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责数(責數)  拼音:zé shǔ
责备数落。《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责数之,李不能答。」
分類:责备数说
《漢語大詞典》:嫌责(嫌責)
谓因不满而加责备。宋书·萧惠开传:“ 思话 素恭谨,操行与 惠开 不同,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魏书·杨椿传:“十餘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当时大被嫌责。”北齐书·魏收传:“﹝ 收 ﹞以受旨乖忤,频被嫌责,加以箠楚,久不得志。”
分類:不满责备
《國語辭典》:训责(訓責)  拼音:xùn zé
教训、责备。如:「使人改过自新,训责不如规劝。」
《漢語大詞典》:雅责(雅責)
(1).深深责备。《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遂生忿怒,雅责 须达 大臣:‘卿今应谋社稷,拟与外国相连。构扇君臣,离间父子,亡家丧国,应亦缘卿!’”
(2).谓隐含责备之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 唐 咸通 中,举子 侯泳 有声采,亦士流也,而闕於恭慎。 豆卢琢 罢相守僕射,乘间诣僧院,放僕乘他适,而於僧宇独坐,皤然一叟也。 泳 自外入门,殊不顾揖,傲岸据榻……归去后,自咎悚惕,贡一长牋首过。赖先曾有卷及门,揆路通入, 泳 乃自陈乖疎,公亦逊谢,恕其不相识也。留而命酒,凡劝十盂,乃小惩也。仍云:‘虽不奉讶,然凡事更宜在意。’ 侯生 仍惭灼无以自容。先是, 豆卢 家昆弟饮清酒而已, 侯生 盛饌而饮,此日每饮一杯,迴首摘席经咀之,几不济,所谓雅责也。”
《漢語大詞典》:切让(切讓)
严厉责备。汉书·霍光传:“ 光 闻之,切让 王莽 。”《后汉书·陈忠传》:“近以地震策免司空 陈襃 ,今者灾异,復欲切让三公。”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二年:“ 金州 刺史 滕王 元婴 骄奢纵逸……上赐书切让之。”明史·胡宗宪传:“帝怒,尽夺诸将 大猷 等职,切让 宗宪 ,令剋期平贼。”
分類:严厉责备
《國語辭典》:怒斥  拼音:nù chì
生气责骂。如:「教训子女,与其大声怒斥,不如婉言相劝。」《清史稿。卷四九一。忠义列传五。文颖列传》:「或讽以出城待援者,怒斥曰:『与城俱存亡,岂有临难苟免之文某哉?』」
《国语辞典》:怪头(怪头)  拼音:guài tóu
1.思想怪异,不同于一般人。如:「怪头怪脑」。
2.责备、责怪。《野叟曝言》第一六回:「白作掉了好盆口,还招他们怪头哩!」
《漢語大詞典》:责负(責負)
(1).责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臺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其责负自在有司。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称,责负在外。”
(2).责备其负心。《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三受 秦 施而无一报。君臣积愤,是以来伐,三军皆有责负之心,其气鋭甚。”
(3).讨债。北史·陈元康传:“﹝ 陈元康 ﹞溺於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责负交易,遍於州郡,为清论所讥。”按,北齐书·陈元康传作“放责交易”。 明 汤显祖 《丘节母墓表》:“家益多难,前后责负者踵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且父与人金貲,曾无契保,责负亦难凭也。”
《漢語大詞典》:责劝(責勸)
责备并规劝。 叶紫 《星》第五章五:“是因为四公公他们老年人的责劝呢?还是因了丈夫 陈德隆 磨折得厌了而暂思休息呢?还是 梅春姐 的苦难转变了另一个方式的临头呢?”《人民日报》1981.12.31:“累得特务满头大汗,要求换车换人。 德峰 同志责劝他说:‘ 中国 人联合起来抗 日 该多好,你们为什么帮助国民党搞分裂、搞特务活动呢?’”
分類:责备规劝
《漢語大詞典》:责疏(責疎)
责备数说。《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雀同词而对曰:‘何其凤凰不嗔,乃被多事鸿鸖责疎。’”
分類:责备数说
《漢語大詞典》:诽怨(誹怨)
责备怨恨。吕氏春秋·审分:“今有人於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则扰乱矣。”宋史·贾易传:“﹝ 苏辙 ﹞与 軾 昔皆诽怨先帝,无人臣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 汉 有 韦孟 一篇,虽入诸《选》,其辞多诽怨而无优柔不迫之意。”
分類:责备怨恨
《漢語大詞典》:案责(案責)
查究责备。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 ﹞下 去疾 、 斯 、 劫 吏,案责他罪。”汉书·韩安国传:“今 梁 使来,輒案责之, 梁王 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
分類:查究责备
《漢語大詞典》:显讼(顯訟)
公开责备。资治通鉴·汉成帝绥和元年:“ 刘向 自见得信於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 王氏 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
分類:公开责备
《漢語大詞典》:责黜(責黜)
责备和贬黜。北齐书·厍狄干传:“ 河阴 之役,诸将大捷,唯 干 兵退。 神武 以其旧功,竟不责黜。”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復谓 淹 等‘二十年外,终恐三贤同被责黜,暂去即还。’”
分類:责备贬黜
《國語辭典》:官腔  拼音:guān qiāng
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话。现多指公职人员利用规章、手续训斥人或互相推诿责任的话。如:「这几个部门互打官腔,谁也不愿出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