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漍漍
流水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清澈见底的沟水,那么流,流得漍漍的响。”
《国语辞典》:扑咚(扑咚)  拼音:pū dō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青蛙一见人来,扑咚跳下水。」也作「扑通」。
《漢語大詞典》:渤渤
流水声。 骆宾基 《暴雨之后》一:“那木船在渤渤的水声中,已经发出船底和河底相磨擦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涔灂
游鱼出没貌。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见游鱼之涔灂,感流波之悲声。”一说,拨水声。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瀺灂》:“瀺灂、涔灂……皆水声也。”
《漢語大詞典》:咶咶
多言貌。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咶咶煎煎,两泪涟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的爹娘,兀自哭哭啼啼,絮絮咶咶的不住。”
象声词。流水声。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怀沙》:“浩荡的 沅水 、 湘水 呵,咶咶地翻波涌浪。”
《漢語大詞典》:砰宕
舟击水声。
分類:击水水声
《漢語大詞典》:滂硠
象声词。击水声。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 张衡 《思玄赋》‘伐河鼓之滂硠’, 左思 《吴都赋》‘汩乘流以砰宕’注:‘舟击水声。’滂硠、砰宕,因语轻重异字也。”按,今本《思玄赋》作“磅硠”。
《漢語大詞典》:呜哨(嗚哨)
涨水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 渭河 春汛的呜哨声,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增高起来了。”
分類:涨水水声
《國語辭典》:听风听水(聽風聽水)  拼音:tīng fēng tīng shuǐ
倾听风声和水声。形容善于欣赏大自然的景物。唐。王建〈霓裳词〉一○首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欧阳永叔诗话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蔡绦诗话云出唐人西域记。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于大山间听风水声,均节成音。」
《漢語大詞典》:稀里花拉
象声词。形容水声等。《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谁知道那一夜里,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花拉,那 黄河 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国语辞典》:扑通一声(扑通一声)  拼音:pū tōng yī shē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扑通一声,身子落了下来,弄得水花四溅。」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ū
形容急饮的声音。《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把方才凉的那碗凉茶端起来,咕嘟咕嘟的喝了。」
《國語辭典》:咕嘟  拼音:gū du
北方方言:(1)撅嘴含怒的样子。《红楼梦》第八五回:「说的两个人都咕嘟著嘴坐著去了。」(2)煮。如:「可别把鱼咕嘟烂了。」
《漢語大詞典》:古都都
(1).形容不断腾涌的水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滉一滉廝琅琅震动山巖。” 王季思 校注:“古都都、廝琅琅……此等副状辞,皆仅记其声,盖当时声口如此。”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我则听的古都都泼天也似怒涛,鬭合着忽剌剌风声儿廝闹。”
(2).形容声音不绝貌。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您便是古都都的嘴儿,使不着乞留兀良的赖。”
《漢語大詞典》:呼啦啦
亦作“ 呼喇喇 ”。 象声词。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红楼梦第八九回:“﹝ 寳玉 ﹞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三幕第三场:“耳听得流水呼啦啦的响。”《花城》1981年第1期:“鸟群呼啦啦飞起。”
《漢語大詞典》:漕漼
象声词。形容水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道遇水, 定伯 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 自渡,漕漼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