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骷髅(骷髏)  拼音:kū lóu
乾枯的死人头骨或尸骨。《西游记》第八回:「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也称为「髑髅」。
《漢語大詞典》:弱骨
(1).骨柔软。喻不争竞,不露锋芒。列子·汤问:“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柔细的骨骼。 汉 王粲 《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西京杂记卷一:“ 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乌凤如喜鹊,色紺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大略如凤。”
(3).伶仃瘦骨。 巴金 《和读者谈〈家〉》:“我一九四二年回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
《漢語大詞典》:生骨
(1).主骨骼的生长。管子·水地:“髀生膈,肺生骨。”
(2).迷信谓兆示长寿的骨相。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輅 曰:‘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此皆不寿之验。’”
《漢語大詞典》:伏犀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漢語大詞典》:异骨(異骨)
(1).不同凡人的骨骼。旧多谓圣君贤相或神仙的形貌品格。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东观汉记:“齿长一寸,龙颜虎口,奇毛异骨,形容极变,亦非詔书之所知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面生异骨,体有奇毛。”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仇兆鳌 注引列仙传:“ 王君平 谓 茅盈 曰:‘子有异骨,可学仙。’”
(2).特殊的骨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巨骨:“ 李 司徒勉 在 汀洲 ,曾出异骨一节,上可为砚。”
《漢語大詞典》:丰格(豐格)
风度格调。《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晚见他丰格超羣,必有大贵之日。”
犹丰满。亦指丰满的骨骼相貌,旧时所谓“福相”。 元 夏伯和 《张奔儿》:“ 李牛子 之妻也。姿容丰格,妙於一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那人道:‘不须推命,只须望气。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閫天年之后,便得如意。’”
《漢語大詞典》:地骨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 唐 李乂 《寄胡皓时在南中》诗:“江流通地骨,山道绕 天台 。” 唐 李颀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苍苔归地骨,皓首採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2).枸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國語辭典》:骨干(骨幹)  拼音:gǔ gàn
1.联合许多骨头而成,为保持形体的支架。
2.支持物体内部的干条。
3.比喻机关团体的重要工作人员。
《漢語大詞典》:照骨
照见骨骼。西京杂记载 汉高祖 以宝环赐 戚夫人 ,光照指骨。后因以“照骨”为典。 唐 薛道衡 《豫章行》:“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唐 刘禹锡 《马嵬行》:“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分類:照见骨骼
《国语辞典》:骨肥  拼音:gǔ féi
动物骨骼研碎所制成的肥料。也称为「骨粉」。
《漢語大詞典》:岩棱(巖稜)
亦作“嵓稜”。 形容骨骼突出多棱角。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丹青为业:“ 默 乃 苏子美 之甥也。 子美 作自咏诗云:‘铁面苍髯骨有稜,世间儿女见须惊。’ 默 亦嵓稜多髭,类其舅云。” 宋 方岳 《闻罢》诗:“面骨巖稜不入流,放归何止四宜休。”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国语辞典》:海松  拼音:hǎi sōng
1.植物名。松科,常绿乔木。叶针状,五针一束,长八至十二公分。春日开毬花。毬果长卵形,种子无翅,可食用。也称为「红松」。
2.动物名。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中轴骨骼呈分支的树形,黑色,具角质,生暖海海底礁岩间。也称为「黑珊瑚」。
《漢語大詞典》:骨像
亦作“ 骨象 ”。 骨骼相貌。《文选·曹植〈洛神赋〉》:“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李善 注:“《神女赋》曰:骨法多奇,应君之相。” 吕向 注:“骨法人像,皆应图相。” 唐 元稹 《杨子华画》之二:“骨象或依稀,铅华已寥落。”
分類:骨骼相貌
《漢語大詞典》:笔石(筆石)
古代的一种体内有骨骼的无脊椎动物,形体很小,生活在平静的海洋中,构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的群体。页岩中常有它的化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