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烧砚(燒硯)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 宋 米芾 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 君苗 见兄文,輒欲烧其笔砚。”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
《国语辞典》:琉璃珠  拼音:liú lí zhū
用扁青石为药料烧制成的彩色珠子。可做项鍊等艺品。如:「这项鍊上的琉璃珠绽放出的光彩,晶莹夺目。」
《國語辭典》:成窑(成窯)  拼音:chéng yáo
明朝成化年间官窑所制的磁器。参见「成化窑」条。
《國語辭典》:澄泥砚(澄泥硯)  拼音:chéng ní yàn
一种古砚。其质坚如石,扣之有金属声,以刀划之无痕迹。因其利用绢囊置于河水所淤积的细泥制成,故称为「澄泥砚」。唐人品砚以虢州澄泥为第一。
分類:水澄烧制
《國語辭典》:宋瓷  拼音:sòng cí
宋代的瓷器。有官窑、哥窑、柴窑、龙泉窑等,制作精美,古董家颇为珍视。
《漢語大詞典》:坛盏(壇琖)
瓷器名。 明 宣德 窑烧制。琖心有“坛”字,白瓯,质细料厚,形式美观。又 明 嘉靖 窑出产的坛琖,在小白瓯内烧“茶”、“酒”、“枣汤”、“薑汤”等字,为 明 世宗 经箓醮坛用器。其制作质料,均不及 宣德 窑。见 明 谷应泰 博物要览·新旧饶窑
《漢語大詞典》:陶灶(陶竈)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回还 西州 ,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 新林 ,入陶灶中自剄死,时年六十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 唐 孔颖达 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 唐天际 《难忘的行程》:“他点点头:‘好嘛,你坐下来歇歇吧。’然后在临时垒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对我说:‘现在路很难走呀!土匪很多。’”
《國語辭典》:砖坯(磚坯)  拼音:zhuān pī
未经烧制的砖。如:「这批砖坯,再过两天就可以入窑烧烤了。」
分類:烧制
《國語辭典》:珐琅(琺瑯)  拼音:fà láng
不透明玻璃质物体,色白,可加各种色彩,涂在金属器物表面,做装饰及防锈蚀用。
《國語辭典》:搪瓷  拼音:táng cí
一种工艺品。金属表面熔合一层珐琅的器件;将石英、长石、硼砂、碳酸钠等矿物原料,经高温熔制成珐琅后,涂抹在以低碳薄钢板冲压成各式的器皿胚胎上,等乾燥后送入炉内焙烧。质地坚硬具光泽,能耐强酸、溶剂腐蚀及防锈。这种技术广泛用于生活用品、医疗器皿、工业设备上。也称为「洋瓷」。
《国语辞典》:钧瓷(钧瓷)  拼音:jūn cí
产于河南省钧州,为高温下烧制的长石釉。釉彩多单色,纯净美妙,用为小型器皿,较定瓷坚实厚重。
《国语辞典》:土瓮(土瓮)  拼音:tǔ wèng
一种以陶土烧制而成的容器。口小腹大,可用来盛装水、酒等液体及腌制食物。如:「这个土瓮里装有奶奶腌制的酱瓜。」
《國語辭典》:定器  拼音:dìng qì
宋代定州的瓷窑所烧制的瓷器。《水浒传》第七二回:「希奇按酒,甘美肴馔,尽用定器,摆一春台。」
《國語辭典》:瓷窑(瓷窯)  拼音:cí yáo
烧制瓷器的窑。
《漢語大詞典》:瓶窑(瓶窯)
烧制小型器物的瓷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甖瓮:“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 山西 、 浙江 省分缸窑、瓶窑,餘省则合一处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