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灵默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德宗兴元元年(784)在长安,曾应进士试。
贞元十二年(796)任鲁山令,宪宗元和中任暨阳令,官终比部郎中。
事迹散见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宝刻丛编》卷七《陆氏墓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宋高僧传》卷一〇《灵默传》。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法名不详。
宪宗时禅僧。
五泄灵默,世称五泄小师。
后住婺州苏溪,又称苏溪和尚。
事迹见《五灯会元》卷四。
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藏奂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苏州华亭之朱氏。
方娠及产。
人闻异香气。
为儿时。
尝堕井中。
若有物以举而出之者。
丱岁礼道旷禅师薙落。
弱冠诣嵩山受具。
母每想念。
辄涕泣。
因尔丧明。
迨归省。
即能视如故。
母丧哀毁。
庐墓致祯祥。
以孝名乡里。
灵默大师于五泄山。
获悟入。
涉会昌大中教门盛衰之变。
守道自若。
及洛阳再造长寿寺。
诏居之。
手缉梵夹。
以完大藏。
尝谓人曰。
吾前身。
寔四明天童山昙粹也。
宿缘且至。
吾其归乎。
会南海杨公收典姑苏。
建精舍。
迎奂。
因东还。
大中十二年。
鄞檀越任景求愿。
悉捐其家。
奉三宝。
慕奂行义。
祈请为开山第一世。
众拥留不听往。
奂以棕拂遗之曰。
此在即我在尔。
尚何疑。
既说法。
玄侣云委。
且为筑一墩西北隅。
植柏五根其上。
以表五百墩。
曰此水地吾以镇之。
俄剡𡨥裘甫犯鄞。
一日其徒二千人。
尽执兵突入。
奂瞑目宴坐堂上。
贼临以锋刃。
色不挠。
贼悸慑。
扣头谢罪去。
贼平。
州上其事。
诏赐寺额栖心。
以旌奂德。
而天童亦时所涖止也。
咸通七年秋。
示微疾。
预戒弟子曰。
七日之后。
吾且逝矣。
可权窆天童岩。
更三年而阇维焉。
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七。
腊五十七。
十年八月三日。
弟子遵遗命从事。
获舍利数千粒。
色红翠可爱。
十三年。
弟子价休。
诣阙请谥。
诏谥心镜。
塔曰寿相。
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藏奂。
俗姓朱氏。
苏州华亭人也。
母方娠及诞常闻异香。
为儿时尝堕井。
有神人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
及弱冠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视。
迨其归省即日而明。
母丧哀毁庐墓间颇有徵祥。
孝感如是。
由此显名。
寻游方访道。
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
一言辨析旨趣符合。
显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
会昌人中衰而复盛。
唯奂居之荧不能惑。
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
洎周洛再构长寿寺。
敕度居焉。
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
手缉散落实为大藏。
寻南海杨公收典姑苏。
请奂归于故林以建精舍。
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为院迎奂居之。
剡寇求甫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奂瞑目宴坐色且无挠。
盗众皆悸慑叩头谢道。
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
以旌奂之德焉。
凡一动止禅者必集。
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
诘难排纵之众。
攻坚索隐之士。
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
一言入神永破沈惑。
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终。
享年七十七。
僧腊五十七。
预命香水剃发。
谓弟子曰。
吾七日在矣。
及期而灭。
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
已周三载。
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
今异香若此。
乃发塔视之。
俨若平生。
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
获舍利数千粒。
其色红翠。
十三年弟子戒休。
赍舍利述行状。
诣阙请谥。
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奂在洛下长寿寺。
谓众曰。
昔四明天童山僧昙粹是吾前生也。
有坟塔存焉。
相去辽远人有疑者。
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
初任生将迎奂。
人或难之。
对曰。
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其门。
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
比奂至止果二十年矣。
又奂将离姑苏。
为徒众留拥。
乃以棕拂与之曰。
吾在此矣。
汝何疑焉。
暨乎潜行众方谕其深旨。
又令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
或曰。
力何可致。
奂曰。
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
凡微言奥旨皆此类也。
刺史崔琪撰塔碑。
金华县尉邵朗题额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
苏州华亭人。
母娠及诞。
常闻异香。
为儿时。
尝堕井有神人。
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
礼道旷禅师。
及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视。
迨其归省。
即日而明。
母丧。
哀毁庐墓间。
寻游方访道。
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辨析。
旨趣符合。
洎周洛再构长寿寺敕度居焉。
时内典焚毁。
梵夹煨烬。
手缉散落。
实为大藏。
大中十二年。
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为院。
迎奂居之。
剡𡨥求甫。
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奂瞑目宴坐。
色且无挠。
盗众皆悸慑。
叩头谢过。
寇平。
州奏请。
改额为栖心寺。
奂学识泉涌。
指鉴岐分。
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绝门人号慕。
乃权窆天童岩。
已周三载。
一日异香凝空。
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昔师嘱累令三载后。
当焚我身。
今异香若此。
乃发塔视之俨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
依西域法焚之。
获舍利数千粒。
其色红翠。
弟子戒休。
赍舍利奉敕诔。
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869 【介绍】: 唐僧。
宣州南陵人,俗姓蔡。
八岁出家于本州藉山寺。
宪宗元和十二年,至建州乾元寺受戒。
寻往浙东婺州,谒五泄灵默,得传心印。
后住福州龟山,世称龟山和尚。
喜作诗偈,流传颇广。
卒谥性空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869 俗姓蔡,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人。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出家于本州藉山寺,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建州乾元寺受具足戒。
往浙东婺州,契五泄灵默心印,为其法嗣。
后住福州龟山,世因谓之龟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性空大师。
祖堂集》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
二书及《淳熙三山志》存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收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869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禅法于新丰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卒谥悟本禅师。有《大乘经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幼年出家,从五泄灵默披剃,21岁受具足戒,历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后至湖南醴陵攸县参云岩昙晟,受其心印。
宣宗大中末在新丰山大行禅法。
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称洞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悟本禅师。
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得其弟子曹山本寂发挥,创立曹洞宗。
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
良价纂有《大乘经要》1卷。
其语录收入《大正藏》。
良价喜以诗偈阐扬佛理,撰《宝镜三昧歌》、《玄中路》、《新丰吟》、《纲要偈》等。
其语录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存其诗偈36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诸暨俞氏子。稚岁即从师于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获薙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几见南泉愿禅师。值马祖讳辰。南泉脩斋次。泉问众云。未审马大师还来否。众无对。价出云。有伴即来。泉指价谓众云。此后生甚堪雕琢。价云。和尚莫压良为贱。到沩山问云。忠国师无情说法话。闻之久矣。未究其微。请和尚今日与良价道。沩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汝道。价云。还有与和尚同道者否。沩云。此去有云岩道人。汝若见之。必为汝道。既到云岩。便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云。无情说法。无情得闻。价云。和尚闻否。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我说法。价云。若恁么。良价果不闻和尚说法也。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价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遂辞岩。岩云。什么处去。价云。未卜所止。岩云。莫湖南去。价云无。岩云。莫归乡去。价云无。岩云。早晚来也。价云。待和尚有住处即来。岩云。此去难得相见。价云。难得不相见。又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得真否。如何秪对。岩云。但向伊道只者是。价良久。岩云。价阇梨。承当个事。大须子细。价犹未肯。后因过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养云岩真。有僧问云。先师道只者是。莫便是否。价云是。僧云。意旨如何。价云。当时几错会先师语。僧云。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价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价问僧云。世间何处最苦。僧云。地狱最苦。价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价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价有疾。僧问云。还有不病者么。价云有。僧云不病者还看和尚否。价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争得看他。价云。老僧看时即不见有病。僧无对。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发搭僧伽梨。命鸣钟。奄然逝。时弟子众悲号莫能已。价忽开目。喻众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脩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曰。营斋。斋毕吾其逝矣。于是众情慕恋。乃持迟其斋。至于七日。而后告备。价亦随众。且谓其斋为愚痴斋。盖以其无般若气分也。及僧唱随意。则曰。临行之际。大率不可喧动。此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讫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腊四十二。后诏谥悟本。塔号慧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时弟子辈悲号。价忽开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沦丧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营斋。斋毕吾其逝矣。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备。价亦随斋。谓众曰。此斋名愚痴也。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唱随意曰。僧家勿事。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至八日浴讫端坐而绝。春秋六十三。法腊四十二。敕谥禅师曰悟本。塔号慧觉矣。 系曰。其却留累日古亦有之。如价之来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