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资政(資政)  拼音:zī zhèng
1.古代官名。如宋代所设的资政殿大学士、金代所设的资政大夫。
2.总统府专设的顾问。由总统遴聘勋高望重的人士担任,聘期不得逾越总统任期。资政对国家大计,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资询。依法有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无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
《國語辭典》:治功  拼音:zhì gōng
治理国政的功劳。《周礼。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居是国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
《國語辭典》:治人  拼音:zhì rén
管理人民。《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红楼梦》第六一回:「咱们若信了,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
《漢語大詞典》:访道(訪道)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國語辭典》:百揆  拼音:bǎi kuí
1.总握国政的官员。《书经。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2.百官。《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五伦以教,百揆时序。」《文选。史岑。出师颂》:「宪章百揆,为世作楷。」
3.所有的政事。《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國語辭典》:陶钧(陶鈞)  拼音:táo jūn
1.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盘。后世多以陶工转动旋盘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汉书。卷五一。邹阳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也作「陶甄」。
2.意象的经营塑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國語辭典》:政治  拼音:zhèng zhì
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称为「政治」。
《國語辭典》:内治(內治)  拼音:nèi zhì
1.国内的政治。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
2.治理国政。《淮南子。诠言训》:「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而待时。」
3.对妇女的教育。《礼记。昏义》:「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4.家务。宋。王安石〈仙游县太君罗氏墓志铭〉:「经纪内治,能勤不懈。」
5.修身,约束自己。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
《漢語大詞典》:调燮(調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沈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國語辭典》:治化  拼音:zhì huà
治理教化。《庄子。缮性》:「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魏书。卷三三。李先传》:「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
《國語辭典》:辅国(輔國)  拼音:fǔ guó
辅助国家。《红楼梦》第四二回:「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漢語大詞典》:佐时(佐時)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國語辭典》:监国(監國)  拼音:jiān guó
1.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监临国事。《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2.当国家非常时期,新君未正大位时,由近亲代理国事,称为「监国」。如明景帝。
3.代幼君处理国政的人。如清末溥仪年幼,其父载沣即为监国摄政王。
《漢語大詞典》:出治
治理国家。 明 宋濂 《送徐教授纂修日历还任序》:“凡兴王出治之典,命将行师之绩,采章文物之懿,律历刑法之详……必商榷而谨书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父下凡诏书》二:“至若闺门为王化之始,宫中为出治之原,故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
《漢語大詞典》:理国(理國)
(1).治理国家。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审忠 ﹞上书曰:‘臣闻理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理国之道,莫若安民;劝课之规,宜从薄赋。”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国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大凡乱国多,理国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