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库穆塔格(库穆塔格)  拼音:kù mù tǎ gé
地名。位于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省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往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也称为「白龙堆」。
《国语辞典》:布隆吉尔河(布隆吉尔河)  拼音:bù lóng jí ěr hé
河川名:(1)源出甘肃省玉门县,长七百馀里。也称为「疏勒河」。(2)在青海省西北境,发源于布隆吉尔池,流经戈壁沙漠,会柴达木河,注入达布逊池。
《国语辞典》:敦煌千佛洞  拼音:dūn huáng qiān fó dòng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内藏丰富文物,如壁画、泥塑等,对中国佛教、文学、艺术贡献颇大。参见「敦煌石室」条。
《国语辞典》:炳灵寺(炳灵寺)  拼音:bǐng líng sì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是著名的石窟寺院。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经北魏、北周至明,有洞窟三十四个,佛龛一百四十九个。洞窟格式与龙门、云冈相似,佛龛风格采复钵式塔形,为此地石窟的特徵之一。
《国语辞典》:茶马市(茶马市)  拼音:chá mǎ shì
宋明时,甘肃与四川两省边界以茶交易藩马的地方,称为「茶马市」。
《国语辞典》:张掖县(张掖县)  拼音:zhāng yì xiàn
县名。属甘肃省,古称甘州。位在武威县西北,介于红水河与张掖河之间,为宁夏、青海、甘肃三省交通枢纽。为通往西域的要道,形势险要。除甘州河外,亦有积雪所化的水流灌绿州,农业颇盛,有「银张掖」、「塞外江南」之称。出产以药材为主。
《国语辞典》:阿尔金山(阿尔金山)  拼音:ā ěr jīn shān
山脉名。在新疆东南部,东端绵延至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为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界山。
《国语辞典》:额济纳河(额济纳河)  拼音:é jì nà hé
河川名。位于甘肃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西北流入宁夏的居延海,是条内陆河。也称为「弱水」。
《国语辞典》:麦积山(麦积山)  拼音:mài jī shān
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远望如堆积的麦秆,故称为「麦积山」。有名的麦积山石窟即位于此,与敦煌石窟塑佛同样驰名于世。
《国语辞典》:鸣沙山(鸣沙山)  拼音:míng shā shān
山名。在甘肃省酒泉市辖敦煌市南。传说一上山,沙子就随脚步滑落,发出鸣声,故称为「鸣沙山」。
《国语辞典》:鸣沙县(鸣沙县)  拼音:míng shā xiàn
县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四。陕西一三。沙州卫》:「敦煌废县:今卫治。汉县,为敦煌郡治。……。后周改县为鸣沙县。隋大业中,复曰敦煌。」
《国语辞典》:泾川县(泾川县)  拼音:jīng chuān xiàn
县名。位于今甘肃省。在平凉市东,当陇山、横岭断绝处。滨泾河南岸,扼西安至兰州的主要公路。高粱、粟、黍为主要农产。县境西汭河畔有西王母庙,相传周穆王驾八骏会西王母于瑶池,即是此地。
《国语辞典》:李公佐  拼音:lǐ gōng zuǒ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颛蒙,陇西(今甘肃省境内)人,唐代小说家。元和中曾任江淮从事,与白行简友好。平生喜好蒐集异说杂闻,其作品以传奇最著,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等。
《国语辞典》:拉卜楞  拼音:lā bǔ léng
地名。甘肃省夏河县治所在,滨大夏河支流。因南有拉卜楞寺,故称为「拉卜楞」。为甘、青、川、康间藏民的宗教、经济中心。
《国语辞典》:阆中县(阆中县)  拼音:láng zhōng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嘉陵江北岸。地扼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交通之枢纽,为川北重镇。农产以稻、小麦、甘薯、油桐为主,并以产醋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