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遽退  拼音:jù tuì
突然快速地往后撤退。如:「连长一声令下,连上所有士兵马上向河边遽退。」
《國語辭典》:辔头(轡頭)  拼音:pèi tóu
控御马的缰绳和口勒等器物。《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首之一》:「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被赵云一鎗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
《漢語大詞典》:迟数(遲數)
亦作“遟数”。 迟速;缓慢与快速。礼记·曾子问:“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 陈澔 集说:“数音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宋 王安石 《〈周礼义〉序》:“惟道之在政事,其贵贱有位,其先后有序,其多寡有数,其遟数有时。”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二医闹病》:“那晓望闻问切,佐使君臣迟数!”
《漢語大詞典》:轻邮(輕郵)
指快速传递书信的人。 清 朱彝尊 《刺梅园饯别陆进游汝阳》诗:“餘事 机 云 时唱和,莫忘日下置轻邮。”
《漢語大詞典》:径易(徑易)
(1).直接平易。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杨倞 注:“径疾平易而不违拂,谓易晓之名也。”
(2).快速便利。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五年:“大司农 郑当时 言:‘穿 渭 为渠,下至 河 ,漕 关 东粟径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餘顷。’”
(3).引申为便当。 严复 《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慢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国语辞典》:急拍  拼音:jí pāi
音乐上指快速的节拍。
《漢語大詞典》:凌遽(淩遽)
(1).战栗恐惧。汉书·扬雄传上:“三军芒然,穷冘閼与,亶观夫栗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触,熊羆之挐攫,虎豹之凌遽。” 颜师古 注:“凌,战栗也;遽,惶也。”
(2).迅速;急促。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 李善 注:“凌遽,捷速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晤子,真天幸也。”
淩遽:快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凌,一本作“ 凌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谢急遽。” 刘良 注:“凌遽,捷速也。”
《國語辭典》:突击(突擊)  拼音:tú jí
突然攻击。指趁对方未防备时,猛烈而急速的攻击。《新唐书。卷八六。刘武周传》:「既战,小却,王以精骑突击破之。」也作「突袭」。
《國語辭典》:走舸  拼音:zǒu gě
旧时一种行驶快捷的战船。《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豫备走舸,系于其尾。」《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
《国语辞典》:物流  拼音:wù liú
大型批发公司为求其货物快速分送,而成立物流中心。近年改称为「物流公司」。
《國語辭典》:快当(快當)  拼音:kuài dāng
1.迅速。《喻世明言。卷二四。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便折十来两,也说不得,只要快当,轻松了身子,好走路。」
2.痛快。《水浒传》第九三回:「李逵大笑道:『快当!快当!那四个贼臣,今日才得了当!我去报宋哥哥知道。』」
《漢語大詞典》:熟羊胛
新唐书·回鹘传下:“ 骨利干 处 瀚海 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以比喻光阴快速流逝。 宋 欧阳修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诗:“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纔如熟羊胛。” 清 洪亮吉 《东檥舟亭探梅回》诗:“流光真慨熟羊胛,壮志欲餐生彘肩。”
《漢語大詞典》:疾力
工作或战斗快速而努力。荀子·荣辱:“孝弟愿慤,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 杨倞 注:“疾力谓速力而作也。”《淮南子·泰族训》:“故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汉书·灌婴传:“又从攻 秦 军 亳 南、 开封 、 曲遇 ,战疾力,赐爵执帛,号 宣陵君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攻战速疾也。’疾,急速也;力,强力也。”
《漢語大詞典》:铤鹿(鋌鹿)
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鋌鹿偶然完首尾,烂羊多赖得公侯。”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论和议书》:“突豕失势,鋌鹿已穷。”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黎民羣鋌鹿,緑野断扶犂。”参见“ 鋌而走险 ”。
《國語辭典》:铤而走险(鋌而走險)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传三。乌斯藏大宝法王传》:「在官已无馀积,必至苛敛军民,铤而走险,盗将复发。」也作「挺而走险」。
《漢語大詞典》:淋灰
谓水淋灰中,瞬息即干。用以喻饮酒快速。 宋 苏轼 《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赵子 饮酒如淋灰,一年十万八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