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健舞  拼音:jiàn wǔ
一种唐代教坊的乐舞。舞姿刚劲,音乐多用繁弦急管。相对于软舞而言。
《漢語大詞典》:墫墫
形容舞姿。说文·士部:“墫,舞也。从士尊声。曰:‘墫墫舞我’。”今本诗·小雅·伐木作“蹲蹲”。
分類:舞姿
《漢語大詞典》:蹻容
勇武的舞姿。 晋 左思 《蜀都赋》:“鋭气剽於中叶,蹻容世於乐府。”
分類:勇武舞姿
《國語辭典》:抑扬顿挫(抑揚頓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之声响高低转折,富变化又有节奏。《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也作「顿挫抑扬」。
《漢語大詞典》:翥凤翔鸾(翥鳳翔鸞)
盘旋飞举的凤凰。常喻美妙的舞姿。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舞所以导人沉滞,故春风起于筵上,夜月聚于楼头,古有翥凤翔鸞,縈尘集羽,折腰翘袖,《激楚》《阳阿》,俱要俯仰应声,抑扬合节。”
《国语辞典》:古典芭蕾  拼音:gǔ diǎn bā lěi
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宫廷芭蕾,舞姿轻盈而优雅,题材多变。最著名的舞码为《天鹅湖》及《胡桃钳》。
《国语辞典》:歌莺舞燕(歌莺舞燕)  拼音:gē yīng wǔ yàn
形容歌声宛转,舞姿曼妙。元。曾瑞〈青杏子。花月酒家楼套〉:「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人俊惜风流。」也作「舞燕歌莺」。
《国语辞典》:矫若惊龙(矫若惊龙)  拼音:jiǎo ruò jīng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的伸缩、腾转,恰如乍现之龙般耀眼夺神。《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国语辞典》:矫若游龙(矫若游龙)  拼音:jiǎo ruò yóu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灵活似游龙的姿态。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一一出:「看他矫若游龙,超踰集鸟。……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国语辞典》:舞燕歌莺(舞燕歌莺)  拼音:wǔ yàn gē yīng
形容歌声婉转,舞姿曼妙。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迷花,舞燕歌莺。」也作「歌莺舞燕」。
《国语辞典》:舞态生风(舞态生风)  拼音:wǔ tài shēng fēng
跳舞的姿态像风吹一般飘逸。比喻舞姿轻盈。《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歌声遏云,舞态生风,一进一退,光华夺目,如游天上,睹仙姬,非复人间思想所及。」
《漢語大詞典》: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漢語大詞典》:鸾回凤翥(鸞迴鳳翥)
形容舞姿优美。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五:“风引宝衣疑欲舞,鸞迴凤翥堪惊。”
分類:舞姿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