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滕口
张口放言。易·咸:“咸其辅颊舌,滕口説也。” 唐 韦瓘 《宣州南陵县大农陂记》:“ 范君 独判於心,不畏滕口。”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揖者不服,撑拒滕口。”
分類:张口放言
《漢語大詞典》:鸣鸢(鳴鳶)
(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 孔颖达 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 李贤 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
(2).鹞鹰。 汉 刘桢 《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國語辭典》:呵欠  拼音:hē qiàn
一种因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人在疲倦或想睡觉时,张口深深吸气,然后呼出的反射动作。《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换过,靴子仍套在腿上,一个呵欠,烟瘾发作。」也作「哈欠」。
《國語辭典》:劈口  拼音:pī kǒu
突然的开口。《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两个人便一同来到同庆里。见面之后,新嫂嫂劈口便问:『房子阿看好?』」
分類:立即张口
《漢語大詞典》:呀喘
张口喘气。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分類:张口喘气
《漢語大詞典》:崖柴
形容张口欲咬人之状。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颺 、 謐 、 轨 、 胜 、 范 、 当 等,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故于时谤书,谓‘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 默 作疽囊。’三狗谓 何 ( 何晏 )、 邓 ( 邓颺 )、 丁 ( 丁謐 )也。 默 者, 爽 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嚙人,而 謐 尤甚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长蛇晈晈三曾黑,大鸟崖柴两翅青。”
分類:张口
《漢語大詞典》:笑呀
张口笑。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从揉至碾用力尽,只取胜负相笑呀。”
分類:张口
《漢語大詞典》:颬颬
(1).张口吐气貌。文选·张衡〈西都赋〉:“含利颬颬,化为仙车。” 吕延济 注:“颬颬,开口貌。” 明 刘基 《九叹》之四:“虎豹颬颬兮,为喜为瞋。”
(2).风声。 刘半农 《呜呼三月一十八》诗:“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雪吹颬颬。”
《漢語大詞典》:咄诺(咄諾)
谓呼唤应诺。 唐 司空图 《休休亭》:“咄诺,休休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著。”常用以形容事情轻易,只须张口一唤。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刘义叟 为予言,晋书言‘咄嗟而办’,非是,宜言‘咄喏而办’。”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则见女娘教安排酒来……顷刻之间,咄喏而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适造一殿,无瓦而值雨……一吏白于官长曰:‘多差兵士,以钱鏹分俵关厢铺席,赁借楼屋腰簷瓦若干,候旬月新瓦到,照数赔还。’府司从之,殿瓦咄诺而办。”
《国语辞典》:哈哈笑  拼音:hā hā xiào
张口大声地笑。如:「他看漫画时,总是不停地哈哈笑。」
《漢語大詞典》:喘呀
张口喘息。 宋 韩驹 《送倪巨济将仕》诗:“赤日下照烘朝霞,腹鸣肩举气喘呀。”
分類:张口喘息
《漢語大詞典》:呀吓(呀嚇)
张口出气貌。 唐 柳宗元 《晋问》:“呀吓匍匐,復就臠切,莫保龙籍。”
《漢語大詞典》:呿嗋
指喘气。呿,张口;嗋,闭口。 宋 沈辽 《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诗:“或习以娱乐,或劳於呿嗋。”
《国语辞典》:打阿老  拼音:dǎ ā lǎo
因身体疲倦或想睡而张口呵气。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打阿老,痛伤悲。」也作「打呵欠」。
《漢語大詞典》:哆噅
张口不正。丑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夫靡颜腻理,哆噅顣頞,形之异也。”
分類: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