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卉翕  拼音:huì xì
拟声词。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國語辭典》:运斤成风(運斤成風)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楚国郢地某人曾将白灰涂在鼻上,任由匠石挥舞斤斧除去鼻上白灰,结果白灰尽除而郢人毫发未伤。典出《庄子。徐无鬼》。后以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纯熟,技术出神入化。宋。苏轼 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國語辭典》:闻风而起(聞風而起)  拼音:wén fēng ér qǐ
一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宋。文天祥〈何晞程名说〉:「百世之下居乎此者犹闻风而起,况去之二百年之近乎?」
分類:风声响应
《國語辭典》:闻风而逃(聞風而逃)  拼音:wén fēng ér táo
一听到风声,就马上逃跑。《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却说这班土匪,正在桐庐一带啸聚,虽是乌合之众,无奈官兵见了,不要说是打仗,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分類:风声逃跑
《漢語大詞典》:闻风破胆(聞風破膽)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后多作“闻风丧胆”。 秦牧 《长河浪花集·献上一个花环》:“讲到外国侵略者听到他的名字怎样闻风丧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
《國語辭典》:闻风响应(聞風響應)  拼音:wén fēng xiǎng yìng
听到风声,就开始附和、跟随。如:「保护动物团体提倡认养流浪狗运动,社会各界闻风响应。」
《漢語大詞典》:闻风远遁(聞風遠遁)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説 蒙古 惧己威名,闻风远遁。”亦作“ 闻风远扬 ”。《歧路灯》第六五回:“赌博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
分類:风声
《漢語大詞典》:搜搔
象声词。形容疾速的风声。隐居通议·诗歌七引 元 李谦思 《读文山诗作》诗:“须臾赤日减颜色,元云莽晄风搜搔。”
《國語辭典》:听风听水(聽風聽水)  拼音:tīng fēng tīng shuǐ
倾听风声和水声。形容善于欣赏大自然的景物。唐。王建〈霓裳词〉一○首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欧阳永叔诗话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蔡绦诗话云出唐人西域记。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于大山间听风水声,均节成音。」
《漢語大詞典》:淅冽冽
象声词。风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淅冽冽的晓风帘幕,滴流流的落叶辞柯。”
《漢語大詞典》:淅溜淅冽
象声词。形容风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晚风儿淅溜淅冽,暮云外征鸿高贴。”
《漢語大詞典》:淅淅零零
象声词。风声。 明 高深甫 《寒闺怨》套曲:“淅淅零零,咿咿哑哑,风前寒雁落汀沙。”
《国语辞典》:扑扑簌簌(扑扑簌簌)  拼音:pū 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悄悄蹙蹙款把纱窗映,扑扑簌簌风飐珠帘影。」
2.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且多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落叶辞柯,近睹得扑扑簌簌。」《九宫正始。商调。过曲。山坡羊》:「伤嗟!扑扑簌簌泪似麻,冤家多敢将人定害杀。」
《国语辞典》:风鹤魂惊(风鹤魂惊)  拼音:fēng hè hún jīng
凡有风声、鹤唳,魂即感到惊吓。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起来。《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想风鹤魂惊,皆鼠潜龟伏矣。」
《国语辞典》:忽鲁鲁(忽鲁鲁)  拼音:hū lǔ lǔ
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疏剌剌刷落叶被西风扫,忽鲁鲁风闪得银灯爆。」也作「忽忽噜噜」、「忽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