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双拽头(雙拽頭)
词学名词。长调、中调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如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佇,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朱彝尊 注引 黄叔旸 曰:“此词自‘章臺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佇’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国语辞典》:双关语(双关语)  拼音:shuāng guān yǔ
利用文字同音异义或一字数义的奥妙关系所作的机智妙语。常含有双重意义,耐人寻味。
《漢語大詞典》:宽韵(寬韻)
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戏曰:‘前史言 退之 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輒旁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歟?’”
《漢語大詞典》:减字木兰花(減字木蘭花)
(1).词牌名。 五代 人作《木兰花令》,句式参差不一, 宋 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仄韵。又有《偷声木兰花》,于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减字木兰花》即就偷声体第一、第五句再各减三字而成。参阅《词谱》
(2).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节短韵长(節短韻長)
宋 词以长调为慢词,短调为小令。小令字数少,但要求韵味深长。 清 江顺诒 词学集成卷六:“ 张玉田 云:‘词之难於小令,如诗之难於絶句。盖十数句均要无閒字句。要有閒意趣,末又要有餘不尽之意。’案:此所谓节短韵长也。”
阿字数息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阿字于出入之息之观法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阿字门,作出入息三时思惟,行者尔时能持寿命。」大疏十一及演奥钞三十九说观入息为不生出息为不灭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悉昙字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昙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三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
阿(长)伊(长)欧(长)奥(长)
体文三十五声
叉(乞洒)。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为始,以差字为终。十二摩多与三十四体文也,仅除三十五字中属于遍口声之滥字耳。然金刚顶经字母品说五十字,始于阿,终于乞洒,此初列十六摩多,后列三十四体文(如庄严经除滥字)。十六摩多者,第六音之下列里,哩,,嚧,后列(噎)(爱)等六摩多也。依之而总为五十字。又文殊问经字母品说五十字,始于阿,终于乞洒,全同金刚顶经,但别摩多之文字为吕,,力,嚧。又涅槃经文字品说五十字。初列十二摩多,次列三十四体文(除滥字),迦为始,荼为后,次有别摩多四(鲁流卢楼)字。又大日经具缘品说四十二字。初说摩多之阿字一字,次说迦等之体文二十字,次说野等遍口声之体文八字,次说仰等之体文五字。总有四十二字。又同字轮品说五十字。初说摩多之伊等十二字,后说仰等五字,是不依音声之次第,而依于义理之次第也。又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四十二字,般若经四念处品亦说四十二字(与华严之字门大异),大集经海慧菩萨品说二十八字(自阿至婆),寄归传有四十九言。依字记之说,故是如金刚顶经等于第六音之下取别摩多四音而最后(暗)(痾)之二字称为界畔字而省之,因之而为十四音。即于摩多之十四加体文三十五。
释家写经字数
【佛学大辞典】
(仪式)宋赵彦卫擪云麓漫钞曰:「释氏写经一行,以十七字为准,故国朝试童行诵经,计其纸数。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一纸。」