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题意(題意)
题目的旨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举子问试题:“予尝疑 宋 时举子秋试,皆得诣考官而问题意,若桯史所载‘沛然’‘雨字头’者是也。” 王西彦 《乡下朋友》:“于是,他集中自己的思绪,细细思索着题意,安排起议论发展的层次和结构来了。”
《漢語大詞典》:宣谕使(宣諭使)
官名。 宋 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 绍兴 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國語辭典》:掸人(撣人)  拼音:shàn rén
亚洲中南半岛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西元初,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北部,并曾建立掸国,十四世纪时,则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西元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后,三十三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自治权。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茶叶、甘蔗和罂粟等。
《漢語大詞典》:逆指
犹言违逆旨意。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
分類:违逆旨意
《漢語大詞典》:应敕(應敕)
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梁书·武帝纪上:“我若总 荆 雍 之兵,扫定 东夏 , 韩白 重出,不能为计,况以无算之昏主,役御刀应敕之徒哉?”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及即位,不与朝士相接,专亲信宦官及左右御刀、应敕等。” 胡三省 注:“应敕,在左右祗应敕命者。”
《漢語大詞典》:禅旨(禪旨)
谓佛教禅宗的旨意。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李东冈 谓予有悟禪旨,故与 庄子 默契。”
《漢語大詞典》:达旨(達旨)
亦作“ 达恉 ”。
(1).传达旨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曳庸 曰:‘奉令受使,结和诸侯,通命达旨,赂往遗来,解忧释患,使无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2).表达主旨。《晋书·裴頠传》:“君子宅情,无求於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已。”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昔之单纯者,语不完具,无伤於达恉。”
《漢語大詞典》:指约(指約)
(1).谓旨意简约。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2).约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阶前僧众……擎拳合掌,要奴献与贼盗。指约不住,一地里闹鑊鐸。”
(3).指环。参见“ 指环 ”。
《國語辭典》:指环(指環)  拼音:zhǐ huán
套在手指上的环形饰物。《太平御览。卷七一八。服用部。指环》:「拾遗录曰:『吴王潘夫人以火齐指环挂石榴枝上。』」也称为「戒指」、「约指」。
《漢語大詞典》:宸音
皇帝的旨意或话语。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仰慙睿化,方虞黜责之严;岂谓宸音,遽有旌嘉之宠。”
《漢語大詞典》:内旨
(1).皇帝的旨意。新唐书·孙伏伽传:“始, 伏伽 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孟养:“时已三征 麓川 ,内旨必欲生擒 机发 ,已密諭总督 王驥 ,又敕諭以 云南 安置 孟养 旧宣慰 刀孟宾 为嚮导。”
(2).皇后的懿旨。因皇后居宫内,故称。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二五回:“ 许敬宗 仰承内旨,更奏称:‘ 王 庶人父 仁祐 ,本无他功,徒因女贵致显。’”
《漢語大詞典》:渊意(淵意)
深远的旨意。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
分類:深远旨意
《漢語大詞典》:旨喻
晓谕旨意,喻示旨意。《梁书·刘孝绰传》:“臣诚无识,孰不戴天。疏远亩陇,絶望高闕,而降其接引,优以旨喻,於臣微物,足为荣陨。”
《漢語大詞典》:眇指
精妙深微的旨意。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 颜师古 注:“眇,读曰妙。”
《漢語大詞典》:音指
(1).言辞旨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指。”
(2).音乐所表现的旨趣。 宋 苏轼 《醉翁操》引:“节奏疎宕,而音指华畅。”
《漢語大詞典》:殊指
谓旨意或志趣不同。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与世殊指,虽言正是,众不晓见。何则?沉溺俗言之日久,不能自还以从实也。”
分類:旨意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