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娃子不哭奶不胀(娃子不哭奶不胀)  拼音:wá zi bù kū nǎi bù zhàng
(谚语)比喻没有外来的麻烦,就不会自寻烦恼。《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这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甚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国语辞典》:蹚浑水(蹚浑水)  拼音:tāng hún shuǐ
比喻参与他人的活动而惹上麻烦。如:「他的要求太不合理,没有人愿意蹚浑水。」
《國語辭典》:捅马蜂窝(捅馬蜂窩)  拼音:tǒng mǎ fēng wō
用竹棍等拨动马蜂的窝巢。比喻引动纠纷或招惹难以对付的人。如:「你去招惹那个恶棍,不是存心捅马蜂窝吗?」
《漢語大詞典》:添麻烦
给人带来麻烦。例如:你别给我添麻烦了。
成为麻烦或打搅。例如:早餐只有一块肉和四个蛋?我给你添麻烦啦。
《国语辞典》:婆子口舌  拼音:pó zi kǒu shé
老妇人讲话,翻来覆去。引申为啰嗦、麻烦的意思。如:「不要怪我婆子口舌,朋友间能彼此规谏向善,才是最可贵的。」《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倒是我多事,不该来惹这婆子口舌!」
《国语辞典》:平安无事(平安无事)  拼音:píng ān wú shì
平稳安全而没有意外、麻烦或不幸的事情发生。宋。苏轼〈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夫平安无事之时,不务多方优裕其民,使其气力浑厚,足以胜任县官权时一切之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而今幸得平安无事,就是我这一项银子,也是为朋友上一时激于意气,难道就要你还?」《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或者同他们绅士商量商量,他们要地方上平安无事,过太平日子,叫他们富户摊派摊派,也不为过。」
《国语辞典》:妈妈令儿(妈妈令儿)  拼音:mā ma lìng ér
啰嗦、麻烦的规矩。这些规矩常是涉及迷信的俗说或俗谚。也称为「妈妈论儿」。
《国语辞典》:惹事招非  拼音:rě shì zhāo fēi
招引是非麻烦。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大兄弟虎狼丛惹事招非,刀剑洞天宽地窄。」也作「惹事生非」。
《国语辞典》:人怕出名猪怕肥(人怕出名猪怕肥)  拼音: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féi
(谚语)人出了名,往往招来各种麻烦;猪长肥了,将很快被屠宰。如:「这件事只可私下做,可别太招摇,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还是小心一点的好。」也作「人怕出名猪怕壮」。
《国语辞典》:躧一头儿,撬一头儿(躧一头儿,撬一头儿)  拼音:xǐ yī tóu ér,qiào yī tóu ér
比喻刚把一边安抚好或压服住,另一边又出了麻烦。《红楼梦》第八八回:「论家事,这里是躧一头儿,撬一头儿的,连珍大爷还弹压不住。」
《国语辞典》:馒头不吃惹身膻(馒头不吃惹身膻)  拼音:mán tou bù chī rě shēn shān
(谚语)比喻不但得不到好处,还惹了麻烦。《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馒头不吃惹身膻,世俗传名扎火囤。」
《国语辞典》:寻是寻非(寻是寻非)  拼音:xún shì xún fēi
故意找别人的麻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高愚溪恼怒不过,只是寻是寻非的炒闹,合家不宁。」
分类:故意麻烦
《国语辞典》:不淘神  拼音:bù táo shén
不劳费神、不必麻烦的客套话。如:「不淘神!我只来看看!」
《国语辞典》:定期票  拼音:dìng qí piào
为了优待长期光顾的客人,及避免多次购票的麻烦,所发行的一种按月、年为使用期限的票。
《國語辭典》:自取其咎  拼音:zì qǔ qí jiù
自己招引祸患、罪过。《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