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冲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孔沈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德度。
孔群子。
有美名。
何充荐之于王导,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学,并不就。
与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为四族之俊。
王修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敬仁,小字苟子。
王濛子。
明秀有美称。
善隶、行书。
起家著作佐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
时年二十四。
全晋文·卷二十九
脩字敬仁,小字荀子,濛子。
为著作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宗室。
太宗子。
始封汉王,后改封越王。
善骑射,涉文史。
历任徐、扬、安州都督,相州刺史。
武则天临朝,迁太子太傅、豫州刺史。
则天垂拱四年,与其子琅邪王李冲及诸皇族密谋反则天。
起于博州,贞应于豫州,破上蔡。
然起事仓卒,众无斗志,凡二十日,即败。
服毒自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太宗第八子。始封汉王,改封原王,徙封越王,历徐、扬、安三州都督,相、绛二州刺史。武后临朝,累迁太子太傅,豫州刺史。武后垂拱四年(688)与韩王元嘉等图谋反正,兵败,仰药而死。玄宗开元四年(716)复爵,谥曰敬。贞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昭陵碑林《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王贞墓志》。《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13 【介绍】: 东晋末琅邪临沂人,字茂世。少有才藻,袭爵雉乡侯。为会稽王司马元显后军长史。卢循据广州,以为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后随刘裕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南北从征,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败卢循,灭刘毅,刘裕甚委仗之。起为辅国将军,卒。
全晋文·卷十九
诞字茂世,恬孙,袭父混爵雉乡侯。
历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又补元显后军府功曹,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随府转骠骑长史。
桓玄辅政,徙广州,为庐循平南府长史,还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
太尉刘裕请为咨议参军,转长史,从征南燕,领齐郡太守,迁吴国内史,母忧去职。
义熙九年卒,追赠作唐县侯。
(案:《宋书·傅亮传》:高祖文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
又案:王诞《宋书》有传,《艺文类聚》亦以为宋人,今以卒年为断编入晋文。)
丘神绩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
丘行恭子。
为左金吾卫将军。
高宗崩,奉武后命逼章怀太子贤自杀。
佐来俊臣等大兴冤狱。
琅邪王冲起兵,神绩讨之,诛千余族,拜大将军。
武周天授中以谋反被杀。
僧光仪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 【介绍】: 唐僧。
琅邪王李冲子。
武则天时以起兵复唐室而族诛,光仪方在襁褓,乳母负而匿之,后遇老僧剃度为僧。
中宗复位,敕求琅邪王后代,光仪始自陈,诏令袭父爵,恳让,誓愿为僧,居法兴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
武后时。
与越王起兵。
得罪族诛。
仪方襁褓。
乳母窃负逃民间。
且八岁。
诏求之急。
乳母惧与决舍去。
仪独行。
终以冻馁。
依老僧落发于青龙寺。
稍长经律通贯。
习禅燕。
自以为出家之乐。
诚非世俗荣名利达。
所可比也。
会中宗诏访琅琊王后。
仪因向寺主吐实。
寺主大骇。
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
逼妻以女。
不可。
遽以闻。
召见。
诏使返服袭父爵。
恳辞。
愿守志自放丘壑。
诏许之。
仍听缮治兰若。
领徒众以居。
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
自法兴诸寺之葺。
而庵庐精舍。
往往皆是。
侍卫瞻候者。
常数千百人。
虽权要卿相。
所不逮。
亦其势然也。
开元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集弟子垂训讫。
北首枕肱。
右胁卧而卒。
弟子禀遗命。
葬之少陵原南。
复辟天宝寺于其地。
以弟子世传守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光仪。
姓李氏。
本唐宗室也。
琅琊王与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
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
仪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仪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
于桑林之下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
言讫对泣。
仪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仪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
有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
俱此见仪群聚且貌俊爽。
因而怜之。
召谓之曰。
郎君家何在。
而独行至此。
仪绐之曰。
庄邻于此。
有时闲戏耳。
夫人食之又给之钱。
乃解衣而内其钱。
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
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仪惊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仪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谒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言毕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仪如言趋彼寺。
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许。
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
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仪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年齿相侔。
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
仪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出。
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来而逼之。
仪固拒百端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方令具汤沐。
女出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
不可。
遂断其势投之于地。
仪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
命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以膏傅之。
月馀疮愈。
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至京。
引见慰问优赍丰洽。
诏袭父爵。
仪恳让。
誓愿为僧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自恣化方。
仪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
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
仪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先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此大涅槃之表兆也。
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
乃凿原成室而封之。
柩之发也异香芬馥。
状貌如生。
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
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
道俗号咷多持孝服。
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
弟子皆留而守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
本唐宗室。
琅琊王
与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
中兴帝道。
不克。
天后族诛之。
仪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
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仪年八岁。
状貌不群。
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
置钱于腰腹间。
于桑林下。
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
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
无忘老姥。
言迄对泣。
仪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仪茫然。
行至逆旅。
日暮寻径。
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
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仪敬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
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仪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
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
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
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
谒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言毕。
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仪如言趋彼。
寺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
仪已洞明经律。
善其禅观。
属中宗即位。
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仪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
年齿相侔。
一见仪而心悦。
愿致情曲。
仪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
出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
来而逼之。
仪固拒百端。
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
方令具汤沐。
女出。
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
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
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不可。
遂断其势。
投之于地。
仪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
遂破户视之。
渐苏。
命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
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
以膏传之。
月馀疮愈。
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至京。
引见慰问。
优赉丰洽。
诏袭父爵。
仪恳让。
誓愿为僧。
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
自恣化方。
仪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
造庵寮兰若。
凡数十处。
道声驰远。
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
缁素侍者。
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
仪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
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
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
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