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抃

相关人物:共 43 位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3—1068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隐之。博通经学,尤长《周易》、《太玄》,著《发隐》三篇。以道自裕,尊生养气。蜀守以逸民荐,诏为州助教,不赴。仁宗嘉祐中赐号冲退居士。有《卦气图》等。
全宋文·卷四○八
章察(九九三——一○六八),字隐之,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
博通经学,尤长《》、《太玄》。
蜀守蒋堂、张方平、赵抃等咸以逸民荐,一赐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
嘉祐中,赐号冲退处士。
熙宁元年卒,年七十六。
著《太玄经讲疏》四十六卷、《注》十四卷、《疏》三十卷、《发隐》一卷、《太玄图》一卷、诗歌杂文二十卷。
见吕陶《章察行状》(《净德集》卷二八),《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传》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诰,或作刘诏,仁宗时官大理寺丞(《清献》卷四《寄题刘诏寺丞揽泉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景立,仁宗时知温州。
赵抃有交。
事见《应山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1239 【介绍】: 宋广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绍熙四年进士。历浔州司法参军、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绩。擢广西提点刑狱,奖廉劾贪,罢行利病,风采凛然。宁宗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浚濠创砦,选将练兵,金人深入无功。知成都府,为本路安抚使,拊循将士,人心悦服。理宗端平初,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召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当罢行与人才之当用舍。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卒谥清献。有《崔清献公集》。
全宋诗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历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理宗即位,提举宫观。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鉴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集》(简称菊坡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二九
崔与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补太学生。四年登进士。初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历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理宗即位,屡次授官皆辞。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卒年八十二。赠太师,谥清献。有《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乃后人所编,存诗一卷。事见集中所附李肖龙《崔清献公言行录》、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宋史》卷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州增城(今广东增城)人。
绍熙四年自太学登进士第。
历知新城,通判邕州,提点广西刑狱。
嘉定七年,知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
修浚城壕,创立五寨,组织忠义民兵抗金。
擢秘书少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进四川安抚制置使。
整饬边防,安抚将士,金人不敢来犯。
蜀人以比张咏、赵抃,称为「三贤」,立祠祀之。
移知潭州、隆兴府,辞不就,得奉祠。
端平初,起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
除参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辞。
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宋史》卷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山人。
少与赵抃友善,不慕荣利,尝称其为天下士。
仁宗时,为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滁州。
全宋诗
周圻,江山(今属浙江)人。仁宗时以都官员外郎通判滁州。事见《南滁会景编·古今题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剑浦人,字道卿。
仁宗庆历间进士。
陈襄得其文二轴,大加称贺。
调官至阙下,以曾受赵抃荐,不肯一谒,识者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国镇。
仁宗朝进士。
以诗名,与赵抃同邑相得,为山林之乐。
神宗元丰三年,知筠州,政平讼理。
时苏辙谪筠州,相与唱和。
有《凤山八咏》、《山房即事十绝》。
全宋诗
毛维瞻(一○一一~?
生年据《清献》卷四《次韵张侨庆毛维瞻得谢》自注推算),字国镇,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以上殿劄子误用字及不如式,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
元丰三年(一○八○),知筠州(《栾城集》卷二三《筠州圣祖殿记》)。
曾与苏辙、赵抃唱和。
两浙名贤录》卷四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九二
毛维瞻(一○一一——?
),字国镇,苏门词人毛滂之父。
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庆历二年进士。
庆历中为缙云县尉,皇祐中为义乌令。
熙宁中任开封府推官、度支郎中。
八年,罢为提举洞霄宫,与致仕还乡之赵抃相友善,为山林之乐。
元丰三年以朝请大夫知筠州,与谪监筠州酒税之苏辙多所唱和。
五年致仕。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栾城集》卷二三、二四,雍正《广西通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道光《东阳县志》卷一○,《括苍金石志》卷三,《宋诗纪事》卷一五,《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一。
周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八八
周源,仁宗、英宗时人,为余靖所知,曾五荐于朝。
靖卒,其子仲荀编集其遗文,源为之序,时官朝奉郎、尚书屯田郎中。
见所撰《武溪集序》。
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周源,衢州江山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官职方员外郎。
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周源,庆历中知象州。
韩琦、苏舜卿、赵抃、梅尧臣等人均有与周源诗。
疑均为同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91 【介绍】: 宋僧。
于潜人,俗姓徐,字无象。
博通诸典,精于止观。
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学徒逾万人。
神宗元丰中,赐紫衣及辨才大师之号。
赵抃、苏轼、秦观等皆与唱和。
后退居龙井圣寿院。
全宋诗
释元净(一○一一~一○九一),字无象,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俗姓徐。年十岁出家,十八学于天竺慈云师,二十五岁赐紫衣及辩才号,后退居龙井寿圣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事见《咸淳临安志》卷七○、《栾城后集》卷二四《龙井辩才法师塔铭》。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九八八
元净(一○一一——一○九一),字无象,俗姓徐,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
年十岁出家,十八就学于天竺慈云遵式。
年二十五赐紫衣,法号辩才。
与吕溱、赵抃、苏轼等为方外友。
祖无择起制狱,元净预逮焉,居其间泰然,拟《金刚篦》撰《圆事理说》。
后归龙井圣寿院,以天台教传生徒。
元祐六年九月卒,年八十一。
见苏辙《龙井辩才法师塔碑》(《栾城后集》卷二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净。
字无象。
于潜徐氏。
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条。
八十一日乃灭。
父叹曰。
是宿世沙门也。
自幼出家。
受业于慈云。
日夜精勤。
慈云没后。
复事明智。
年二十五。
赐紫衣及辨才号。
太守沈公遘谓上天竺观音道场以音声忏悔为佛事。
非禅那居。
请师以教易之。
师至。
吴越竞来。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学者数倍。
十七年。
有利而夺之者。
逾年夺者败。
复以𢌿师。
赵清献公赞之云。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光辉。
越二年谢去。
老于南山龙井之上。
平生精修净业。
行成力具。
著应非一。
尝与僧熙仲同食。
仲视师眉间有光如萤。
揽之得舍利。
后常有于卧起处得舍利者。
元祐八年示寂。
寿八十一。
果符初生肩痕之徵。
塔成。
东坡志其行事。
颍滨为铭。
赞曰。
法苑将兴  栋梁攸属  挥麈白云  雨花飘馥 维赵及苏  式是高躅  龙井风清  过者必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元净。
字无象。
杭州于潜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没。
十岁出家。
十八就学于慈云。
不数年而齿高第。
嗣谒明智。
尝于讲次。
闻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吕溱。
请住大悲阁。
奏赐紫衣辨才之号。
嘉祐中。
中翰沈遘抚杭。
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
学徒大集。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熙宁三年。
杭守祖无择。
坐狱于𭬥李。
师以铸钟例被追辩。
既而得释还山。
又有利山门。
施资之厚者。
倚权以夺之。
众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败。
闻朝廷复𢌿师。
众复集。
赵清献公
与师为方外友。
为之赞曰。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重辉。
未几。
谢居南山之龙井。
其后间一出。
应南屏与灵山祖场。
俯就众诚耳。
皆坐席未暖而还。
元祐四年。
东坡治杭。
尝问师曰。
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师曰。
沙门多密行。
非可尽识。
坡子迨生四岁。
不能行。
请师落发。
摩顶数日即善步。
嘉兴令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师适至秀。
彖袖香虔请。
因杖策随至其家。
儿病方剧。
师趺坐。
引而问曰。
汝居何地。
而来至此。
答曰。
会稽之东。
卞山之阳。
是吾之宅。
古木苍苍。
曰。
汝姓谁氏。
答曰。
吴王山上无人处。
几度临风学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冁然而笑。
师良久呵曰。
汝无始以来。
迷己逐物。
为物所转。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脱。
入魔趣中。
横生灾害。
延及无辜。
汝今当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为汝。
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
汝当谛听。
痛自悔恨。
讼既往过愆。
返本来清净。
示讫。
遂号泣不复有云。
自是儿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师咒水洒之。
无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将示寂。
乃入方圆庵宴坐。
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至七日。
出偈告众。
即右胁吉祥卧。
奄然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寿八十一。
适符绦没之数。
塔于本山。
东坡。
命子由为之铭。
师讲说不间昼夜。
尝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昼不得至。
夜中人静。
庶几能听。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师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
未尝须臾废。
或祷大士求放光。
光随现。
沙门熙仲对食。
视师眉间有光。
遽起揽之。
得舍利数粒。
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
有李生辩而无行。
欲从师出家。
东坡为之请。
未言其名。
力拒不许。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号回头。
以左道惑众。
宣言欲建大塔。
为吴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师不可欺。
惮于入杭。
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
师答曰。
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
教有明文。
不许互用。
狂人大惭。
而止。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八九
继忠(一○一二——一○八二),俗姓丘,字法臣,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八岁得度,师事广智,甚为契之。永嘉士庶请居开元寺东阁,迁妙果、慧安寺,退隐江心。再出主西湖法明院。元丰五年十月卒,年七十一。忠服膺四明知礼之学,屡与山外诸师争辩。著有《四明仁岳异说丛书》七卷(存)、《扶宗集》五十卷,世因称扶宗尊者。见《水心文集》卷一二,《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释门正统》卷六。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继忠。字法臣。永嘉丘氏子。父母求嗣佛祠。同梦一僧授以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养之。母娠。即厌荤血。幼见佛像必致敬。八岁得度。即诣南湖。依广智学。劳苦得疾。乃行请观音三昧。感大士放光以水灌顶。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观。广智深契之。时令代讲。雪窦显禅师。见而叹曰。四明之道。为有传矣。永嘉士庶。请居开元东阁。迁妙果。慧安退隐。江心嗣。又出主西湖法明。学者骤集。有欲革大其居者。师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毁之乎。每岁正月上八。于郡中授菩萨戒。行放生事。士庶尝至数万人。每誓于众曰。入吾道场。而皈命三宝者。纵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见出家。求无上道。行法华光明弥陀观音三昧。日不虚过。诵咒救疾。神应莫测。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举首加敬。称为戒师。元丰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坐脱。人见赤光炤澈空表。鸟雀悲鸣。三日不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继忠,字法臣,姓邱氏,永嘉人也。
父母求嗣佛寺,夜梦一僧授以子曰:“螺溪尊者,寄汝养之。
”及有孕,即厌腥血,故生而端详,性好清洁,虽在髫年,每睹佛像,必致敬礼。
八岁入开元,蒙恩得度,即诣南湖,依广智学,劳苦得疾,乃行请观音三昧,见大士放光,以水灌顶,其疾即愈。
既而洞悟教观,无所凝滞,广智深器之。
时令代讲,雪窦显禅师见而叹曰:“四明之道,为有传矣。
”永嘉士夫请居开元东阁,迁妙果慧安。
退隐江心,研精禅观。
出主西湖法明,学者骤集。
有欲革大其居者,忠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毁之乎。
”每岁正月上八,于郡中受菩萨戒,行放生事,士庶尝至数万人。
每誓于众曰:“入吾道场而归命三宝者,纵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见出家求无上道。
”行法华、光明、弥陀、观音三昧,日不虚度,诵咒救疾,神应莫测。
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举首加敬,称为戒师。
杭州大旱,郡守范公仲淹命忠祷于湖,甘雨随应。
宋元丰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集众说法,结印坐亡。
人见赤光彻照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士告曰:“今夜得道人入灭。
”庆恩希妙梦神人告曰: “忠法师已生兜率。
”忠久行施食,后虽有继,乌雀悲鸣,三日不下。
葬于瑞鹿山,传法者及百人。
著《扶宗集》五十卷,《十谏》、《指迷》、《抉膜》、《十门析难》及《十义》诸书,用昭四明,独得祖道之正。
赵清献公汴为之赞曰:“教明圆通,听众依响。
以心传心,以真破妄。
真兮谓何?
有相非相。
如水中月,如鉴中象。”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