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河边(河邊)  拼音:hé biān
河滨、河畔。《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
《漢語大詞典》:江国(江國)
(1).河流多的地区。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宋 梅尧臣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诗:“对策 汉 庭后,拜官江国来。”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诗:“江国书难寄,中原寇未平。”
(2).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息县 西。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 齐桓公 时, 江国 、 黄国 小国也;在 江 淮 之间,近 楚 。”
《國語辭典》:长川(長川)  拼音:cháng chuān
1.长的河川。《文选。曹植。洛神赋》:「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
2.长久、连续不断的意思。《西游记》第四四回:「那仙长奏准君王,把我们画了影身图,四下里长川张挂。」
《國語辭典》:常川  拼音:cháng chuān
1.经常不断。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厮杀相持无赛;常川吊下马来,至今跌破脑袋。」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七出:「少则少千里之遥,须则要号头明,烽瞭远,常川看好。」
2.通常、一般。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上的马去,常川不济;听的厮杀,帐房里推睡。」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打死人不偿命,常川则是坐牢。」
《國語辭典》:河源  拼音:hé yuán
1.特指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东麓。《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2.河水的源头。
《國語辭典》:乘流  拼音:chéng liú
1.顺著水流。《文选。枚乘。七发》:「汨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
2.利用江河、水流。《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今吴、蜀二贼,非徒自地小虏,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与中国争衡。」
《國語辭典》:巨浸  拼音:jù jìn
1.大河流。唐。卫次公〈渭水贯都赋〉:「原夫渭者雍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长江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2.大海。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井呈中丞咨目〉:「虽北压杨子江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3.洪水。宋。陆游 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七。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大梁水后,西亭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4.大湖。《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太湖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泄以松江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通。」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四。祥异》:「嘉庆巳卯八月,河决,开封兰阳一带,皆成巨浸。」
《國語辭典》:三川  拼音:sān chuān
1.三条河的合称:(1)西周指泾、渭、洛。《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国吴。韦昭。注:「泾、渭、洛。」(2)东周指河、洛、伊。《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2.郡名。秦置,治荥阳,因其地有河、洛、伊三条河川,故称为「三川」。汉改置河南郡。即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之地。
3.唐代称剑南东、剑南西及山南西三道为「三川」。《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杜审言》:「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漢語大詞典》:别浦
(1).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宋 高观国 《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胡云翼 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子龙》诗:“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
(2).指银河。 唐 李贺 《七夕》诗:“别浦今朝暗,罗幃午夜愁。” 王琦 汇解:“别浦,天河也。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絶之地,故谓之别浦。”
《国语辞典》:渡水  拼音:dù shuǐ
横渡河流。《魏书。卷五一。列传。孔伯恭》:「伯恭率众渡水,大破显达军,俘斩十九。」《三国演义》第三回:「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國語辭典》:中游  拼音:zhōng yóu
河流介于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一段。
《漢語大詞典》:竹箭
(1).即篠。细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清 唐孙华 《读〈中州集〉周迂斋著诗意犹未尽戏赋十四韵》:“森束牙筹狭,分裁竹箭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只要站在大门口,也总有什么新鲜的物事看: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龙门 ,其流驶如竹箭,駟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竹箭河流循轨稳, 萑苻 兵扫伏隍空。”
《國語辭典》:水泉  拼音:shuǐ quán
泉水。《汉书。卷七五。翼奉传》:「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宋。苏辙〈寄济南守李公择〉诗:「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
《国语辞典》:河滨(河滨)  拼音:hé bīn
1.河岸、河边。《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文选。曹植。七启》:「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也称为「河湄」。
2.吴语。指小河流。
《漢語大詞典》:河曲
(1).河流迂曲的地方。列子·黄帝:“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 汉 张衡 《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 河 曲。” 唐玄宗 《潼关口号》:“ 河 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邵进士三世姻:“再世当生 馆陶 董 家。所居滨河,河曲第三家。”
(2). 春秋 晋 地。指今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 到 芮城县 西 风陵渡 一带。 黄河 自北向南流,至此折向东流成一曲,故名。春秋·文公十二年:“ 晋 人, 秦 人战于 河曲 。” 杜预 注:“ 河曲 在 河东 蒲坂县 南。”
《國語辭典》:下游  拼音:xià yóu
1.江河水流靠近出海口的地方。亦指下游附近的地区。《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高堰外河地方,正是高家堰的下游受水的地方。」
2.比喻落后的地位。如:「不甘处于下游的人,就要力争上游,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