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构 → 搆构”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46,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南面
宪章
书院
大府
山堂
设施
设官
录事
上层
两省
两府
分行
责成
机关
行台
《國語辭典》:南面  拼音:nán miàn
1.南边。如:「一个荷锄老农,远远打南面走来。」
2.古代人君听政之位居北,其面向南,故后指居人君之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3.南向、南进。《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
《國語辭典》:宪章(憲章)  拼音:xiàn zhāng
1.法度典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霸,称黄钺一下:若斯之类,实乖宪章。」《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
2.遵守法制。《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國語辭典》:书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中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國語辭典》:大府  拼音:dà fǔ
1.职官名:(1)周代掌管财库的人。(2)明清时指督抚。
2.高官。《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3.朝廷的府库。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又赐李姥大府钱万缗,计前后赐金银钱、缯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万。」
《漢語大詞典》:九府
(1). 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 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 张守节 正义:“ 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
(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
(3). 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 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
(4).犹言脏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漢語大詞典》: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國語辭典》:设施(設施)  拼音:shè shī
1.规划施行。《淮南子。兵略》:「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2.设备。如:「交通设施」、「公共设施」。
《漢語大詞典》:设官(設官)
(1).谓设立官府,设置治理政事的机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贾公彦 疏:“此谓设天地四时之官,即六卿也。既有其官,须有司职。职谓主也。” 北齐 邢邵 《讯囚请占议》:“设官分职,各有司存。”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自从 周公 作周礼,设官分职,到今日也不曾听得钦差拜过典史!”
(2).设置官职爵位。晋书·应詹传:“ 詹 上疏陈便宜,曰:‘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无苟且之志,下无覬覦之心。’” 宋 苏辙 《转封状》:“中外之议以此疑惑,以为朝廷为人设官,非为官择人。”
《國語辭典》:录事(錄事)  拼音:lù shì
1.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2.唐代科举考试,同年及第者聚会,便请一人为录事,主持宴席间的应酬事务。最初由状元担任,后多改以妓女充任。
《國語辭典》:上层(上層)  拼音:shàng céng
1.上面一层或多层。《北史。卷三二。列传。崔辩》:「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
2.上级、上司。如:「上层将有异动的传说纷纭,搞得底下的人人心惶惶。」
《漢語大詞典》:两省(兩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 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 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 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 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漢語大詞典》:两府(兩府)
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 汉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汉书·翟方进传:“故事,司隶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两府。” 颜师古 注:“丞相及御史也。” 唐 韩愈 《送张侍郎》诗:“司徒东镇驰书謁,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盖枢密使 唐 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 后唐 庄宗 用 郭崇韜 ,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至今朝遂号为两府。事权进用,禄赐礼遇,与宰相均。”《续通志·贰臣传一》:“盖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两府而不能扶危定倾,庙鼎已移,台鉉再辱,则有 李琪 。”
《國語辭典》:分行  拼音:fēn háng
商行或银行的分支单位。
《國語辭典》:责成(責成)  拼音:zé chéng
要求他人完成任务。《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淮南子。主术》:「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國語辭典》:机关(機關)  拼音:jī guān
1.有机件可以操控活动的器械。《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
2.控制器械的开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知枪的机关不灵,还未放出,已经被他拿住。」
3.计谋、陷阱。《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会千方百计弄出机关,智赛良平,辩同何贾,无事诱出有事来。」《儒林外史》第三○回:「姓名此时还说不得,若泄漏了机关,传的他知道,躲开了,你还会不著。」
4.有组织的团体。多指办理事务的机构。如:「公家机关」。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