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百称(百稱)
犹言百袭。古代谓内、外上衣或上、下衣成套为一称。礼记·丧大记:“君陈衣于庭,百称。”
《國語辭典》:套曲  拼音:tào qǔ
1.联合同一宫调或管色相同之数曲为一首尾完整,同叶一韵的曲,谓之「套曲」。也称为「套数」、「散套」。
2.由若干乐曲或乐章组合成套的器乐曲或声乐曲。如:「钢琴套曲」。
《國語辭典》:套数(套數)  拼音:tào shù
1.剧曲或散曲中,联合同一宫调或管色相同之数曲为一首尾完整,同叶一韵的曲。因其成套而可数,故称为「套数」。也称为「套曲」、「散套」。
2.例行的手续、程式,老套子。《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朝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幸喜春花是甄家远方讨来的,没有亲戚,无人生端告执人命。却自有这夥地方人等要报知官府,投递结状,相验尸伤许多套数。」
3.比喻有系统的技巧或手法。
《國語辭典》:主机(主機)  拼音:zhǔ jī
1.编队飞行中,担任率领、指挥机群等任务的飞机。也称为「长机」。
2.成套的动力设备中,担任主要作用的机器。如电脑主机。
3.电视、广播或无线电台,非为备分或备用于发射接收的一具机器,为主要的发射机或接收机。
《國語辭典》:组曲(組曲)  拼音:zǔ qǔ
由几首短曲组合成套的乐曲。为英语suite的意译。可分为古代组曲和现代组曲两种。前者流行于十七、十八世纪间,由同一调性的各种舞曲串连而成。后者则无严格的组成规范,可从歌剧、舞剧、戏剧配乐等的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集合而成,例如《卡门组曲》、《胡桃钳组曲》;亦有根据特定的主题专门创作,如《天方夜谭》。
《国语辞典》:裤装(裤装)  拼音:kù zhuāng
指成套的上衣和长裤。如:「妳平日喜欢穿著的,是閒散随意的长裙,还是优雅俐落的裤装?」
《國語辭典》:导板(導板)  拼音:dǎo bǎn
一种戏曲唱腔中的特定板式。由散板或原板的上句演变而来,曲调高扬,节奏伸展。常在慢板前面,具有引子或叫板的性质,成为戏曲的先导部分,如平剧中的西皮导板和二黄导板。此外,尚用在不同板式的转换,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功用,如晋剧的倒板、秦腔的二倒板。也作「倒板」。
《國語辭典》:单行本(單行本)  拼音:dān xíng běn
取丛书中某一种单独发行的书籍,称为「单行本」。相对于丛书而言。
《國語辭典》:匹头(匹頭)  拼音:pī tóu
1.迎头、当头。《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杨官人便走,都头赶上,使一棒匹头打下来。」《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连忙脱了衣服,把被匹头兜了,道:『哥哥,好冷!』」也作「劈头」。
2.开头。参见「劈头」条。元。曾瑞〈哨遍。合欢制套。三煞〉:「匹头上面阔,半路里腰折。」
《漢語大詞典》:套礼(套禮)
(1).旧时交际中赠送的成套礼品, 明 代中叶已有此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先王大父﹞后入补官,去国将二十年,时 严分宜 当国,故旧识也,以一纱二扇謁之……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於四,至於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时,而当之者反以为俗套,不肯尽收。乃於八大八小之后,另开珍异及土宜适用之物,以备选择。”
(2).谓陈腐俗礼。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洞房中无人注仪,须脱略休行套礼。”
《國語辭典》:套路  拼音:tào lù
体育比赛中成套的战术。
《國語辭典》:套杯  拼音:tào bēi
1.十个由大到小,能相套置的酒杯。《土风录。卷五。套杯》:「酒杯大小十枚一副曰套杯。」《红楼梦》第四一回:「凤姐乃命丰儿到前面里间屋书架子上,有十个竹根套杯取来。」
2.泛指组合成套的杯子。如:「这组套杯样式精美,深受欢迎。」
《漢語大詞典》:袭衣兼食(襲衣兼食)
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明 何景明 《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国语辞典》:套装软体(套装软体)  拼音:tào zhuāng ruǎn tǐ
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或作业而设计的成套电脑软体。如微软Office套装软体、GoogleDocs。也称为「应用套装软体」。
《国语辞典》:网路套件(网路套件)  拼音:wǎng lù tào jiàn
成套可让个人电脑可以连上网路的周边商品。一般网路套件包括:数据机、网路卡、电话线、连线软体、浏览器软体、几个小时的免费拨接帐户等等。
《国语辞典》:打轮头(打轮头)  拼音:dǎ lún tóu
成套动作来回操练一次。《水浒传》第三○回:「除下巾帻,拿条稍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