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业影(業影)
佛教谓恶业、善业随身如影,称为“业影”。《智度论》卷六:“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三生为比丘:“ 观 ( 圆观 )见锦襠女子浣,泣曰:‘所以不欲自此来者,以此女也。然业影不可逃,明年某日,君自 蜀 还,可相临以一笑为信。’”
《国语辞典》:随身宝(随身宝)  拼音:suí shēn bǎo
1.带在身上的宝物。比喻爱不释手,视如珍宝的事物。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这忍字是我随身宝。」
2.泛指可随身携带的实用物品。如:「这根竹杖可是我登山时的随身宝,驱蛇、赶狗、当拐杖,都靠它。」
《漢語大詞典》:仗身
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北齐书·平阳王淹传:“ 皇建 初,为太傅,与 彭城 、 河间王 并给仗身、羽林百人。”南史·齐衡阳公谌传:“及废帝日,领兵先入后宫,斋内仗身,素隶服 諶 ,莫有动者。”南史·齐衡阳公谌传:“二年六月,上幸 华林园 ,宴 諶 及尚书令 晏 等数人尽。坐罢,留 諶 晚出,至 华林閤 ,仗身执还入省。”参阅通典卷三五。
《漢語大詞典》:随换(隨换)
随身替换(的衣服)。红楼梦第五九回:“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漢語大詞典》:服剑(服劍)
(1).佩剑。腰间佩带的剑。战国策·齐策四:“遣太傅賫黄金千斤,文车二駟,服剑一。” 鲍彪 注:“服剑,王所自佩者。”
(2).谓随身佩带剑。吕氏春秋·顺民:“孤将弃国家,释羣臣,服剑臂刃……执箕帚而臣事之。” 高诱 注:“服,带。”《淮南子·修务训》:“服剑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阳、莫邪。”
(3). 周 时一种短剑。西清古鉴·周服剑:“右身,长一尺三寸四分,腊广一寸四分。”
《國語辭典》:茄袋  拼音:qié dài
装置银钱的囊袋,形似茄子。《金瓶梅》第三回:「便向茄袋里取出来,约有一两一块,递与王婆子,交备办酒食。」
《國語辭典》:照袋  拼音:zhào dài
随身携带以放置杂物的袋子。宋。陶谷《清异录。卷下。器具门。方便囊》:「唐季王侯竞作方便囊,重锦为之,形如今之照袋。每出行,杂置衣、巾、篦、鉴、香药、词册,颇为简快。」
《國語辭典》:一琴一鹤(一琴一鶴)  拼音:yī qín yī hè
宋代赵抃入蜀为官,只带一张琴,一只鹤。见《宋史。卷三一六。赵抃传》。后用以形容行装简单。亦比喻官吏的清廉。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
《国语辞典》:怀铅握素(怀铅握素)  拼音:huái qiān wò sù
素,白纸。怀铅握素指随身携带纸笔,以便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著述。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也作「怀铅提椠」、「怀铅握椠」。
《国语辞典》:鞋鞋脚脚(鞋鞋脚脚)  拼音:xié xié jiǎo jiǎo
身上穿戴或随身使用的零碎物品。《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我把随身的衣服与鞋鞋脚脚的收拾出来,另在一间房子住著。」
《国语辞典》:手匣  拼音:shǒu xiá
一种可以随身携带,装盛名片等的匣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叫从人掇一个手匣过来,取出那张榜文来。」
《国语辞典》:腰匮(腰匮)  拼音:yāo guì
随身贮钱的地方。如:「收入腰匮」。
分类:随身
《国语辞典》:扶手匣  拼音:fú shou xiá
随身携带放东西的小匣子。《初刻拍案惊奇》第一一回:「徐公许诺,轻轻收过银子,亲放在扶手匣里面。」也称为「扶手」。
《国语辞典》:烘炒  拼音:hōng chǎo
旧时旅人随身携带的炒米乾粮。《西游记》第四八回:「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些乾粮烘炒,做些烧饼馍馍相送。」
《国语辞典》:佐助器  拼音:zuǒ zhù qì
中国传统武器的类称,泛指可随身携带,功能次于刀、剑等主要兵器的防身器械,如匕首、点穴针、盾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