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居
(1).迁居;移居。《诗·小雅·雨无正》:“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孔颖达 疏:“昔尔从王都出居於郊外之时,谁復从汝作汝室也。”梁书·昭明太子传:“﹝ 昭明太子 ﹞五年六月庚戌,始出居东宫。” 清 方苞 《亡妻蔡氏哀辞》:“侍先兄疾踰年,持丧踰年,而吾父自春徂秋,必出居特室,余尝从焉。”
(2).与父母分居。后汉书·何敞传:“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追行丧服。” 李贤 注:“出居谓与父母别居者。”
《漢語大詞典》:移籍
移居。南史·谢灵运传:“移籍 会稽 ,修营旧业。”
分類:移居
《漢語大詞典》:转居(轉居)
移居。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昭 乃转居 陆浑山 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
分類:移居
《漢語大詞典》:移殖
犹移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从前国人由 厦门 、 汕头 、 香港 等埠赴 南洋 移殖的每只船总乘得满满的。”
分類:犹移移居
《國語辭典》:退居  拼音:tuì jū
1.退隐晦居。《庄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山林之士服。」
2.降位而居。《汉书。卷一二。平帝纪》:「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
3.休息閒坐的地方。《红楼梦》第七一回:「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漢語大詞典》:避兵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漢語大詞典》:迁莺(遷鶯,遷鸎)
亦作“ 迁鸎 ”。
(1).谓黄莺飞升移居高树。 南朝 陈 阳慎 《从驾祀麓山庙》诗:“櫩巢始入燕,轩树已迁鶯。” 唐 李商隐 《思归》诗:“旧居连上苑,时节正迁鶯。”
(2).指迁升飞翔的黄莺。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儻见借其羽翼,与迁鶯而共飞。” 宋 陈造 《闲居》诗之一:“红糝紫蕤今次第,迁鶯来燕费商量。”
(3).喻登第。 唐 李商隐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诗:“朝满迁鶯侣,门多吐凤才。”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今谓进士登第为迁鸎者久矣,盖自毛诗·伐木篇。”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再赋一章用伸赠别》:“七牓御前搜俊造, 商州 终未识迁鶯。”
(4).喻升官。 唐 苏味道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诗:“振鷺齐飞日,迁鶯远听闻。”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三:“客有迁鸎处,人无结駟来。” 唐 李邃 《卢夫人崔氏墓志》:“﹝ 李邃 ﹞沉困名场垂二十载,无路迁鸎,终随退鶂。” 清 唐孙华 《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之一:“近得迁鶯信,俄占止鵩凶。”
《國語辭典》:迁次(遷次)  拼音:qiān cì
1.简陋、狼狈的样子。唐。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堂赀诗:「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2.仓卒、造次。唐。白居易 感秋咏意诗:「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著熟衣。」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从 秦 地来的人。国语·晋语五:“有 秦 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时避乱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唐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诗:“ 秦 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萧史 。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西施 因网得, 秦 客被花迷。” 冯浩 笺注引 朱鹤龄 曰:“列仙传水经注俱云 萧史 吹簫,能致白鹤、孔雀,自是用 秦楼 萧史 事。” 叶葱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萧史 ,这里借来指 孙 韦 。”
《國語辭典》:避寒  拼音:bì hán
因寒冷而移居温暖处。如:「每年秋天,很多猛禽飞到南台湾恒春半岛避寒。」《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
《國語辭典》:移民  拼音:yí mín
1.人口在地理上或空间上的流动,包括移出、移入及内徙。
2.从甲地迁移到较远的乙地或外国定居的人。
《漢語大詞典》:避居
(1).谓移居以避祸害。 宋 陈绎 《邵古墓铭》:“戎难,避居 上谷 ,又徙 中山 。”明史·奸臣传·阮大鋮:“流寇偪 皖 , 大鋮 避居 南京 。” 丰子恺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我在 南沉浜 乡间已经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敌机常常来袭。”
(2).避开不居。《魏书·肃宗纪》:“朕威德不能遐被,经略无以及远,俾令苍生罹此涂炭,何以苟安黄屋,无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参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移寓
犹移居,迁居。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旬餘,疾少瘥,将移寓 水南 。”
《国语辞典》:侨生(侨生)  拼音:qiáo shēng
移居于国外而回祖国求学的学生。如:「各类学校都设有负责协助辅导侨生生活事务的单位及人员。」
《国语辞典》:搬走  拼音:bān zǒu
搬动物品或迁移居所。如:「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搬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怕来不及,多雇两辆大敞车,一会儿就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