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祝声
个性
别材
独特
分装
十命
特权
国父
殊誉
特体
栎木
偏惠
象征
砖工
畸迹
《漢語大詞典》:祝声(祝聲)
(1).祝祷时发出的噫歆之声。礼记·曾子问:“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 郑玄 注:“声噫歆,警神也。”
(2).以比喻类似的声音。
(3).以特殊技法奏出的琴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宥 师 董庭兰 ,尤善汎声、祝声。”
《國語辭典》:个性(個性)  拼音:gè xìng
个人特有的性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徵总和,包括兴趣、爱好等。如:「他的个性十分倔强。」《施公案》第二七四回:「蒋熊道:『咱为人平生是只个性直。老哥既有此意,小弟虽万死不辞,就此请去一走。』」
《國語辭典》:别材(別材)  拼音:bié cái
另具一种材料素质。语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指诗家当具一种独特的才能,与书本知识无关,于创作时,方能不落言筌,而达吟咏情性的境界。
分類:特殊才能
《國語辭典》:独特(獨特)  拼音:dú tè
独有的、特殊的。如:「每位服装设计师,每年都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
《漢語大詞典》:分装
作为一个运输单位而包装的一定量物资,有时有特殊规格或安排。例如:一个…玻璃瓶中分装五十个小园盘。
《漢語大詞典》:十命
指比“九锡”更多一种赐予的特殊荣誉。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按,古代并无十命之制,此乃假设之词。参见“ 九锡 ”。
《國語辭典》:九锡(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钺、秬鬯等九种物品。《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
《國語辭典》:特权(特權)  拼音:tè quán
特殊的权利,或只有少数人能享受而多数人无法享受的权利。如:「这部历史小说,作者严厉讽刺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跋扈的特权。」《清史稿。卷一五六。邦交志四》:「中国亦延美前外部大臣福士达、铁路律师良信等与之辩,始允再集股东议售股本购价,及合同特权等费,必须付现。」
《国语辞典》:国父(国父)  拼音:guó fù
本国人民对创建国家及对国家有特殊功勋的人之尊称。如中华民国以孙中山先生为国父。
《国语辞典》:殊誉(殊誉)  拼音:shū yù
特殊的荣誉。
分类:特殊荣誉
《国语辞典》:特体(特体)  拼音:tè tǐ
指特殊体型。
分类:特殊体型
《漢語大詞典》:栎木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
《漢語大詞典》:偏惠
特殊的利益。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它反而是得到了偏惠,把它的各种势力扶植了起来。”
分類:特殊利益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漢語大詞典》:砖工
:砖砌或模仿的砖砌体
用砖和砂浆砌筑的工程或某个特殊砌砖工程
《漢語大詞典》:畸迹
特殊的事迹。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所著长诗,有《英雄约诺斯》一篇,取材于古传,述其人悲欢畸迹。”
分類:特殊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