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惠卿

相关人物:共 40 位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刘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勃。
宋眉州眉山人。
哲宗元符初诏求直言,九上书言宣仁太后之诬及司马光之枉,乞用范纯仁、苏轼等,斥章惇、蔡卞、吕惠卿、蔡京之奸。
改提举河北路常平,寻坐元祐党籍废。
洪彦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徙鄱阳,字仲达。
神宗元丰间进士。
历广西提举常平。
徽宗时迁殿中侍御史,论蔡京朋奸误国,又论何执中、吕惠卿、张商英等,皆条摭其过,不为隐避。
迁给事中,出知滁州、吉州。
卒年六十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进士及第,调常熟尉,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擢提举广南西路常平。以御史中丞石公弼荐,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任言责五年,多所弹劾,不为回隐,迁给事中。政和四年罢,以集贤殿修撰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传。
吕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
吕惠卿子。
徽宗大观元年,张怀素密谋起事,渊坐知怀素言行而不告,流配沙门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君锐。
哲宗绍圣初隶鄜延帅吕惠卿,补三班奉职。
以战功为鄜延路兵马都监。
高宗建炎初任诸军统制、知恩州,屡败金兵。
以淮南招抚使讨李成,三战三捷。
金兵攻采石,奉命回援建康,在板桥独战势穷,被俘遇害。
全宋诗
陈淬(?~一一二九),字君锐,莆田(今属福建)人。哲宗绍圣初应进士试不第,以战功为左班殿直、鄜延路兵马都监。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授忠州团练使、真定府路马步副总管。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诸军统制,兼大名府路都总管兵马钤辖,擢知恩州。二年,为康州防禦使,改宿州安抚使。三年,金人犯采石,兵败死难。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八引《莆阳志》,《宋史》卷四五二有传。
王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南安人,字景文。
哲宗绍圣间进士。
吕惠卿侄女,避吕氏权十年不调。
为沭阳令,秩满入都,时蔡京当国,以炳与惠卿连姻,嘱往见,炳不往,左授海陵丞。
吕、蔡败,炳得全。
徽宗宣和中以朝散郎通判潮州。
改知汀州,未上,提举洞霄宫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梁□阳人。
善画佛道鬼神。
尝于广爱寺为张图排斥。
后福先寺请其画大殿护法善神,忽一人自称姓李,善画罗汉,乡里呼为李罗汉,愿与对画,角其拙巧。
异乃竭精伫思,屹成一神,侍从严毅,设色鲜丽,盖平生之所未能者。
李氏见其精妙入神,非己所及,遂手足失措。
异由是夸于人曰:“昔见败于张将军,今取捷于李罗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越时禅僧。嗣罗山道闲。后住婺州明招山,历40余年,禅语流传甚广。世称明招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此书及《祖堂集》收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明招德谦禅师。
受罗山印记。
靡滞于一隅。
激扬玄旨。
诸老宿畏其敏捷。
后学鲜敢当者。
尝到昭庆。
指壁画问僧。
那个是甚么神。
护法善神
师曰。
会昌沙汰时。
何处去来。
僧无对。
师令问演侍者。
演曰。
汝甚劫中遭此难来。
僧回举似师。
师曰。
直饶演上座。
他后聚一千众。
有甚用处。
僧礼拜请别语。
师曰。
甚么处去也。
次到坦长老处。
坦曰。
夫参学。
一人所在亦须到。
半人所在亦须到。
师便问。
一人所在即不问。
作么生是半人所在。
坦无对。
后令小师问师。
师曰。
汝欲识半人所在。
祇是弄泥团汉。
清上座举仰山插锹话问师。
古人意在叉手处插锹处。
师召清。
清应话。
师曰。
还梦见仰山么。
清曰。
不要上座下语。
祇要商量。
师曰。
若要商量。
堂头自有一千五百人老师在。
又到双岩。
岩请吃茶次曰。
某甲致一问。
若道得。
便舍院与阇黎住。
若道不得。
即不舍院。
遂举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且道此经是何人说。
师曰。
说与不说。
拈向这边著。
祇如和尚。
决定唤甚么作此经。
岩无对。
师曰。
一切贤圣。
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祇如差别。
是过不是过。
若是过。
一切贤圣皆是过。
若不是过。
决定唤甚么作差别。
岩亦无语。
师曰。
噫雪峰道底。
师访保宁。
中路相遇。
便问。
兄是道伴中人。
乃点鼻头曰。
这个碍塞我不彻。
与我拈却少时得么。
宁曰。
和尚有来多少时。
师曰。
噫洎赚我踏破一緉草鞋便回。
国泰代曰。
非但某甲。
诸佛亦不奈何。
师曰。
因甚么以己方人。
师在婺州智者寺。
居第一座。
寻尝不受净水。
主事嗔曰。
上座不识触净。
为甚么不受净水。
师跳下床。
提起净瓶曰。
这个是触是净。
事无语。
师乃扑破。
师有师叔在廨院。
患甚。
附书来问曰。
某甲有此大病。
如今正受疼痛。
一切处安置伊不得。
还有人救得么。
师乃复曰。
顶门上中此金刚箭。
逶过那边去也。
有一僧。
曾在师法席。
辞去住庵一年。
后来礼拜曰。
古人道。
三日不相见。
莫作旧时看。
师乃露胸问曰。
汝道我有多少盖胆毛。
僧无对。
师却问。
汝什么时离庵。
曰今朝。
师曰。
来时折脚铛子。
分付与阿谁。
僧又无语。
师乃喝出。
师住明招山四十载。
语句流布四方。
将欲迁化。
上堂告众嘱付。
其夜展足。
问侍者曰。
昔释迦如来。
展开双足。
放百宝光明。
汝道吾今放多少。
侍者曰。
昔日鹤林。
今日和尚。
师以手拂眉曰。
莫辜负么。
说偈曰。
蓦刀丛里逞全威。
汝等应当善护持。
火里铁牛生犊子。
临岐谁解凑吾机。
偈毕安坐。
寂然长往。
今塔院存焉。
系曰。
常言学仙须骨。
学佛须缘。
洞宾盖有骨有缘者耳。
然非黄龙手段斩截。
恐此汉未易压倒。
明招悟入没量。
如邓天君下视草木皆焦。
所谓但知尽法不顾无民。
由是知岩头门日孤冷弗振。
不得如象骨老子法泽绵长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季玉。
吕惠卿父。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为漳浦令,教民焚燎而耕。
通判宣州,击侬智高,有功,擢开封府司录。
鞫中人史志聪役卫卒伐木事,志聪以谪去。
官终光禄卿。
全宋诗
吕璹(?
~一○七○),字季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父。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源文献·姓名爵里》),知漳浦县,通判宜州。
官至光禄卿。
神宗熙宁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
事见《宋史》卷四七一《吕惠卿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8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其先真定灵寿人,字子华。
韩亿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历通判陈州、知成都、开封府等。
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言差役之弊。
领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每言安石奏事“至当可用”。
熙宁三年,参知政事。
夏人犯塞,自请行边,为陕西、河东宣抚使,即军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因素不习兵事,以城堡相继陷落、庆州士卒作乱,罢知邓州。
七年,代王安石为相,谨守新法,然事多滞留,且数与吕惠卿不合,乃密请神宗再用安石。
及安石再相,又与之有异,遂出知许州。
哲宗立,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
卒谥献肃。
全宋诗
韩绛(一○一二~一○八八),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评事。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祐中,历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为三司使。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罢知邓州,徙许州、大名府。元丰元年(一○七八),知定州。六年,知河南府。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一○八七),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司空康国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二五
韩绛(一○一二——一○八八),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第三子。庆历二年进士。皇祐中累迁右正言。至和元年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出知蔡、庆州、成都、开封府,为三司使。神宗立,拜枢密副使,同制置三司条例,助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参知政事,为陕西、河东宣抚使,寻拜相,开幕府于延安。次年,以措置乖方罢。七年复代王安石相,密请再用安石。次年罢,历知州府。哲宗立,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元祐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著《治平会计录》、《枢密院时政记》等,有文集五十卷,又内外制集十三卷、奏议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
举进士。
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
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
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反对王韶开熙河。
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
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
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举进士,调并州推官。应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庞籍为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齐、瀛州。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见《忠肃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
举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
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
还知济、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