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璨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以优人为朱温所爱,扈东迁为御营使,进河南尹。
官至太常卿。
王殷谮其与柳璨等祀天祈延唐祚,贬莱州司户参军,受裂刑于河南市。
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九
廷范官太常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
字元叟。
族临海何氏。
世为儒家。
年十一。
从叔父茂上人。
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气识渊邃。
慨然以道自任。
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
得旨。
次至净慈石林巩公。
处以记室。
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资福。
名闻京国。
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
行中书平章张公。
举师住中天竺。
复迁灵隐。
有旨。
设水陆斋于金山。
命师说法。
竣事入觐。
奏对称旨。
加赐佛日普炤之号。
南归即退。
庐于良渚之西庵。
至治壬戌。
三宗四众。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
请师补径山。
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
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
人以为荣。
而师漠如也。
主径山席三十年。
足不越阃。
道隆德重。
诸方仰之。
间作诗文。
清绝古雅。
林石田前辈居吴山。
闭门无接。
于师特敬慕之。
尝赠师以诗。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
石田知师。
以诗犹知见重。
况知师以道者乎。
先虎岩住径山时。
师为第一座。
每闻岩法座上。
举云。
度宗为北兵攻急。
命道士设大醮。
奏章天廷。
问国家重事。
高公伏章。
久不得报。
既竣事问故。
高公云。
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
天门不开。
故得报迟也。
岩举此谓。
住持非苟然。
至于四十八代住持。
尚预定之天庭。
师闻颇心非之。
及师继席。
适当其次。
至正辛巳。
示寂。
窆全身于寂炤院。
八十八岁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号元叟。生台之临海何姓。何姓世以儒显。端母王氏。博释五经章安子弟。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端生不茹荤。襁褓中见沙门遂喜。甫六岁。母王氏授以论孟。端咿唔成诵。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每遇纷华杂遝。端则庄坐如在定。母因奇之曰。吾家千里驹也。然恐不为世用。端叔父茂上人者。早岁为僧。住馀杭化城院。适归省故里。端竟从之剃染。遍游丛林。谒径山藏叟。临机悟旨。藏叟悦之。一日藏叟问端曰。汝是台州人那。对曰。台州。叟便喝。端拜。叟又喝。端起叉手。叟曰。放汝三十棒。端喏。藏叟又曰。还知我泉南无僧否。端曰。和尚聻。叟便棒。端按住曰。莫道无僧好。叟大笑而起。端既罢参。乃徜徉西湖山水间。自称寒拾里人。育王珙作偈招曰。夜半落霜花。日轮正卓午。寥寥天地间。只有寒山子。端不答。乃典净慈书记。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吴山石田林处士。久隐不与世接。乍见端篇翰。独以诗柬端。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钦曰。驾发何处。端曰。两浙。曰。因甚语音不同。端曰。合取口。曰。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阇黎在。端拍手曰。鸭吞螺蛳。眼睛突出。钦顾侍者点好茶来。端曰。也不消得。于是以上礼宾之。元成宗大德初。为虎岩伏。分座于径山。庚子。出住湖州翔凤。乃曰。大慧祖师道。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受地狱苦。终不将佛法作人情。径山先师藏叟和尚。一生不肯四天下人。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也须退身有分。山僧在侍者寮两年。弄尽机关。做尽伎俩。直是没凑泊它处。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今有炷香供养它。也要大家證明。甲辰。诏主中天竺。并赐慧日正辨师号。皇庆壬子。迁灵隐。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命端證之。又加号佛日。乃退居良渚西庵。英宗至治壬戌间。起端居径山。端居径山。人才之盛。不减妙喜。其楚石琦辈。时称僧杰焉。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兼游诸禅宿之门。自称微笑居士。每方杨大年之为人。多剥啄诸家语录。而读端提唱。乃谓其子弟曰。元叟生平。谛理恢拓。广说略说。莫不弘伟。然关要隐而不发。以待其人。大慧之流风馀韵。犹有如此者。不谓老夫复相识耳。其提唱曰。寂静中做工夫者。以寂静为究竟。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愦闹中做主宰者。以愦闹为得意。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经教中领览者。以经教为根本。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师友中讲磨者。以师友为渊源。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此无形段金刚大士。从尘点劫来。直至而今。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你拟向东边讨它。它向西边立地。你向南边讨它。它向北边立地。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一切处一切时。与你万象为主。万法为师。此其是也。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将第八识断一刀。岂有成办时节。又曰。自家根蒂下。积生累劫。多诸恶习。若也照烛不破。剔脱不行。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一切法中。或有所疑地。即碍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爱水。即淹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即烧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即飘杀了你。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明暗色空。森罗万象。到处粘作一团。如黐胶相似。驱你入驴胎。使你入马腹。总繇它在。千佛出世。亦无如之何矣。端开化四十二年。三受金襕。密秘之。不以披搭。所赐金帛悉赈贫乏。复多怒。老益甚。每据坐。竟日传餐诃骂。及入寝室。或窃问其故。乃左右顾视。欲举已忘。故道俗于怒骂中。得旨者甚多。顺帝至正壬午秋。示微疾。问侍僧曰。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安同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僧无语。端良久曰。后五日看。至期更衣趺坐曰。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河发𦦨。铁树花开。垂一足而化。世年八十八。僧腊七十六。所剪爪发。舍利累然。閟全身于鹏抟峰北。谥曰普照。塔曰寂照。端退居良渚日。忽有梵僧。仗锡来徵般若枢要。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其僧稽首蹈空而去。左右皆惊愕。端曰。掩鼻偷香。何足羡也。 赞曰。大慧四传至端禅师。二百载矣。几如劲弓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师崛出珍公之门。而道被三朝。德迈九洲。源厚流长。不亦宜乎。或谓。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曰否。不离菩提树下。而据吉祥座者。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苦求大法,至忘寝食。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答云:“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冰河发燄,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潼川人。俗姓王,字敬叟。理宗嘉熙中奉敕住净慈光孝寺。有《北涧集》。
全宋诗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涧文集》十卷、《北涧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净慈寺志》卷八、《灵隐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涧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涧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六七九八
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俗姓王(一云姓龙),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复往育王见佛照,机相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久之,出住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钱厚、叶适皆折节问道。时真德秀为江东使者,虚东林命之,以疾辞,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以居,人以「北涧」称之。后出主铁佛、显庆、碧云、慧日诸寺,嘉熙初奉诏主杭州净慈寺,所至道化大行。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腊六十二。。见《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居简。
字敬叟。
潼川王氏子。
资质颖异。
初见佛书。
必端坐默观如宿习。
依邑之广福院图澄得度。
参别峰涂毒于径山。
沉默自究。
一日阅万庵语。
有省。
遽往育王。
见佛照。
机相契。
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一时社中耆硕。
无不忘年与交。
走江西。
访诸祖遗迹。
莹仲温。
尝掌大慧之记。
庵于罗湖。
纂所闻成书。
发挥祖道。
与师议论大奇之。
以大慧居洋屿庵竹篦。
付之师巽焉。
久之。
出住台之般若。
迁报恩。
英衲争附。
鸿儒竹岩钱公。
水心叶公。
皆折节问道于足下。
大参真西山。
时为江东部使者。
虚东林命之。
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
扫一室居十年。
人不敢以字称。
因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西佘。
常之显庆碧云。
苏之慧日。
湖之道场。
奉旨移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
师出佛炤之门。
在诸法彦中。
为神驹香象。
机格超逸。
最难攀仰。
其颂世尊初生话云。
一声㘞地便吒哩。
突出如斯大阐提。
此土西天起殃害。
堂堂洗土不成泥。
又颂楞严六解一亡云。
六用无功信不通。
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閒清昼。
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
名曰薤室。
作赋以自见。
其略曰。
进则面墙退则坐井。
柱忽不支。
壁将就殒。
豁然而虚。
漠然而囧。
如蒙之击。
如震而警。
如无尽藏。
如大圆镜。
前山送青。
若壮士之排闼。
后山回闯。
拟良工之御骏。
抚鸿鹄而晚眺。
入冥冥而远引。
笑云烟之轻去。
漫悠悠而无定。
驻落日于西崦。
延初蟾于东岭。
是皆中所得也。
有北涧集十九卷。
张公诚子。
序之曰。
读其文。
宗密未知其伯仲。
诵其诗。
合参寥觉范为一人。
不能当也。
北涧于人不苟合。
合亦不苟暌。
取舍去就之际。
洁如也。
叶水心诗曰。
简公诗语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师居天台委羽。
有二姓争竹山。
竭产不肯已。
仙居丞王君怿。
请于师。
师作种竹赋一首示二姓。
而讼遂止。
其德音感化如此。
灵隐虚席。
赵节斋。
奏师补其处。
师笑曰。
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冲。
淳祐丙午春三月二十八日。
索纸书偈。
于纸尾复书曰。
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呼诸徒诫之曰。
时不待人。
以吾自励。
吾世缘馀两日耳。
至期昧爽索浴。
浴罢假寐。
然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
腊六十二。
葬全身于月堂昌禅师塔侧。
遵治命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
禅师名居简。
出潼川王姓。
号敬叟。
又称北涧。
盖居北涧之日久也。
简姿秀而文当世尚之。
游广福读出世典。
辄弃冠。
具戒。
参别峰。
别峰指见涂毒。
涂毒示其心要。
简以从前所学凑泊不可。
疑情猛切。
常立达旦。
偶过择木寮。
阅万庵语云。
欲识诸佛心。
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
欲识常住不凋性。
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
简于此忽省。
以为万庵与佛炤同条。
遂别策造灵隐。
机契佛炤光禅师。
于是往来妙喜下尊宿。
一十五年。
激扬宗旨。
大有力焉。
乃辞佛炤。
经瓯闽。
历江西。
过罗湖。
访仲温。
仲温与论。
大喜曰。
妙喜之后一人也。
乃以妙喜居洋屿庵。
竹篦为赠。
且曰。
公之后必大。
未几出住台州紫箨。
迁报恩。
及广孝。
名大振。
退居武林飞来峰之阴。
卿士犹物色之不顾。
当是时出佛炤之门者。
有灵隐善径山琰天童派东禅观上方铦。
交章劝简。
应旴江刺史之命。
又不顾。
而江州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
简亦不顾。
乃寿北涧集。
行世。
宿儒附之。
叶水心曰。
简公话柄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简叹曰。
狼虎之害。
世人易知也。
文章害世。
则难知矣。
狼虎在山。
藜藿不釆。
文章欺世。
耳目沉沦。
余比见近流施为阔略。
非先圣之言不言。
非古哲之迹不举。
然境风乍飘。
荣辱无主。
取快一时。
名节扫地。
则向之所言所举。
皆为饰词。
以欺世者也。
欺世之害。
甚于狼虎。
余颓躬不逮。
深为是惧。
所见所闻。
偶笔成集。
若稍存心。
欲以诗文鸣世。
则又吾教之罪人也矣。
遂燬板。
晚居净慈。
其门人大观以高庵楞严纲要颂。
请简发其旨。
简向慕高庵为人。
乃联和而序之。
淳祐丙午春。
示众曰。
识得一万。
事毕了事。
衲僧一字不识。
直饶恁么。
未称全提。
禹力不到处。
河声流向西。
归方丈。
大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至期。
言语移时。
敛目而逝。
简初在紫箨。
委羽有二姓。
争竹山。
竭产不已。
仙居丞启简讽之。
简示以种竹赋。
二姓之讼遂止。
台氓谣曰。
简公笔甜如蜜。
赞曰。
齐桓侯有疾。
在腠理以忽扁鹊。
终至骨髓。
虽司命无柰之何。
而末造众生。
言行参差之。
疾不啻在骨髓间也。
故北涧生平行李。
惟恐针石之不逮。
然以文字得度者。
则北涧法化。
宁当有别论也。
否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居简,字敬叟,姓龙氏,潼川人也。家世儒素,幼性颖异,见佛书端坐默观,如宿习者。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蜂涂毒于径山。沈默自究,一日阅万庵语有省,遽往育王见佛照,机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走江西访诸祖遗迹,莹仲温尝掌大慧之记,庵于罗湖,纂所闻成书发挥祖道,与议论大奇之。久之,出主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儒硕钱竹岩、叶水心莫不推重。时大参真西山为江东部使者,虚东林待之,以疾辞。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称,以北涧称之。起应霅之铁佛,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奉诏迁净慈。所至道化大行,垂老不倦。颂《楞严经》六解一亡云:“六用无功信不通,一时分付与春风。篆烟一缕闻清昼,百鸟不来花自红。”辟一室以居,名曰“薤室”。作赋以自见,水心酬以诗云:“简公诗话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说与东家小儿女,涂清染紫不禁春。”晚岁居天台,有二姓争竹山搆衅,为作《种竹赋》以讽之,而讼遂已。赵节斋为奏补灵隐,简笑谢曰:“吾日迫矣。”乃举天童痴绝道冲。淳祐丙午春,示疾,三月二十八日索纸书偈,于纸尾复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呼诸徒诫之曰:“时不待人,以道自励,吾世缘馀二日耳。”至期昧爽,索沐浴罢,如假寐,视之已逝矣。寿八十三,腊六十二,所著有《北涧集》十九卷。
释无照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照。
南诏人。
初习教。
辨博英发。
每曰。
吾闻中国有禅宗。
使审是耶吾将从其学。
使或未当。
吾将易其宗旨。
由其国万里来。
一言而悟彻法源。
方图归以倡道。
而殒于中吴。
春秋仅三十有七也。
幻住。
祭而哭之以文曰。
谓无照。
于吾道有所悟兮。
真机历掌。
其谁敢欺。
谓无照。
于吾道无所悟兮。
大方极目。
云胡不迷。
笑德山之焚疏钞兮。
何取舍之纷驰。
鄙良遂之归罢讲兮。
徒此是而彼非。
惟吾无照总不然兮。
即名言与实相。
互融交涉而无亏。
出入两宗大匠之门兮。
孰不叹美而称奇。
屈指八载之相从兮。
靡有间其毫釐。
我阅人之既多兮。
求如无照者。
非惟今少。
于古亦稀。
我不哀无炤之亡兮。
哀祖道之既隳。
而今而后。
孰与扶颠而持危。
对炉熏于今夕兮。
与山川草木。
同怀绝世之悲。
读此文酸鼻。
苟其人非真有大过人者。
不足致老子惜之至是也。
然南诏之有禅宗。
实自无炤始。
释正逵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正逵。
字一关。
番阳方氏子。
初参晦机。
语已逸格绝尘。
机首肯。
处以明窗。
自是禅讲诸老。
竞以书聘。
欲令出门下。
逵不从。
时端元叟。
说法径山。
人尊之为当代妙喜。
乃往从之。
才入门。
叟厉声一喝。
若闻雷霆。
黏缚尽脱。
遽作礼。
叟曰。
汝果何所见耶。
问答数转。
皆惬叟意。
顾左右曰。
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录为子归侍司。
迁掌记。
后出世金陵之崇因。
帝师廉其贤。
授以佛日普炤之号。
径山新志云。
逵见宋濂传。
而宋文集实无有。
且帝师赠号。
同琦楚石。
楚石亦元叟之嗣。
大都元叟法嗣满天下。
必有逵无疑。
但不知新志据何书也。
姑录之。
以备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8 【介绍】: 元僧。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有《古鼎外集》。
元诗选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遍参诸尊宿,闻元叟在灵隐,往谒焉。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十七年,退居妙明庵。十九年书偈而逝,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彻玄微,踔厉纵横,袁伯长、胡汲仲、黄晋卿、虞伯生、欧阳原功皆称慕之。原功赠诗,有「上人能举龙文鼎,坐断淩霄第一关」之句。初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左右翼卫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
皇明名僧辑略
师讳铭。临济十五世孙。四坐道场。将示寂。谓其徒曰。观世音持莲华至矣。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齿牙数珠不坏。五色舍利无数。国史危先生为之碑。有四会语录行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铭。字古鼎。奉化应氏子。幼颖悟。不近荤食。稍长学通百氏书。而尤嗜佛典。年十八厌处尘俗。从金峨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受具戒。出游诸方。首依竺西坦公。掌记室。复走闽浙。多所参访。莫有契者。时元叟在灵隐。师往谒焉。一语之下。遂坦然无疑滞。久之。臻其阃奥。一时德誉蔼著。所与交游。皆雅望之士。去留为丛林重轻。而师愈谦抑自持。有以舆从为相迎者。悉谢绝之。唯杖履而已。顺帝元统元年。师五十有四。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学者不惮步险。争愿趋往座下。后八年。迁普陀。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威震海上。而于师至礼甚恭。日本商航。数奉国命。盛赍金币来聘。师每避去。未几。迁中天竺。至正七年。还主径山。师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左右翼卫皆天神。若有所告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因与之俱来。为求给役。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朝廷以师法席之盛。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十一年。颖豪乱作。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曰。吾将老于是。十七年。杭再受兵。师退而庵居。又数月。苗獠焚掠径山。丞相达识帖木迩。延师入云居庵。暇则诣师问道。请礼弥笃。一日请看经次。师惟默坐。公问。长老何不看经。师云。寻行数墨为看经耶。公无语。师翻经云。老僧看经。看经去也。公以手覆经云。请与说破。师云。伊尹周公阿谁做。公遂领悟。已而示微疾。更衣危坐。致书丞相。嘱以外护佛法之意。俄而指语其徒曰。观世音金台至矣。吾平生兼修之功。有验也。乃大书偈曰。生死纯真。太虚纯满。七十九年。摇篮绳断。书已掷笔而逝。留七日。颜貌如生。行院概郡府官僚。设俎奠于道。茶毗。舌根数珠不坏。得五色光舍利无算。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传于世。师意度直率。不为缘饰。居处物用。清苦淡泊。晨兴盥颒以至浣濯。未尝役童仆。自幼至耆年。未尝少休。修净业礼观音像。日必千拜。而于大法。洞彻玄微。开示直截。踔厉纵横。应变无穷。虽门庭峻拔。若不可少杀。随其夙器。慈悲诱掖成就为多。至于文学。乃师之世业。里中袁文清公桷。金华胡公长孺。黄公溍。蜀郡虞文靖公集。长沙欧阳公玄。咸称慕之。见诸文字者。举可徵已。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古鼎禅师。
讳祖铭。
出于四明应氏。
风骨轩昂。
谈论超人意表。
得道于元叟端公。
出世。
谈禅之会有四。
皆名山广泽之中。
四众围绕。
其升堂入室之鼓。
日不停声。
当是时。
六宗之徒。
互相犯诤。
铭著书千百言以解之。
声达朝廷。
朝廷赐铭号。
曰慧性文敏弘学普济禅师。
丛林共美其功。
楚石琦有语曰。
具眼宗师。
超方哲匠。
传列祖之灯。
息六宗之抗。
身非身相非相。
天教擎在千峰上。
盖铭初与楚石。
同参元叟端。
端公喜怒不测。
所举者皆流俗鄙事。
所诃者皆贤圣章句。
铭大疑之。
乃诣端公之室。
端呵呵大笑。
铭曰。
自远趋风。
师何谑耶。
端公蓦起顿足曰。
山僧罪过不少。
铭瞠愕而却。
会书记寮虚职。
林首座知铭。
欲举铭补之。
端曰。
见弹而求鸮炙。
不亦早乎。
林曰。
何谓也。
曰。
待渠识得西来意方可耳。
不然流成文字蠹鱼。
何益哉。
铭闻大惭陨涕。
自誓求决大事。
一日参罢。
铭复进曰。
黄龙南倾心。
请益于慈明。
慈明屡诟骂之。
何也。
端曰。
赵州道。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与慈明笑曰。
是骂耶。
为复肝胆相似。
为复鼻孔不同。
铭曰。
一对无孔铁锤。
曰。
南立悟去。
又且如何。
铭曰。
病眼见空花。
端曰。
金沙混杂。
政未得在。
铭又拟进语。
端震声喝之。
铭失声笑曰。
祖铭此回做得书记也。
端公亦笑而许之。
住后僧问。
如何是佛。
铭曰。
秤锤蘸醋。
又曰。
如何是佛向上事。
铭曰。
仰面不见天。
僧曰。
云门乾矢橛。
又作么生。
曰。
不是好心。
僧曰。
乾矢橛与秤锤蘸醋。
相去多少。
曰。
镬汤里𨁝跳。
僧又拟问。
铭便喝。
铭言行平易。
不以绳墨制学者。
尝曰。
沧海有择流之心。
则成牛迹。
春日有偏炤之意。
仍似萤光。
所以大冶烹金。
不须九转。
众生成佛。
只在刹那。
分之别之。
远之弃之。
岂大慈长者之心哉。
晚住径山。
禅流益心归之。
恕中愠。
早受业于元叟。
既出游方。
闻铭继径山之席。
乃归访铭。
铭请愠归蒙堂。
间与商确古今。
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
及愠出世灵岩。
法嗣紫箨道公。
铭复称之。
或曰。
愠公向亲先老人。
今其背德承绍无名老衲。
师反奖之。
何也。
铭曰。
不然。
当今吾老人之望。
故重天下矣。
裨贩之徒。
往往承虚接响。
愠公得意于紫箨。
不以声名而忘其本。
节操如此。
岂可及哉。
铭年垂耄。
爱携衲子山游。
不计远近。
意得即到。
归便高枕。
鼻息如雷。
一日命侍者遍插香。
声钟告寂。
众趋绕之。
铭则宴然侧身长往矣。
有遗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其门下继居径山者。
象源淑也。
居径山。
百尔躬先率之。
勤奋乃言。
先老人。
弗以絮务劳贤者。
淑曰。
安有贤者。
而弗劳乎。
于是。
冰风四峻。
廉士大集。
一日趋出门。
大叫曰。
杀来了。
杀来了。
众惊集。
淑乃庄立蜕去。
其次门人力金者。
主持天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1—905 【介绍】: 唐末绛州闻喜人,字纪圣。
裴向孙。
懿宗咸通十二年进士。
历迁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右散骑常侍,出为汴州宣谕使。
与朱温相结纳,故温听命,修贡献不绝。
擢兵部侍郎,俄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在凤翔,罢为工部尚书。
已还宫,出为清海节度使。
以温力,复拜相。
哀帝嗣位,柳璨用事,温以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枢持不可,累贬泷州司户参军,至滑州,温遣人杀之白马驿。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枢字纪圣。绛州闻喜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再迁蓝田尉。直宏文馆。从僖宗入蜀。擢殿中侍御史。龙纪初进给事中。改京兆尹。出为歙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工部尚书。出为清海节度。再知政事。累进右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时。忤朱全忠意。罢政事。拜右仆射。贬登州刺史。又贬陇州司户参军。至滑州。全忠遣人杀之白马驿。投尸于河。年六十五。
独孤损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 【介绍】: 唐末河南洛阳人,字又损。
独孤云子。
懿宗咸通中登朝,官至京兆尹。
昭宗乾宁初,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迁礼部侍郎。
光化中,迁吏部侍郎、礼部尚书。
天复三年,迁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天祐元年,迁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仍判度支。
哀帝天祐二年,授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
旋贬棣州刺史,再贬琼州司户。
以唐室旧臣,为朱温、柳璨所恶,与裴枢等并命于白马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05 【介绍】: 唐苏州吴人,徙居陕州,字祥文,初名允迪。陆贽族孙。僖宗光启二年进士。从帝奔山南,历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属辞敏速,受昭宗优遇。乾宁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判户部。时昭宗募兵数万,议攻凤翔,责其阻挠,贬峡州刺史。五年,复拜相。后贬濮州司户参军,为朱温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7—905 字祥文,本名允迪,排行十九。
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徙家于陕,遂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
僖宗光启二年(886)登进士第,任校书郎。
昭宗龙纪元年(889)授蓝田尉,直弘文馆,迁左拾遗。
大顺二年(891)充翰林学士,后历任屯田员外郎、祠部郎中,拜中书舍人。
乾宁时迁户、兵二部侍郎,进翰林学士承旨,拜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光化时,进封吴郡开国公,转门下侍郎。
天复三年(903)贬沂王傅,分司东都。
旋复授吏部尚书。
天祐二年(905)责授濮州司户,为柳璨所杀。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北梦琐言》卷四、《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六九。
扆文思敏疾,与陆希声、陆威俱名冠一时,号为“三陆”。
亦善书。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陆扆集》7卷,《宋史·艺文志七》亦著录其《禁林集》7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及断句1句。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扆初名允迪。字祥文。宰相贽族孙。光启二年进士。累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历工兵户三部尚书。封吴郡公。为崔允所谮。贬沂王傅分司东都。授吏部尚书。再贬为濮州司户参军。被害白马驿。年五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河间人,字右华。
唐昭宗乾宁二年进士。
历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柳璨专权纵暴,杀裴枢等七人,蔓引朝士,辄加诛杀,文蔚极力解之,乃止。
后梁太祖立,仍为相。
梁初制度多其裁定。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