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云梦泽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辅良。字用贞。介庵其号。苏州吴县范氏子。文正公之十叶孙也。年十五。依迎福院薙染圆具。时笑隐。住集庆之龙翔。法道宣振。师往见之。问答之际。棒喝兼施。凡情顿丧。他日笑隐拈语诘之。师发言愈厉。笑隐哂曰。得则得矣。奈第二义何。师弗懈益虔。久之。乃契入。云空川流。了无留碍。笑隐曰。乃知吾不尔欺。出世秀之资圣。越之天章。移杭之中天竺。时海内大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诸刹。皆化为烈焰。灵隐古称绝胜觉场。凉烟白草。凄迷于夕照之间。过者为之兴叹。康里公。为浙行省丞相。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莫师为宜。恳命居之。师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四方学者。虽当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其言有曰。达磨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遗素餐之愧矣。岁月流电。向上之事。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顾谓左右曰。翌日巳时吾逝矣。及期澡浴。坐而寂。师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词。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搆。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若海舟航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其所见。盖卓然云。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
姓范氏,吴人也。
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
秉性慈祥,素怀善愿。
及诞良,聪悟夙发,妙意天成。
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
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
”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
里故多兰若,良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
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
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
”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
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
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
良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
”良曰:“吾将焉适?
”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
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
汝何不往依之?
”良于是往见,䜣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
他日再有所问,良应声若响。
䜣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
”良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
寻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
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良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
众颇易之,良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
居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
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
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良为宜,命使居之。
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
虽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
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
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
”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
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
龛留五日,顶有暖气。
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
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良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
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
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
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
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
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
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
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
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良和粹外形,渊懿内朗。
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
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2 【介绍】: 元僧。会稽人,字湛堂,号越溪。俗姓孙。四岁能诵经,世祖至元中出家,习法华诸经。英宗召至京师,校正《无量寿佛》等经,赐号佛海大师。历居杭之三天竺,预知终期,端坐而卒。有《金刚经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和《弥陀经句解》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
绍兴会稽孙氏子也。
父满母姜氏。
梦日轮从空而堕。
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师。
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
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若宿习焉。
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
石门谓。
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教探律藏。
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
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
云梦泽法师于南竺普福。
泽一见深加器重。
历居清班要职。
因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
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
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
元世祖赐玺书复之。
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
闻其国有事遂寝。
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师率众说法祷雨格应岁饥民死无以敛。
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
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
至治辛酉驿召入京。
问道于明仁殿。
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
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
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
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
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
事闻宠赉尤渥。
赐号佛海大师。
泰定甲子住上天竺。
九年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
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
自行无益世缘有限。
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
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
岁馀还越之佛果。
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
屡感瑞应。
一日月旦众以常仪问讯。
师遽揖曰。
老僧向非急于退步。
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
今日则有明日恐无。
光阴其可把玩乎。
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
众为念佛。
止曰。
佛须自念。
明晨却送别。
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有四夏。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
全身窆于清泰塔院。
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
并行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会稽孙氏子也。
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澄。
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
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
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命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
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于南竺普福。
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要。
以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
元世祖赐玺书复之。
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
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
丁未,吴越大旱,澄率众说法祷雨,上格苍穹,甘霖立应。
岁饥,民死无以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
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
至治辛酉,驿召入京,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
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
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
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龙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
泰定甲子,住上天竺,劬苦九载,不倦津梁。
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
”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书夜,屡感瑞应。
一日诘旦,众以常仪问讯,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
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
”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
”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
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
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