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道機要  唐 徐寅

明六義:歌事日風。布義曰賦。取類曰比。感物曰興。正事曰雅。功成曰頌。

大雅體。變小雅體。正風體。變風體。

南宗體。北宗體。

詩有三格:情。意。事。

明題目否臧,如曰引、吟,乃刺忠臣遭佞而離散也。

白頭吟夢仙謡行路難古離別湘水深夜坐疏漏貧居

聞蟬落花對雪晚望歸田看水苦寒

明物象,如日月比君臣明也。

日月雨露白晝殘暉圓月殘月珍珠鴛鴦荆榛

明物象

殘月,比佞臣也。珍珠,比仁義也。鴛鴦,比君子也。荆榛,比小人也矣。以上物象不能一一遍舉。

明門戶差別

門者,詩之所通也。如人門戶,未有出入不由者也。明者如月在上,皎然可觀。

隱顯門。詩曰:「道晦金雞伏,時來木馬鳴。」

惆悵門。詩曰:「此別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道情門。詩曰:「誰來看山寺,自要掃松門。」

得意門。詩曰:「此生還自喜,餘事不相侵。」

背時門。詩曰:「白髮無心鑷,靑山去意多。」

正風門。詩曰:「一春能幾日,無雨亦多風。」

返本門。詩曰:「遠憶諸峰項,曾栖此性靈。」

貞孝門。詩曰:「無家全託夢。主祭不從人。」

薄情門。詩曰:「君恩秋後薄,日夕向人疏。」

忠貞門。詩曰:「周將心為國,豈懼語傷人。」

相成門。詩曰:「怪得登科晚,須知聖主恩。」

亂道門。詩曰:「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燒翻。」

抱直門。詩曰:「須知三尺劍,只為不平磨。」

世情門。詩曰:「要路爭先進,閑門肯暫過。」

正敕門。詩曰:「傍人皆默語,當局好堤防。」

嗟嘆門。詩曰:「淚流襟上血,髮散鏡中絲。」

俟時門。詩曰:「明主未巡狩,白頭還釣魚。」

清苦門。詩曰:「在處人投卷,移居雨著琴。」

騷愁門。詩曰:「已難消永夜,況復聽秋霖。」

眷戀門。詩曰:「欲起游方興,重來繞塔行。」

志氣門。詩曰:「未拋元達路,難作便歸人。」

雙擬門。詩曰:「冥心冥目日,花開花落時。」

向時門。詩曰:「黑壤生白术,黃猿領白兒。」

傷時門。詩曰:「亡國空流水,孤祠搶落花。」

鑑識門。詩曰:「因思後庭曲,懶看落花時。」

神仙門。詩曰:「一為嵩岳客,幾喪洛陽人。」

塞蹇門。詩曰:「氣蒸垂柳重,寒勒牡丹遲。」

動靜門。詩曰:「春請游寺客,花落閉門僧。」

明聯句深淺

句者,拘也。或三字、五字、七字,皆約情實之事。

出入句。詩曰:「雨過花爭出,雲收月幷生。」

高逸句。詩曰:「夜過秋竹寺,醉打老僧門。」

出塵句。詩曰:「逍遙非俗趣,楊柳慢春風。」

幷行句。詩曰:「擁衲冥心客,窮經暮齒人。」

不對句。詩曰:「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

艱難句。詩曰:「覓句如探虎,逢君似得仙。」

回避句。詩曰:「自從靑草出,便不下階行。」

達時句。詩曰:「春閑開戶懶,夜永出庭遲。」

度量句。詩曰:「臨水通宵坐,知君此興同。」

失時句。詩曰:「高秋初雨後,半夜亂山中。」

靜興句。詩日:「古屋無人處,殘陽滿地時。」

十字句。詩曰:「不會這个地,如何著得君。」

直擬句。詩曰:「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返本句。詩曰:「又因風雨夜,重宿古松門。」

暗會句。詩曰:「重城難鎖夢,每夜自歸心。」

功勛句。詩曰:「馬曾金簇中,人有寶刀痕。」

拋擲句。詩曰:「琴書離上國,風雨出南山。」

悲喜句。詩曰:「兩行燈下淚,一紙嶺南書。」

追退句。詩曰:「寄宿山中寺,相辭海上僧。」

禮義句。詩曰:「勸我一杯酒,典君身上衣。」

明勢含昇降

勢者,詩之力也。如物有勢,即無往不克。此道隱其間,作者明然可見。

洪河側掌勢。詩曰:「游人微動水,高岸便生雲。」

丹鳳銜珠勢。詩曰:「正思浮世事,又過古城邊。」

孤雁失群勢。詩曰:「人情茍且頭頭見,世路欹危處處驚。」

猛虎跳澗勢。詩曰:「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雲霧繞山勢。詩曰:「中原不是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

龍鳳交吟勢。詩曰:「昆玉已成廊廟器,潤泉猶是薛蘿身。」

孤峰直起勢。詩曰:「山中攜卷去,膀上得官歸。」

猛虎踞林勢。詩曰:「窗前閑弄鴛鴦繡,壁上時看獬豸圓。」

明體裁變通

體者詩之象,如人之體象,須使形神丰備,不露風骨,斯為妙手矣。

高古體。詩曰:「千般貴盛無過達,一片心閑不奈何。」

清奇體。詩曰:「未曾將一字,容易謁諸侯。」

遠近體。詩曰:「已知前事往,更結後人看。」

雙分體。詩曰:「船中江上景,晚泊曉行時。」

背分體。詩曰:「山河終決勝,楚漢且橫行。」

無虛體。詩曰:「山寺樓臺月,江城鼓角風。」

覆妝體。詩曰:「疊供秋望,無雲到夕陽。」

開闔體。詩曰:「卷簾黃葉落,鎖印子規啼。」

是時體。詩曰:「須知項籍劍,不及魯陽戈。」

貞潔體。詩曰:「大雪路亦出,深山水也齋。」

明意包內外

內外之意,詩之最密也。茍失其轍,則如人去足,如車去輪,其何以行之哉?

贈人。外意須言前人德業,內意須言皇道明時。詩曰:「夜閑同象寂,晝定為吾開。」

送人。外意須言離別,內意須言進退之道。詩曰:「遙山來暮雨,別浦去孤舟。」

題牡丹。外意須言美艷香盛,內意須言君子時會。詩曰:「開處百花應有愧,盛時群眼恨無言。」

花落。外意須言風雨之象,內意須言正風將變。詩曰:「不能延數日,開即是春風。」

鷓鴣。外意須明飛自在,內意須言小得失。詩曰:「雨昏靑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聞蟬。外意須言音韻悠揚,幽人起興;內意須言國風蕪穢,賢人思退之故。詩曰:「斜陽當古道,久客獨踟躕。」

夫詩者,儒中之禪也。一言契道,萬古咸知。

大雅題:天地、海岳、風雨、四時、日夜。大雅句,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小雅題:松、竹、鶴、僧、道、池亭、寺觀。小雅句,詩曰:「齋歸門掩雪,講徹柏生枝。」

背時題:招隱、辭居、思山、出開。背時句,詩曰:「歸時値落葉,遠路入寒山。」

歌詠題:聽琴、對月、賞花、喜睛。歌詠句,詩曰:「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諷刺題:晚望、落葉、夕陽、聞蛩。諷刺句,詩曰:「白雲風散盡,紅葉水流來。」

教化題:警世、懷居、詠古、嗟時。教化句,詩曰:「傍人皆默語,當局好堤防。」

哀傷題:落第、病中、倦客、秋懷。哀傷句,詩曰:「江上二親老,月中丹桂高。」

嘆恨題:宮怨、檻猿、病鶴、逸客。嘆恨句,詩曰:「妾如無異意,君棄也甘心。」

感事題:廢官、懷古、荒宮、舊居。感事句,詩曰:「橋高來野水,今古繞長川。」

以上但將此意體究古人詩句,則備明旨趣矣。能使功不浪施,語不虛發。

敍體格

詩有十一不:一曰不時態。二曰不繁雜。三曰不質樸。四曰不才調。五曰不囚縛。六曰不沈靜。七曰不細碎。八曰不怪異。九曰不浮艷。十曰不僻澀。十一曰不文藻。

凡為詩者,先須識體格。未論古風,且約五七言律詩,惟閬仙眞作者矣。辭體若淡,理道深奧,不失諷詠,語多興味,惟知前項十一不則得之矣。

時態句。詩曰:「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繁雜句。詩曰:「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時。」

質樸句。詩曰:「不覺日又夜,爭教人少年。」

囚縛句。詩曰:「卷簾當白晝,移榻對靑山。」

沈靜句。詩曰:「冷落菊花雨,參差荷葉風。」

細碎句。詩曰:「靜甁搖暗浪,香罐帶微煙。」

惟異句。詩曰:「酒腸寬似海,詩膽大如天。」

浮艷句。詩曰:「好花紅照水,芳草綠隨船。」

以上但將此例句度吟詠,備見古今詩人製作體格,罕有離得此病「若得脫此,則眞仙矣。

敍句度

凡為詩者,須分句度去著:或語,或句;或含景語,或一句一景,或句中語;或破題,或頷聯,或腹中,或斷句;皆有勢向不同。

北宗則二句見意;南宗則一句見意。

破題。構物象,語帶容易,勢須緊險。

頷聯。為一篇之眼目。句須寥廓古淡,勢須高舉飛動,意須通貫,字須子細裁翦。

腹中。句勢須平律細膩,語似拋鄭,意不疏脫。

斷句。勢須快速,以一意貫兩意。或背斷,或正斷。須有不盡之意堆積於後,脈脈有意。

北宗句。詩曰:「一為崧岳客,幾葬洛陽人。」

南宗句。詩曰:「睡逢明月盡,愁對好山銷。」

破題句。詩曰:「東遊誰見待,尺紙寄長安。」

頷聯句。詩曰:「龍怒秋騰海,鰲回夜動船。」

腹中旬。詩曰:「沙井泉澄疾,秋鐘韻盡遲。」

正斷。詩曰:「別有微凉處,相思不似君。」又詩:「除卻相思夢,音信誰為傳。」

背斷。詩曰:「忽然歸故國,猶想過灞陵。」又詩:「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詩斷。詩曰:「吟苦相思處,天寒水不流信」又詩:「寸心來又去,煙浪杳漫漫。」

詩語。詩曰:「果落新萍散,龜行細草開。」又詩:「遠雲收海渚,靜角掩山城。」

含景語。詩曰:「空將未歸意,説向欲行人。」又詩:「古迹應重別,生緣不暫停。」

一景一語。詩曰:「一宿夜糊水,千山叫蜀禽。」

句中語。詩曰:「寄宿山中鳥,相尋海畔僧」。又詩:「養雛成大鶴,種子作高松。」

敍搜覓意

凡為詩須搜覓。未得句,先須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後,斯為上手矣。不得一向只構物象,屬對全無意味。凡搜覓之際,宜放意深遠,體理玄微。不須急就,惟在積思,孜孜在心,終有所得。古今為詩,或云得句先要頷下之句,今之欲高,應須緩就。若閬仙經年,周樸盈月可也。

敍磨煉

凡為詩須積磨煉。一曰煉意。二曰煉句。三曰煉字。意有暗純、粗落。句有死機、沈靜、瑣澀。字一有解句、義同、緊慢。以上三格,皆須微意細心,不須容易。一字若閑,一聯句失。故古詩云:「一个字未穩,數宵心不閑。」

敍血脈

凡為詩須洞貫四闕,始末理道,交馳不失次序。詩有四不:不泥題目。不惑眾議。不落諸病。不犯沈暗。

敍通變

凡為詩須能通變體格。摹擬古意,不偷竊名人句,令體面不同,不作貫魚之手。凡欲題詠物象,宜密布機情,求象外雜體之意。不失諷詠,有含情久味之意,則眞作者矣。

詩有多般通變:一曰或敍舊遊往事為寄。二曰或敍思詠隔澗為寄。三曰或敍時途更變為寄。四曰或敍功名未遂為寄。五曰或敍眞隱高上為寄。六曰或敍多難旅途為寄。七曰或敍居處寂寥為寄。八曰或敍聲價祿宦為寄。九曰或敍景物凄凉為寄。十曰或敍雄勢為贈。十一曰或敍功名為贈。十二曰或敍清苦為贈。十三曰或敍才學為贈。十四曰或敍德行為贈。十五曰或敍高逸為贈。十六曰或敍富盛為贈。十七曰或敍閑雅為贈。十八曰或敍避世為贈。十九曰或敍居處為贈。二十曰或敍好異為贈。二十一曰或敍貌古神清為贈。二十二曰或貧疾凄凉懷人。二十三曰或感物傷時。二十四曰或音書杳絶。二十五曰或對景動情。二十六曰或迫想舊遊。二十七曰或旅次途道。二十八曰或嘆事無成。二十九或登樓對酒。三十曰或偶有勝景。三十一曰或屬境而為。三十二曰或送行色而為。三十三曰或惜別而為。三十四曰或屬物而為。三十五曰或合贈而為。三十六曰或傷嗟而為。三十七曰或直指歸處而為。三十八曰或自敍而為。三十九曰或客情而為。四十曰或著述而為。以上略敍梗槪,要學詩之人,善巧通變,茲為作者矣。

敍分剖

凡為詩須能分剖道理,各得其所,不可凝滯。至於一篇之內,善能分剖,方為作者。不能分剖,不識旨趣,自多凝滯。或設彼人問,杜口無對,實堪傷之。豈非學無憑據,道不通貫。不遇至公,不視奧論,逐浪隨風,迷途昧理。焉可不決擇,泛然為之?

敍明斷

凡為詩須明斷一篇終始之意。未形紙筆,先定體面。若逢先理,則百發百中。所得之句,自有趣味。播在人口,皆在明斷。審其是非,如創學之流,未得聯聯通達,或失磨煉,或犯諸病,皆須子細看詳。吟詠不可恃其敏捷,或有疏脫,被人評哂,則壞平生之名。古來名公,尙不免此,今之詩人,切可為戒。所得之句,古之未有,今之未述,方得垂名。或有用志,須精分剖。一篇纔成,字字有力,任是大匠名流,不能移一字一句,至於無疑,方為作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