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载重(載重)  拼音:zài zhòng
负荷重量。如:「这部车载重多少?」
《國語辭典》:偏劳(偏勞)  拼音:piān láo
请人帮忙的客套话。如:「这事就请你多偏劳了。」
《漢語大詞典》:赪肩(赬肩)
肩头因负担重物而发红。 清 王梦篆 《粜官米》诗:“赤脚赬肩日力穷,斸薺作羹无粒食。”
《國語辭典》:空身  拼音:kōng shēn
不携带物件。《三国演义》第五○回:「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每日午饭已毕,便空身走去山里寻几个獐鹿兽兔还家。」也作「罄身」。
《國語辭典》:轻松(輕鬆)  拼音:qīng sōng
1.轻快舒适。《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亲匡太公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登时那病就轻松些。」《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且说钱县尊送出教士,顿觉卸下千斤重担,身上轻松了许多。」
2.放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狱中罪人,皆不良之辈,若轻松了他,倘有不测,受累不浅!」
《漢語大詞典》:口累
(1).家眷;家口。宋书·毛脩之传:“ 譙纵 由此送 脩之 父、伯及中表丧,口累并得俱还。”北史·吐谷浑传:“后 度易侯 伐 宕昌 ,詔让之,赐锦綵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 宕昌 口累,部送时还。” 宋 岳飞 《辞例赐银绢第三札子》:“窃缘臣聚集口累,不至重大,逐月请俸,赡养有餘。”
(2).指生计,生活负担。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食钱自日一百以上,家小口累仰给於官,国力不供,而常有饥寒之色,是以兵为民也。”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口累日重者近忧而已,兵民俱困则远患若何?”
《國語辭典》:重担(重擔)  拼音:zhòng dàn
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倘有一差两误,将来回去,柳升当不起这个重担。」也作「重负」。
《国语辞典》:减税(减税)  拼音:jiǎn shuì
政府降低税率以减轻租税负担的措施。
《國語辭典》:民负(民負)  拼音:mín fù
人民的负担。如:「减轻民负是政府该有的施政目标。」
分類:人民负担
《漢語大詞典》:过任(過任)
(1).错误地任用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上不过任,臣不能诬能。” 唐 杜正伦 《弹将军张瑾等文》:“ 张瑾 拔跡行阵,素无才略,自归圣朝,总兵过任。”
(2).超过力所能及的负担。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今之君,轻国而重乐,薄于民而厚于养,藉歛过量,使令过任。” 张纯一 校注:“竭民力而不休。”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忝荷既过任,白日已西倾。”
《漢語大詞典》:贻累(貽累)
(1).留下负担、包袱。旧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氏:“ 彦琛 答曰:‘死生常道,无所多恨。君宜勉励,养诸孤,使其成立。若相从而死,适足貽累,非吾所取也。’”
(2).指招致祸害。 明 王守仁 《禁革轻委职官》:“抑且城池库狱,一有亏失,貽累匪轻。”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人习步算,而赋均,异时虚粮貽累之弊尽汰。”
(3).连累;牵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但远方罪人,深恐貽累丈人。”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又恐貽累医院,酿成国际交涉,遂出院。”
《國語辭典》:私累  拼音:sī lěi
身家之累,家庭方面的负担。《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臣私累不少,未知将来罢州之后,或当不能不试学营觅以自赡。」
《國語辭典》:包袱  拼音:bāo fú
1.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包袱里是两疋䌷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老残游记》第四回:「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2.比喻累赘或负担。如:「精神上的包袱。」
3.相声或快书等曲艺中所制造的笑料。
4.一种特制的纸包,内装纸钱等物,在佛前或坟前焚化。《红楼梦》第五八回:「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漢語大詞典》:偏累
谓负担不均衡,不公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编审之例五年一届。盖五年中,田土不无别售,人丁不无消长;所以编次而审定之,要使粮无偏累,丁有均齐也。”
《國語辭典》:主体(主體)  拼音: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2.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3.法律上使用行为主体或权利主体等用语,权利主体指可以享受权利、负担义务的个体。例如:《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