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非正规作战(非正规作战)  拼音:fēi zhèng guī zuò zhàn
不藉纯武力与一般军事手段去打击敌人及颠覆敌方政权的特种作战行动,包括游击战、颠覆及敌后特遣作战。
《国语辞典》:陷坚破阵(陷坚破阵)  拼音:xiàn jiān pò zhèn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郭,击溃敌方集结的部队。《宋书。卷四九。蒯恩传》:「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崄。」
《国语辞典》:细菌武器(细菌武器)  拼音:xì jùn wǔ qì
运用各种病菌,藉以伤害人畜并歼灭敌方的武器。也称为「生物武器」。
《国语辞典》:掩护射击(掩护射击)  拼音:yǎn hù shè jí
为避免敌方阻挠我军活动,而发射炮弹打击敌方的行动。
《国语辞典》:掩其不备(掩其不备)  拼音:yǎn qí bù bèi
乘敌方毫无防备而袭击之。《南齐书。卷二七。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官场维新记》第一○回:「故意到三更时分,掩其不备,一齐闯进弥陀寺,不论僧俗,见一个,拿一个。」也作「掩其无备」。
《国语辞典》:招降纳顺(招降纳顺)  拼音:zhāo xiáng nà shùn
招收接纳敌方来投降、愿归顺的人。《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
《国语辞典》:登陆场(登陆场)  拼音:dēng lù cháng
军队作战时,在敌方的岸上所攻下的一块地区,以便后续部队渡河登陆。
《国语辞典》:反情报(反情报)  拼音:fǎn qíng bào
负责破坏或压制敌方和不友好国家的情报活动效能,为军事情报业务中的一个部门。
《国语辞典》:反飞弹(反飞弹)  拼音:fǎn fēi dàn
为迎击敌方飞弹,在空中将其击爆的防禦性飞弹。
《国语辞典》:截收  拼音:jié shōu
窃取或记录敌方的通信,以获取情报。
《国语辞典》:彼众我寡(彼众我寡)  拼音:bǐ zhòng wǒ guǎ
敌方兵力众多而我方兵力薄弱。《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晋书。卷一二二。吕光载记》:「彼众我寡,营又相远,势力分散,非良策也。」
《国语辞典》:敌众我寡(敌众我寡)  拼音:dí zhòng wǒ guǎ
敌多我少。指我方的势力和人数与敌方相差悬殊。如:「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势必是一场硬仗。」
《国语辞典》:冲坚陷阵(冲坚陷阵)  拼音:chōng jiān xiàn zhèn
深入敌方阵地向敌人攻击。形容英勇作战。《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为偏将,每冲坚陷阵,辄有斩获。」也作「冲锋陷阵」。
《国语辞典》:埋钉子(埋钉子)  拼音:mái dīng zi
比喻暗中在敌方安排我方人员,做为卧底。如:「即使非对战状态,但为了防范未然,埋钉子的情报工作仍不可少。」
《国语辞典》:空降兵  拼音:kōng jiàng bīng
一种空降作战的兵种,能够空降到敌方阵地上或敌人后方作战。也称为「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