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虞仲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登进士第。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正己,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李嘉祐从侄。
少时慕神仙,曾居嵩山学道。
代宗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因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
德宗建中年间出为杭州司马,不知所终。
生平见《旧唐书·李虞仲》附、《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有《李端考》。
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人以为宿构(《国史补》卷上)。
其诗多酬赠送行之作,感叹身世,又多出世之思,情调低沉,然遣词造语洗练洒脱,有俊逸之气。
十才子多以五律见长,李端兼擅七言歌行,《赠康洽》、《胡腾儿》、《瘦马行》等篇颇得李颀神韵。
《听筝》、《拜新月》生动传神,广为传诵。
乔亿以为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大历诗略》卷四)。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3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李端,生年年不详,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嘉祐从侄。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出为杭州司马。卒于建中、贞元之标。端为诗工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李端诗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李生养望未隆,含声亟发,词华既艳,节调亦谐。今观郑(赠)都尉二首,迥驾时髦,绰有风人之旨,始疑终信,无怪人然。其在大历诸子,置列最微,数分亦薄,而声望遽华,几与允言相并,虽坎䌰江外,亦复慕于中朝矣。
唐音癸签
李司马端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李诗自有正大时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最为警策。
《近体秋阳》
中唐自刘、钱主风会,专务闲雅,不理奇杰,不咨高深,漠漠数十年。二皇甫差强人意,然诗不多。至端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过宋州》,奇逸高空,一时绝调,七言尤妙。庶几司空曙得相与颉颃,顾至于七言,则又远不逮是矣。
《大历诗略》
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音、司空文明上。
《唐诗笺注》
李端写景极清幽,而意味却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累历宣武节度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侍御史。
敬宗宝历中入为比部员外郎。
后行迹无考。
事迹见李虞仲《授张胜之比部员外郎制》、《登科记考》卷一六。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胜之。宝历中官宣武节度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侍御史。入为比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贯未详。
穆宗长庆元年(821)二月随段文昌出镇西川,以检校省郎兼殿中侍御史为安抚判官。
公余从段文昌游宴唱和,撰有《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等诗。
事迹散见《白居易集》卷四八《李虞仲、崔戎、姚向、温会等并西川判官皆赐绯各检校省官兼御史制》及《唐诗纪事》卷五〇。
全唐诗》存温会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穆宗长庆元年,随段文昌出镇西川,任节度判官,公余时与文昌游宴唱和。三年,随文昌入朝,任户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敬宗宝历二年,任万年令。工书,笔力遒劲,为欧阳修所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贯未详。
穆宗长庆元年(821)二月随段文昌出镇西川,为节度判官,公余从段文昌游宴唱和。
三年冬,随段文昌入朝,任户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
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侍御史、万年县令。
工书,笔力劲遒。
写有《唐岭南节度使郑权碑》(《宝刻类编》卷五),为欧阳修所称许。
事迹散见《白居易集》卷四八《李虞仲、崔戎、姚向、温会等并西川判官皆赐绯各检校省官兼御史制》及《唐诗纪事》卷五〇。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净源,字天镜,一号朴隐,姓倪氏,会稽人也。
父机,母严氏,皆为士族。
童时,从弘教大师立公于大报恩寺祝发为僧,受戒于昭庆濡律师,嶷然有远志。
韩庄节公性以道德辞章下帷授徒,净往从之。
于群经要旨,作文程式,俯仰变化,开阖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纸引墨,思源源不渴,每进一解,韩公未尝不称善。
天岸济以台衡止观开讲于虎林之集庆,净又往从之。
济为折三千性具之义及四明孤山同异之辨,波澜浩荡,廉陛高严,净能一一领解,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
时元叟端说法双经山,人尊为“当代妙喜”。
净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呵之,若闻雷霆,黏缚尽脱,遽却立作礼。
叟曰:“汝果何所见耶?
”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录为弟子,命归侍司,寻掌记室,时年二十七。
久之,出游建业大龙翔寺,寺主广智全悟䜣公精贯儒释,行文为世模范,不轻与人,见净盛称之。
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称之,留三月乃还。
当时能文者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莫不闻风赞赏,由是声光远施,上达聪听。
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请出世会稽长庆寺,迁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日至,净以衰病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所谓和塔处也。
元运既谢,明室初兴,诏天下名僧建会钟阜,升济幽灵。
净与上竺东溟日、五台璧峰金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
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焉。
洪武九年冬十二月,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净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
初灵隐有庄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现掌之,开辟芜莱,以食四众,无赖比邱某歆其田利,请于前主僧代之。
及净入灵隐,德现复充都监,某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
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实,以净为寺主失于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净。
或谓净曰:“此三年前事,且实不知,宜自辩诉,可免。
”净笑谢曰:“定业其可逃乎?
”至部,主吏问之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
”曰:“知之。
”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
”净即操觚如吏言,尚书侍郎见之,皆大惊曰:“净当今名德,恶宜有是?
”荐审之,务得其情。
净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行至宝应,谓从者道升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
”夜宿宁国禅寺,主僧总虚了旧日交游,相见甚欢。
陈义安为青州卫知事,移戍凤阳,以道经此,亦留寺中,与净相遇,净喜曰:“吾遗骸有所托矣。
”义安者,净之女弟夫也。
是夕共饭,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惫色。
明旦端坐合爪,称佛而逝,时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
义安、总虚为龛敛以俟,法孙梵译走宝应,焚其骨,舍利丛布如珠结,竁山阴和塔瘗焉。
净容貌魁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之术,不禁自绝。
性尚风义,断江恩与为忘年交。
其卒也,为刊其诗集,复乞虞公铭其塔。
三主名山,起废补败,具有成绩。
《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集》,葺若干卷。
译等哀慕慈法,惧其湮没,疏为事状,徵文于宋文宪公濂而铭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