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百衲衣  拼音:bǎi nà yī
破旧、补绽很多的衣服。常指僧衣。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也称为「百衲」、「百衲绽衣」。
《國語辭典》:百衲  拼音:bǎi nà
1.缝补很多。如:「百衲本」。
2.有很多补缀的衣服。常指僧衣。唐。皇甫冉 题昭上人房诗:「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唐。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杯嵬峨忘机客,百衲头陀任运僧。」也称为「百衲绽衣」、「百衲衣」。
分類:僧衣补缀
《國語辭典》:戒刀  拼音:jiè dāo
旧时僧人所佩的刀。《董西厢》卷二:「腰间戒刀,是旧时斩虎诛龙剑,一从杀害的众生厌,挂在壁上,久不曾拈。」《西游记》第二二回:「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发。」
《漢語大詞典》:敷具
(1).佛教语。陈饰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饰物。《十住论》卷九:“诸佛师子座,金薄幃帐,柔软滑泽种种天衣,以为敷具。”
(2).佛教语。即袈裟。以袈裟可敷地作游方僧人的坐卧之具,故称。十诵律卷七:“以纯黑羊毛作敷具。”十诵律卷七:“我今当以少白羺羊毛杂黑羺羊毛作敷具。”
《漢語大詞典》:无尘衣(無塵衣)
僧衣袈裟的别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水田衣》:“袈裟名水田衣……又名无尘衣。”
分類:僧衣袈裟
《漢語大詞典》:离尘服(離塵服)
袈裟,僧服。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篇:“《真諦杂记》云:‘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亦作“ 离尘衣 ”。 唐 寒山 《诗》之二八四:“虽著离尘衣,衣中多养蚤。”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兰裓(蘭裓)
袈裟,僧衣。 宋 曾巩 《赠正倚大师庵居》诗:“兰裓方袍振锡回,结茅萧寺远尘埃。”
分類:袈裟僧衣
《國語辭典》:无垢衣(無垢衣)  拼音:wú gòu yī
袈裟的别名。参见「袈裟」条。
分類:僧衣袈裟
《国语辞典》:达摩衣(达摩衣)  拼音:dá mó yī
法衣、袈裟。《西游记》第三六回:「那三藏光著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
分类:法衣袈裟
《国语辞典》:衣钵塔(衣钵塔)  拼音:yī bō tǎ
供奉僧尼袈裟与饭盂的塔。《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便是唐玄奘法师的衣钵塔。」
《漢語大詞典》:鹙子衣(鶖子衣)
舍利弗 所穿之衣。泛指袈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荆州 术士﹞方欱水再三噀壁上,成 维摩 问疾变相,五色相宣如新写,逮半日餘,色渐薄,至暮都灭。唯金粟纶巾鶖子衣上一花,经两日犹在。”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迦罗沙曳(迦羅沙曳)
梵语的音译。即袈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迦罗沙曳:“﹝迦罗沙曳﹞即袈裟也。 明 朱国楨 涌幢小品引 陈养吾 《象教皮编》云:‘迦罗沙曳,僧衣也。省罗曳字。止称迦沙。’”参见“ 袈裟 ”。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