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山(連山)
(1).古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
(2).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
(3).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4).见“ 连山眉 ”。
《漢語大詞典》:连山眉(連山眉)
远山眉。 唐 温庭筠 《醉歌》:“ 临邛 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省作“ 连山 ”。 清 蒲松龄 《锦边莲》诗:“慵妆一綫红生肉,画黛连山緑效顰。”参见“ 远山眉 ”。
分類:曾益
《漢語大詞典》:层峦
重叠的山岭。例如:层峦叠嶂;层峦叠翠;层峦起伏。
分類:重叠山岭
《國語辭典》:龙沙(龍沙)  拼音:lóng shā
1.地名。本指白龙堆、沙漠两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刘孝标有「龙沙宵月明」的诗句以来,诗家误以为只有一地。
2.泛指塞外的地方。宋。姜夔 翠楼吟。月冷龙沙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國語辭典》:海峤(海嶠)  拼音:hǎi jiào
海边多山的地方。唐。张九龄 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分類:海边山岭
《漢語大詞典》:雪岭(雪嶺)
(1).积雪的山岭。 唐 卢纶 《从军行》:“雪岭无人跡,冰河足雁声。” 唐 慧净 《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太阳在 帕米尔 的冰山雪岭上闪耀,四周是一片刺眼的白光。”
(2).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参见“ 雪山 ”。
(3).即今 四川 岷山 。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 雪岭 未归天外使, 松州 犹驻殿前军。” 叶葱奇 疏注:“ 雪岭 ,即指此雪山,即今 岷山 。”借指 四川 境内。 唐 杜甫 《对雨》诗:“ 雪岭 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仇兆鳌 注:“ 鹤 曰:‘《九域志》: 雪岭 距 威州 二百六十里。 威 即 维州 。’《高适传》:‘ 适 出 西山 ,三城置戍,论东西两 川 ,当合为一,即 雪岭 也。’”
(4).比喻巨浪。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綫,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國語辭典》:雪山  拼音:xuě shān
1.山名。(1)天山的别名。参见「天山」条。(2)祁连山的别名。参见「祁连山」条。(3)喜马拉雅山的别名。参见「喜马拉雅山」条。(4)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及苗栗县泰安乡的交界处,为雪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台湾的第二高山,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全山主要由赤褐色页岩所构成,西南侧及西北侧各有一个冰斗,为台湾冰河遗迹最多的地区。
2.山脉名。为台湾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大致与中央山脉的北段平行。主脉由第一高峰雪山向西南延伸,内含大雪山、小雪山,皆为三千公尺以上的主峰。
《國語辭典》:山野  拼音:shān yě
1.山村僻野。三国魏。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冑书:「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辔清路,周望山野。」唐。元结〈忝官引〉:「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2.指民间。相对于朝廷而言。《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杜微》:「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3.粗鲁不文雅。《宋史。卷四五七。隐逸列传上。万适》:「诏下日已病,犹勉强赴朝谢,举止山野,人皆笑之。」《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只是贱性山野,不能在衙门里住。」
《國語辭典》:南岭(南嶺)  拼音:nán lǐng
1.山脉名。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绵亘于长江与珠江两流域间震旦方向(东北-西南)的老褶曲山脉,全长约一千多公里,是两流域的分水岭。
2.南边的山岭。晋。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宋。苏轼 三月二十九日诗之一:「南岭过云开紫翠,北江飞雨送凄凉。」
《漢語大詞典》:复岭(複嶺)
重迭的山岭。 唐 胡曾 《咏史诗·番禺》:“重冈复岭势崔巍,一卒当关万卒回。”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天元邓将军》:“王梦中与此郎同乘宝车,登复岭,入朱门,华屋苑囿,皆名花节物,长如熙春。”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西南诸蛮夷,重山复岭,杂厕 荆 、 楚 、 巴 、 黔 、 巫 中,四面皆王土。”
分類:重迭山岭
《漢語大詞典》:闽岭(閩嶺)
福建 北部的山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闽 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漢語大詞典》:翠岭(翠嶺)
緑色的山岭。 晋 庾阐 《观石鼓》诗:“翔霄拂翠岭,緑涧漱巖间。” 南朝 宋 谢惠连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蜚云兴翠岭,芳飈起华薄。”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诗:“翠岭含烟晓仗催,五家车骑入朝来。”
分類:绿色山岭
《漢語大詞典》:边山(邊山)
靠近边界的山岭。 宋 王圭 《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之二:“星坠将军府,边山万未腓。” 明 卢象升 《剿荡愆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日则裹粮负运,夜则露宿边山。”
《漢語大詞典》:山阜
亦作“ 山峊 ”。 土山。泛指山岭。《荀子·赋》:“有物於此,生於山阜,处於室堂。”楚辞·王逸〈九思·悯上〉:“川谷兮渊渊,山峊兮峉峉。” 洪兴祖 补注:“峊即‘阜’字。”新唐书·西域传下·箇失蜜:“ 曷逻闍补罗 者,其大四千里,有都城,多山阜,人驍勇。”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七章第三节:“城北部旷阔,多山阜,房屋甚稀。”
分類:土山山岭
《漢語大詞典》:秀岭(秀嶺)
茂美的山岭。 晋 支遁 《咏禅思道人》:“迴壑佇兰泉,秀岭攒嘉树。” 宋 黄晞 《祭左丘明文》:“秀岭参天,苦雾冥紆。”
分類:茂美山岭
《漢語大詞典》:鹤岭(鶴嶺)
(1).仙道所居的山岭。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 唐 李商隐 《上郑州李舍人状》:“且縈尘累,不获观光鹤岭;赞礼鹿堂,空吟有待之诗。”
(2).岭名。在 江西 南昌 西山 。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 鱼山 将 鹤岭 ,清梵两边来。” 倪璠 注:“《豫章记》曰:‘ 洪井 有 鸞冈 , 鸞冈 西有 鹤岭 , 王子乔 控鹤所经。’” 唐 张籍 《登城寄王建》诗:“闻君 鹤岭 住,西望日依依。” 宋 陆游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诗:“补吏 鹤岭 边,尊公方玉立。”
《漢語大詞典》:重岭(重嶺)
重迭起伏的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羣山叠秀,重岭干霄。” 唐 张说 《华巅应制》诗:“玉凿重岭应,緹綺薄云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