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紫徼
北方边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科通紫徼,印负 黄州 。” 唐 李峤 《道》诗:“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
分類:北方边塞
《漢語大詞典》:滨塞(濱塞)
边塞,边远险要的地方。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故募人田畜以广用,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后汉书·袁安传:“至乎 章和 之初,降者十餘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 辽东 ,太尉 宋由 、光禄勋 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之心,不可。”
《漢語大詞典》:极戍(極戍)
边塞的营垒。 唐 陆龟蒙 《回文》诗:“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
分類:边塞营垒
《漢語大詞典》:限塞
极地边塞。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且 雁门 者,古名限塞,虽跬步不可弃,奈何欲委五百里之疆,以资敌乎?”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猎谢贽启》:“自 两河 而言,则 铜梁 为旧疆,由九郡而论,则 金坡 为限塞。”
《漢語大詞典》:玄徼
北方的边塞。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若乃地分玄徼,路指青波。”
分類:北方边塞
《漢語大詞典》:霜营(霜營)
边塞的军营。边塞天寒,故称。 宋 汪元量 《通州道中》诗:“雪塞擣砧人戍远,霜营吹角客愁孤。”
《漢語大詞典》:停障
古代边塞的堡垒。停,通“ 亭 ”。 宋 陆游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诗:“ 苜蓿峯 前尽停障,平安火在 交河 上。”
分類:边塞堡垒
《漢語大詞典》:斥塞
开拓边塞。史记·平準书:“初置 张掖 、 酒泉 郡,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汉书·食货志下同此, 颜师古 注:“斥塞,广塞令却。初置二郡,故塞更广也。以开田之官广塞之卒戍而田也。”
分類:开拓边塞
《国语辞典》:边塞诗(边塞诗)  拼音:biān sài shī
以边塞风光与生活为题材的诗。如:「唐朝高适、岑参等都是以擅长写边塞诗闻名。」
《漢語大詞典》:黄榆信
指寄往边塞之信。 明许三阶《节侠记·南征》:“一片片云障着几重儿苍梧影,一阵阵鸿寄着几番黄榆信。”参见“ 黄榆塞 ”。
分類:边塞
《漢語大詞典》:黄榆塞
黄榆多产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和 西北 等边境,因以借指边塞。 唐 《戍客南归》诗:“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漢語大詞典》:蛮侥
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漢語大詞典》:曲塞
曲折的边塞。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省曲塞,据 河 险,守要害,以宽徭役,保士民。”
分類:曲折边塞
《漢語大詞典》:庭障
亭障。边塞的堡垒。庭,通“ 亭 ”。旧唐书·杜希全传:“乃者城池失守,制备无据,千里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
《漢語大詞典》:黄云白草(黄雲白草)
形容边塞的荒凉景象。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展墓》:“可是天方从闰位,黄云白草未生春。”
《漢語大詞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篇名。唐代岑参作。当时作者在边塞充当幕官。诗中描写了边塞风雪的奇特壮观,是盛唐边塞诗中的名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等名句,历来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