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诗论(詩論)
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诗刊》1977年第10期:“ 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艺思想,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
《國語辭典》:理论(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实践中归纳或由观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说理或论点。
2.论事物之理,对实际或实践而言。《北史。卷四四。列传。崔亮》:「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3.据理争论,讲理。《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准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4.理会、注意。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三出:「如今卢府著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周颠日日也在帐中闲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论。」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
《國語辭典》:评书(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叙述得活龙活现。评书的场所,初在农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馆里。
《漢語大詞典》:晴暾
明亮的朝日。《花月痕》第五回评论:“此则日之出也,云之生也,晴暾炳曜,万象毕露。”
《國語辭典》:史评(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针对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文字。如贾谊过秦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等。
2.批评史书,对于史书的体例、结构、源流、取材、笔法等加以剖析评论的著作。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國語辭典》:政论(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对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评论。
《漢語大詞典》:论驳(論駁,論駮)
亦作“ 论駮 ”。
(1).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 唐 陆贽 《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2).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乡论(鄉論)
乡里的评论。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晋书·卫瓘传:“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餘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随佥事:“﹝ 穆来辅 ﹞与 随 同戍, 随 为乡论所薄,上以其悖本,亦深恨之。”
《國語辭典》:风议(風議)  拼音:fèng yì
讽谏论议。《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分類:议论
《國語辭典》:平议(平議)  拼音:píng yì
公平讨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
《漢語大詞典》:课第(課第)
(1).考核、评论等次。楚辞·招魂“与王趋 梦 兮课后先” 汉 王逸 注:“言己与 怀王 俱猎于 梦泽 之中,课第羣臣先至后至也。”
(2).谓考核政绩并加叙次。 唐 权德舆 《奉送从叔赴任鄱阳序》:“况 番君 故地,理通下邑,其壤沃,其境清,惠和简廉,可以游刃。异日 九江 之西上百里课第於有司者,其在叔父乎!” 唐 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公则修《虞书》之考绩,举 汉 代之课第,处事详諦,无依违故纵之败,奉法端审,无隐忌峭刻之文。”
《國語辭典》:传赞(傳贊)  拼音:zhuàn zàn
史家于传记后所加的评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郭文传》:「宠葬之于所居之处而祭哭之,葛洪庾阐并为作传赞,颂其美云。」
《漢語大詞典》:赞论(贊論)
亦作“讃论”。 赞和论均为文体名。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讃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沉思,义归乎翰藻。”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讚论而自见者……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讚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
犹论赞。史传篇末所附作者的评论。《南齐书·高逸传·臧荣绪》:“与友 关康之 沉深典素,追古著书,撰《晋史》十袠,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 清 方苞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碑记墓誌之有铭,犹史之赞论,义法创自 太史公 。”
《國語辭典》:书评(書評)  拼音:shū píng
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如:「一篇好的书评要有公正客观的立场,以供读者购阅时参考。」
《國語辭典》:书品(書品)  拼音:shū pǐn
1.品评书法的著作。历代以书品为名的著作极多,如南朝梁庾肩吾、明代杨慎均曾以书品为书名。
2.书法的造诣风格。唐。张又新 东林寺碑阴记:「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