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浑深(渾深)
(1).水浊而深。埤雅·释鱼:“故里语曰:‘ 洛 鲤 伊 魴,贵於牛羊。’言 洛 以浑深宜鲤, 伊 以清浅宜魴。”
(2).方言。反正,横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我们这两家姑娘可是不怕人相,也难説比那月里红鹅,浑深满 临清 唱的没有这们个容颜,只是不好叫大官人自己看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我也有房屋地土,浑深走不了我。”
《國語辭典》:断语(斷語)  拼音:duàn yǔ
判断之后所作的结论。如:「妄下断语」。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孝宗一日宫中阅鉴纲目,有致堂胡氏断语,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内阁,问其本末。」
《國語辭典》:演绎(演繹)  拼音:yǎn yì
一种纯粹形式的推理方法。要求前提与结论间具有必然性之可推关系。一般演绎法多为由普遍原理以推定特殊事象。也称为「外籀」。
《國語辭典》: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确定。如:「这件事最好及早定案,以免夜长梦多。」
2.对案件、方案等所做的最后决定。如:「这件事既然成了定案,就毋须再做争辩了!」
《國語辭典》:断结(斷結)  拼音:duàn jié
了结、结束。《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
《国语辞典》:结语(结语)  拼音:jié yǔ
结束语、结论。如:「这份报告的结语下的太草率,不够严谨。」
《漢語大詞典》:笔断(筆斷)
笔写的断语;文字结论。明史·文苑传四·董其昌:“又採留中之疏切於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倣史赞之例,每篇繫以笔断。”
《漢語大詞典》:判辞(判辭)
本指判决书上的话。亦泛指断语;结论。 郭沫若 《〈侈靡篇〉的研究》:“把‘农’视为‘本业’,‘商’视为‘末业’,也就是这种斗争的判辞。”
《国语辞典》:说起来(说起来)  拼音:shuō qi lai
1.正式说来。有引导结论连结功能的词组。如:「这么说起来,我们还是亲戚。」
2.提起。有转折作用的词组。如:「说起来,也奇怪。」
《国语辞典》:推导(推导)  拼音:tuī dǎo
根据已知的定义或观念,经过逻辑的推判而引导出结论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大项(大項)
称大词。在三段论的结论中做谓项的概念。如在三段论“凡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中,“导电”就是大项。
《漢語大詞典》:妄断
轻率地下结论。例如:此事不能凭空妄断。
《漢語大詞典》:小项(小項)
逻辑学名词。三段论中结论的主概念。通常出现在小前提和结论中。
《漢語大詞典》:审语(審語)
审判结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我和你且做审语,将犯人发到狱中便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审毕,招房即将口供呈堂,判日封缴案上,候出审语,发房存案。”
分類:审判结论
《國語辭典》:以偏概全  拼音:yǐ piān gài quán
以少数的例證或特殊的情形,强行概括整体。如:「调查取样务必审慎,避免以偏概全,造成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