相首尾,又能分刌节度,穷极窈眇,有启涂拓宇之观,无宫凌羽替之疾,于此体为创见,而仍不失其正宗。
盛矣哉。
前此所未尝有也。
昔者司马子长、杨子云、班孟坚皆有自叙,杜子美北征、昔游等篇亦檃括出处,览者资为援据。
独填词家无之,世遂以为束于体格,无能恢廓,至有目诗馀为小道者。
今读红豆树馆词,包含宏大,直举胸情,然后知此境正自无穷,人特未能穷其所至耳。
集中他美,诸公论之详矣,余以为自有倚声以来,兼众长而扩其境之所未至者,独于兹集见之。
遂举所见,识之简末。
时道光癸卯夏五,监利王柏心谨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子讳丘,字仲尼。
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
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
去职,遍游诸国,不遇。
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
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
」赞《》,删《》、《》,正礼乐,作《春秋》《孝经》。
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田僖子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简介
田乞(?-前485年),妫姓,田氏,名乞,谥僖,史记作釐,又称为陈僖子、陈釐子、田釐子司马迁的祖父名叫「司马喜」,又称「司马僖」,所以他在《史记》中把所有的带「僖」的谥号全部避讳,改为釐,可见《史记集解》。
是齐国田齐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田氏家族第七任首领,承袭兄长田开担任田氏家族首领。
田乞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借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向百姓施以恩德,晏婴多次向齐景公进谏,齐景公却不干涉《左传·昭公三年》:……齐其为陈氏矣!
……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父亲田无宇。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史儋,战国初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
曾出任周朝太史,故称“太史儋”或“周太史儋”。
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怀疑太史儋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唐僧。苏州吴门人,俗姓秦,字广成。住苏州开元寺。从师荆溪湛然禅师,默记暗诵,罕为人说,后始著《涅槃经解述》。元和中圆寂,葬于苏州虎丘东山南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字广成。姓秦氏。吴人。蚤岁依晋陵灵山寺惠日禅师出家。具满分律。配居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得法弟子。尝叙其所注涅槃经曰。予闻先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而归境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證。然则以道御时。以法性合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张至化。而自它昭著者。实播于鸿名。钦恭闻思。恊和至极。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家。历观诸行至典克脩。庶绩有成者。实赖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极。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寔存乎妙用。博综群言以立成训。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此浩之论议。则其所造诣。可知矣。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右胁累足。入于涅槃。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起塔于苏州虎丘东山之南原。浩无恙时。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友善。其注涅槃也。盖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请之。受业沙门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等。树其塔。刺史崔恭铭。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元浩。
姓秦氏。
字广成。
吴门人也。
绮岁依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
具满律戒。
配本州龙兴寺。
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
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
唯以裂大网感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
宴居三昧常随佛后。
希夷自得人莫能知。
其秘密深远如海印三昧。
不言出处常行佛事。
与夫难行苦行更相祖述。
默传心要为论为记。
灵芝瑞草以为功德。
传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语矣。
浩注解大涅槃经。
为文首序。
德美圆实志愿显现。
盖录其所證之意而见于文。
曰余闻先觉之大宝曰常。
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
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
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證。
然则以道御时。
以法性合其运。
当应物之际。
与显晦同其光。
恢张至化。
而自他昭著者。
实播于鸿名。
钦恭闻思协和至极。
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
格变群家历观诸行。
至典克修庶绩有成者。
实赖乎宗本。
信以授人。
大明宗极敷畅厥旨。
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实存乎妙用。
博综群言以立诚训。
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矣。
此浩之法要。
如王辅嗣之法系辞司马迁之自叙管仲能言轻重孟子之传春秋。
虽儒释不同其义一也。
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
右胁累足入于涅槃。
非二乘境界。
真如来定也。
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
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
浩耽学味道不涉馀事。
常随然师听其言说。
曾无倦色分析义理。
派流川注必默记而暗诵。
一言不失。
数年之后人始知之。
然师曰。
回也如愚。
罕为人说。
多辞以不能。
及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
始著涅槃经解述。
浩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
若孔门之游夏焉。
其儒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
缁流受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五人。
持经讲论传之无穷。
大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
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练禅观。
初浩为二官所请注经。
预梦甚为奇特。
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
祥鸟飞驯五彩绝异。
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罗汉石坛之左。
后有行满道暹明旷。
皆著述广天台之道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290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
邯郸传舍吏子。
本名谈,司马迁避父讳,改为同。
秦围赵都邯郸,危急,赵将降。
说平原君散财飨士人,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遂率领三千人与秦军战,秦军退却三十里。
适逢楚、魏救兵至,邯郸围解,同战死。
冯遂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右扶风安陵人。
字王孙。
冯唐子。
武帝求贤,或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乃以遂为郎。
司马迁友善。
儿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03 【介绍】: 西汉千乘人。
从欧阳生受《尚书》,后为孔安国弟子。
贫乏资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
武帝时,以射策补廷尉文学卒史,为廷尉张汤所重,举侍御史。
武帝元鼎四年,以中大夫迁左内史。
在任数年,劝农桑,缓刑罚,理狱讼,为吏民信爱。
并建议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六辅渠”,扩大灌溉面积。
后任御史大夫,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太初历》。
全汉文·卷二十八
宽,千乘人。武帝时以射策为掌故,补廷尉文学卒史,除从史,转掾,进奏谳掾。迁御史大夫掾,举侍御史,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代卜式为御史大夫。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