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厌禳(厭禳)
谓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或致灾祸于人,或降伏某物。 唐 薛能 《黄蜀葵》诗:“记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妆束厌禳时。”《宣和遗事》前集:“詔:‘诸卿相,谁人能厌禳此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道士笑曰:‘……我先君以解死之术。’ 崔 生平不信厌禳,笑而不言。”
《漢語大詞典》:救日
古代迷信,遇日食,以为是阴侵阳,必祈祷鼓噪,张弓射月,称“救日”。礼记·曾子问:“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清 黄遵宪 《再述》诗:“寇来直指 齐云观 ,兵起谁张救日弓。”参见“ 救月 ”。
《漢語大詞典》:救月
古代迷信,遇月食,以为是阳侵阴,必以矢射日,祈祷鼓噪,称“救月”。周礼·秋官·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 郑玄 注:“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
《漢語大詞典》:救水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范宁 注:“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 明 杨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救日,古礼也;救水,非古礼也。救日何以为古礼?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阳也。水之灾,人力可救也,鼓庸愈哉!”
《漢語大詞典》:醮事
道士所做斋醮祈祷之事。 元 虞集 《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上命道士 刘志清 以其法为醮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到得醮事已毕, 道元 便觉左耳后边,有些作痒,又带些疼痛。”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济南 有 帝舜祠 ,在南门之内。癸未春方作醮事,火忽自殿上出,顷刻焚爇殆尽。”
《國語辭典》:拜祷(拜禱)  拼音:bài dǎo
跪拜祈祷。《西游记》第一二回:「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
分類:跪拜祈祷
《國語辭典》:女王  拼音:nǚ wáng
女性的君主。如现今的英国王室仍有女王。
《國語辭典》:诅咒(詛咒)  拼音:zǔ zhòu
用恶毒的言语诅骂,或祈求鬼神降祸他人。如:「少做缺德事,小心被人诅咒。」
《漢語大詞典》:醮祭
设坛祈祷;祭奠。汉书·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 碧鷄 之神,可醮祭而致。”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真宗皇帝 严於醮祭之事,其表章则用‘昭受乾符之宝’。”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世远年湮,志载俱缺,以此醮祭断絶,惟有隔江一拜而已。”
分類:祈祷祭奠
《國語辭典》:祭坛(祭壇)  拼音:jì tán
举行祭礼的坛台。
《漢語大詞典》:祷禳(禱禳)
祈祷鬼神求福除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猒胜鬼怪之事,以大乱于人也。” 宋 苏辙 《祭灵惠汪公文》:“自夏及秋,中间祷禳,神不厌瀆,卒保康乂。”
《漢語大詞典》:传召(傳召)
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 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漢語大詞典》:章醮
拜表设祭。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北史·杨集传:“ 集 忧惧,乃呼术者 俞普明 章醮,以祈福助。” 前蜀 杜光庭 《李忠顺司徒拜保护章词》:“是敢虔备坛场,精修章醮,拜天悔过,沥恳希恩。”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盖后世神仙之説,虽原本道家,实与道家异。至於服食章醮,而 老子 之道亡也久矣。”
《漢語大詞典》:大祝
(1).官名。主神祀之官。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2).官名。掌祈祷之官。周礼·春官·序官:“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郑玄 注:“大祝,祝官之长。”
《漢語大詞典》:密祷(密禱)
暗中祈祷。新唐书·张守珪传:“ 守珪 密祷于神,一昔水暴至,大木数千章塞流下,因取之,脩復堰防,耕者如旧,州人神之,刻石纪事。”
分類:暗中祈祷
《漢語大詞典》:顺辞(順辭)
(1).祝辞,祭神的祈祷之辞。国语·楚语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周礼·春官·小祝“顺丰年” 清 孙诒让 正义:“以丰年是嘉祥之事,故为祝辞……国语·楚语云:‘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亦祝辞之义。”
(2).逊顺的言词。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刘矩 ﹞顺辞默諫,多见省用。” 李贤 注:“顺辞,不忤旨。”三国志·魏志·赵俨传:“ 儼 曰:‘ 权 邀 羽 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 羽 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