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良相  拼音:liáng xiàng
贤能的宰相。《史记。卷四四。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夫四聪不达,华阳君所谓乱臣。百姓无冤,孙叔敖称为良相。」
《國語辭典》:人治  拼音:rén zhì
认为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能与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种主张。相对于法治而言。如:「讲求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发展趋势。」
《漢語大詞典》:圣相(聖相)
谓德行才智卓越的辅佐大臣。后专指贤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对曰:‘君其勿忧,彼 鲁 君,弱主也, 孔子 ,圣相也。’”韩非子·问田:“ 公孙亶回 ,圣相也,而关於州部。”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帝得圣相相曰 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传:“﹝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漢語大詞典》:右贤(右賢)
(1).犹先贤。有才德的前辈。 南朝 梁 江淹 《让太傅扬州牧表》:“臣才慙右贤,功愧上烈。”
(2).尚贤,尊崇贤能。 唐 李翰 《河中鹳鹊楼集序》:“ 河南 尹 赵公 受帝新命,宣风 三晋 ,右贤好事,游人若归。”
(3). 汉 时 匈奴 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 唐 王维 《送韦评事》诗:“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 居延 。”
《漢語大詞典》:良守
贤能的州郡长官。 晋 傅咸 《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晋书·诸葛恢传:“今之 会稽 ,昔之 关中 ,足食足兵,在於良守。”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贤牧分 陕 ,良守共治,下邑必树其风,一乡可以为绩。”
《漢語大詞典》:哲辅(哲輔)
贤能的大臣。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河收其汹,山敛其崿,篤生哲辅,如磨如错。”
分類:贤能大臣
《國語辭典》:聘召  拼音:pìn zhào
用礼物招请贤能。《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慰问、聘召,则莅封题。」宋。范仲淹 上执政书:「至于岩冗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笃,或文学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
分類:征召贤能
《漢語大詞典》:良宰
(1).优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吕氏春秋·不苟:“ 繆公 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高诱 注:“宰谓膳宰。”
(2).贤能的官员。 晋 陆云 《盛德颂》:“良宰内干,武臣外闲。”南史·褚玠传:“ 宣帝 谓中书舍人 蔡景歷 曰:‘ 稽 阴 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唐 罗隐 《往年进士赵能卿见示叙》诗:“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國語辭典》:上医(上醫)  拼音:shàng yī
良医。《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甄权传》:「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
《漢語大詞典》:选吏(選吏)
(1).选择贤能者为吏。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宋 欧阳修 《桐花》诗:“选吏择孝廉,视民婴与孩。”
(2).指经过挑选的贤吏、能吏。
《國語辭典》:传贤(傳賢)  拼音:chuán xián
君主制度的国家中,将君位传给贤能的人。如:「禅让制度的精神是传贤不传子,以才为任君的准则。」
《漢語大詞典》:通贤(通賢)
通达贤能之人。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臣闻五十知命,宗师之格言;六百辞满,通贤之高概。”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度使书》:“干辨者为良吏,适时者为通贤。” 严复 等《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人有好善恶不善之心,故于忠臣、孝子、义夫、烈女、通贤、高士,莫不望其身膺多福富贵以没世。”
《漢語大詞典》:简贤(簡賢)
(1).轻慢贤能。《汉书·谷永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 颜师古 注:“简,略也,谓轻慢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三:“ 致堂 论 马援 曰: 光武 非简贤者,必以其女为太子妃,逆防未然,故不授以重任。《马后纪》,入太子宫在 援 卒之后,‘防未然’之説非。”
(2).选用贤能。参见“ 简贤任能 ”。
《漢語大詞典》:简贤任能(簡賢任能)
选用贤能。旧唐书·郭子仪传:“委诸相以简贤任能,付老臣以练兵御侮,则黎元自理,寇盗自平,中兴之功,旬月可冀。”
《漢語大詞典》:英僚
亦作“ 英寮 ”。 贤能的僚友。 唐 王昌龄 《送郑判官》诗:“英僚携出 新丰 酒,半道遥看驄马归。” 唐 李咸 《田获三狐赋》:“风威初厉,鹰隼斯击;英寮讼闲,农人务隙。” 宋 朱熹 《立秋日游三峡呈诸同游》诗:“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分類:贤能僚友
《漢語大詞典》:蔽明
(1).隐匿贤能和良善。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鹖冠子·王鈇:“善者不显,命曰蔽明;见恶而隐,命曰下比。”
(2).遮掩眼光。《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紘紞充耳,所以掩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